塗鴉:培養幼兒想象力的搖籃

本文已影響1.1W人 

塗鴉在幼兒的成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於是我便在我的實際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試圖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塗塗畫畫中快樂的成長。讓塗鴉的快樂,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開出更爲芬芳的花朵。

塗鴉:培養幼兒想象力的搖籃

孩子畫畫,被大人們稱爲塗鴉。孩子在塗鴉過程中,有時會產生帶有創新意識的“力作”,而這些“力作”,往往不被成人看好,常常是簡單的一句“沒道理”就把孩子的畫作否定了。其實在任何一個人的記憶中,童年的塗鴉總是快樂記憶裏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當你拿起筆,信手塗着畫着的時候,就會暫時遠離心中的煩惱。而塗鴉更是孩子們表達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們眼中現實世界的一種語言,一道橋樑。

愛因斯坦認爲:“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事實上,只要有人想到的東西終有人做到,這已經是科學發展的基本常識,今天的異想天開或許就是明天的發明創造,可見想象對人類是多麼重要。幼兒比成人敢想,他們是很有創造天賦的,在他們的頭腦裏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沒有太多的定勢,他們的想像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大膽離奇的,“兒童畫”則是幼兒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一種載體,即繪畫是發展幼兒想象的一種有效手段。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其想象力,發展其想象潛能,提高其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在我參加幼兒教育工作的多年裏,在與孩子們的親密接觸中,我慢慢領悟了塗鴉在幼兒的成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於是我便在我的實際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試圖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塗塗畫畫中快樂的成長。讓塗鴉的快樂,在孩子們的成長中開出更爲芬芳的花朵。

一、順其自然

幼兒繪畫從塗鴉階段進入圖式階段(在小學階段時再進入寫實傾向階段),這是種客觀規律,是幼兒繪畫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現在的許多成人恰恰忽視了這兩個階段,尤其是第一個階段——塗鴉。塗鴉長期以來被一些人視爲一種簡單笨拙、毫無意義的活動而加以忽視。他們總希望孩子能畫出一些“像樣”的畫。當他們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便對孩子的藝術才能失卻了信心,甚至責難孩子,導致幼兒繪畫興趣的喪失。

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是由於教育者拿成人畫的標準要求幼兒畫,扼殺了幼兒畫中的自然、質樸和稚拙。不少教師認爲幼兒的作品一定要經過指導、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則就“不完整、形不成作品”。我們也常會在一些幼兒園裏看到“幼兒繪畫作品展”之類的東西,在爲之感到欣然、驚歎的同時,也在想:這些成人化的繪畫作品是否代表着全體幼兒的繪畫水平?幼兒園的繪畫教育是否應是小學美術課的“預科”?爲什麼看不到“塗鴉作品展”?正所謂:欲速則不達。這種過高的要求會導致幼兒對繪畫失去信心,隨之失去興趣。

實際上,塗鴉刺激着幼兒的眼睛和心靈,並從這種活動的結果中獲得想象。塗鴉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它對幼兒發展的特殊價值。讓人費解的是爲什麼當一個嬰兒咿咿呀呀發出沒有任何實在意義的聲音時父母會欣喜若狂而倍加關注,而塗鴉卻會被成人視爲無益之物而加以否定。事實上,塗鴉作爲一種視覺符號的萌芽,其地位決不在咿咿呀呀學語之下。幼兒正是在這種簡單重複的行爲中練習視知覺、製作以及情感的協調,爲跨入藝術大門作好最充分的準備。

塗鴉中一個明顯的行爲就是重複。幼兒不斷重複某一種式樣,短期內甚至看不到任何進展和變化,但將之放在藝術心理髮展中的長河中,就能發現其微妙的演進。而每一個看似微小的變化卻濃縮着一段心理髮展的進程。皮亞傑認爲,智力發展的特徵之一就是隨着幼兒智力一天天發育成長,相應的他的行爲也會具有很大的重複性,重複行爲對幼兒智力成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智力迅速成長的外部表現。

因此,不能超越幼兒繪畫發展的任何階段,我們要鼓勵幼兒亂塗,亂畫,讓所有的幼兒都主動參與到繪畫中來。

二、自信的基礎

美術活動中,老師最怕的莫過於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說:“老師,我不會畫。”其實孩子會這樣說,代表了他沒有自信,沒有將心中所想畫出來的信心。爲什麼會呢?從我的觀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講得很好,卻落筆很難,因爲他們缺少基本的繪畫技能,缺少一些點線面的構成因素。於是我就從基本的技能開始,帶領孩子們進入塗鴉的世界。由“沙灘上的腳印”讓孩子們知道了怎樣畫沙子,什麼叫“點”。由“快樂的曲線”,在音樂與綵帶的雙重感受下,讓孩子們將波浪線,流暢地繪在了“河”裏。通過“顏色造房子”引導小朋友們很小心的將不一樣的顏色,分別填進信手畫的直線格子裏。於是他們學會了分塊面塗色,感受到了由線條形成的“房間”、“塊面”。正是在這樣一次次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孩子們的繪畫技能不知不覺的積累了起來,“老師,我不會”這樣的話語越來越少出現。

三、想象的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爲了使幼兒達到表現思維創造結果的需要,老師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識。可以教給幼兒觀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狀的技法、合理安排構圖的技法……但老師不能爲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對於一個主題,可以鼓勵幼兒從多角度去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幼兒的思維創造。在繪畫活動中,我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變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例如:中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我向小朋友提問:“你看見陽光有些什麼顏色?”小朋友一下子活躍起來,“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是太陽的光芒。”“夏天你想要一個什麼樣太陽?”“冬天你想一個什麼樣太陽?”隨即老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髮、短頭髮、卷頭髮……通過老師的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並畫出了誇張、與衆不同的物象。所以在繪畫活動中老師應多提問、引導他們將現實的物象任意誇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每個孩子的想象意識。例如:在引導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幼兒畫出了一隻正面的小兔子,老師就可以鼓勵啓發幼兒背面的小兔子怎麼畫?胖兔子怎麼畫?瘦兔子怎麼畫?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麼畫?小兔子幼兒園怎麼畫?或者老師講一個關於小兔子的故事看看幼兒怎麼表現它?等等。不把幼兒的思維只限制在一個事物上。幼兒的想象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會給我們新的啓迪。

四、想象的互動

我嘗試在美術活動中給幼兒大量的時間來講述。改變以往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講得多,幼兒講得少 的情況,常常利用午餐後的一段空餘時間,把當天要畫的內容以談話的形式,讓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幼兒受生活經歷、年齡的限制,一個人所能想象的空間是有限 的,讓幼兒在自己的講述過程中去完善畫面,又在同伴的講述中得到啓發。把個人的想象空間融入到大家的想象空間中,這樣不僅幼兒的想象空間擴大了,而且還能 有效的培養幼兒在作畫時的目的性。例如:命題畫《烏龜媽媽真高興》。我讓幼兒想一下烏龜是怎樣玩耍的?它們在和媽媽做什麼遊戲?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談論着, 在還沒有動筆前就先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副生動的畫面:草地上,小烏龜在和媽媽做遊戲,有的擠在媽媽的身邊、有的在翻跟斗、有的爬到了媽媽的背上、有的站起來 抱住了媽媽的脖子……通過討論幼兒在真正動筆作畫時就不會顯得不知所措了。幼兒的畫受到繪畫基礎、自身經驗和心理各方面的影響,往往存在着相當大的差異。 有些畫以成人的“審美標準”來看,不一定能理解。其實最能理解幼兒美術作品的是幼兒自己,我們不妨多聽聽孩子們的解釋。有一次一個幼兒在畫長頸鹿的時候, 把長頸鹿身上的花紋畫到了外面,整張紙上都是圓點。這個幼兒解釋說外面的那些圓點不是花紋而是雨點,一下子原本看起來似乎是幼兒畫錯了的畫變得充滿了童 趣。通過孩子們的解釋,不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原來不曾注意到的東西,而且幼兒講述的過程也是一個他自己進一步理解自己作品的好機會。

五、想象的源泉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換、美不勝收。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爲幼兒開啓了想象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因而我常常帶孩子走出活動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想象也就隨之迸發。例:《各種各樣的樹葉》就可以請孩子們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並請幼兒記錄其外形,小朋友的記錄紙上的樹葉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黃中帶綠,有的黃中帶紅,有的狹長、有的心形……正在我感嘆時,只見幾個小朋友把掉在地上的樹葉撿了起來,沒有撿到的小朋友在想方設法去找樹葉,就象撿一個什麼寶貝一樣,有的小朋友與同伴相互比較着,有的小朋友當扇子扇,有的小朋友甚至把它放入了平臺上的一潭積水中,當小船或颳着玩。幼兒對美的東西常常以動作、表情、語言和活動等方式表現出來。由於小朋友對小樹葉有了實實在在的感覺,小朋友繪畫的效果豐富又多彩。動物園裏機靈的猴子、威猛的獅子老虎、美麗的孔雀……也都是我們的活教材,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孩子們對它們形象的表現更爲主動。想象的源泉是客觀現實,想象的內容是客觀現實的反映,美術活動中通過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想象、塗色,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發展,豐富了孩子們的整個精神世界。

六、跳躍的光點

在幼兒的美術活動中我們隨處可以看見幼兒的創造。這些不經意的“創造”就象是陽光的斑點,只要稍不留神,他們就可能一閃而過。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出現的這些“跳動光點”。成人怎樣看待幼兒的這些創造,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對作品的看法。幼兒的畫在成人的眼裏也許並不怎麼樣,但幼兒自己卻很滿意。消極地評論幼兒畫的“不像”,對幼兒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同時也會損害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幼兒對美術活動失去興趣。有一個幼兒畫了一幅畫,畫面上只有許多沒有規律的波浪線和許多螺旋狀的小圓。該幼兒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太陽》,因爲陽光就像小河水一樣的流,而陽光中有許多火團所以陽光纔是溫暖的。幼兒以他獨特的理解爲我們展現了一副生動的畫面。但是幼兒創造性並不一定非要是那些新的叫人吃驚的東西,有時一些及其平凡而細緻地改革也是創造的表現。一節課上,我讓孩子們畫柳樹。有一個幼兒將柳樹的葉子畫成對稱的圓形,他說是一隻只蝴蝶飛在了上面。又有一次我問一個正在塗色的幼兒:“爲什麼小朋友們的小鴨子是黃色的而你的是橙色的呢?”他說:“都塗成一樣的就不好看了。”這說明每一個幼兒都有創造的願望,這些細緻的改變正是幼兒個性的表現。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往往還有許多的“錯誤”。象綠色的太陽、紅色的鴨子……其實這正是孩子創造性的表現。孩子作畫並不拘泥於正式的形狀和色彩,也沒有太多的“爲什麼”,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隨心所欲地畫。並且還會爲這些“錯誤”找一大堆的“理由”。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不能用“像不像”的標準對幼兒的作品妄加評論了。應在告訴幼兒真實生活中的情況的基礎上,瞭解幼兒的創作意圖。只要幼兒自己覺得滿意就該給與肯定,更沒有必要糾正孩子的“錯誤”。因爲這樣做既不尊重幼兒的創作,同時也壓抑幼兒的想象和表現慾望。其實,只要是幼兒滿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七、絢麗的色彩

幼兒每一次的美術活動都是一次情感體驗。孩子們不但是用筆用顏料在畫畫,他們更是用自己的情感、心靈在交流、在感受。通過美術活動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的友愛,學習容忍、感受成功的喜悅、形成一些良好的習慣等。看!孩子們在畫“媽媽的花衣服”時,多認真,一點也不亞於真的給媽媽做衣服。“快樂的六一”畫着畫着,孩子們臉上就會流露出微笑,就象又回到了“六一”那快樂的一天。“縫縫補補”“胖寶寶”“結繭啦!”都是孩子們仔細觀察、細心照料蠶寶寶後的作品。我們應重視幼兒每一次美術活動的作品的完整性。在美術活動中由於個體差異或一些其他的原因,總有一些幼兒在活動中來不及將自己的作品完成。這時我就儘量利用一些空餘時間讓孩子把作品完成。讓幼兒瞭解做事要有頭有尾,既然開始了就要完成,培養幼兒做事有責任心、持之以恆的好習慣。幼兒作畫時由於桌上有紙、蠟筆,有時還有其他材料,難免有些擠。有的幼兒就會出現爭吵的現象,我就編了一首《大家畫畫真開心》的兒歌讓幼兒知道要相互謙讓,學會共同相處。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是難免的,個別幼兒有時會有驕傲、瞧不起人的表現、甚至出現惡作劇,在他人的作品上亂塗。我就引導他們在評畫活動中開展找優點活動,讓他們去發現別人作品中好的地方,使幼兒學會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作品。

八、想象的火花

畫題設計至關重要,在畫題設計時結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思維特點,選擇一些小朋友比較熟悉、喜愛的事物,並留出豐富想象餘地,創造性地設計一些能誘發幼兒想象因子的畫題進行教學,將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老師設計的想象畫畫題要能引起小朋友強烈的心理反應,能引起幼兒豐富的聯想。或高興,如《過生日》《大家一起玩呼啦圈》;或悲傷,如《傷心的小螞蟻》,《哭泣的女子》;或恐懼,如《大怪物》《可怕的夢》。其二,老師設計的想象畫畫題應貼近幼兒生活,能反映兒童心中的世界。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畫這種“反映”是一種再創造,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如畫題《美麗的花》,有的小朋友在畫後介紹道:“我畫的是一個美麗的花家庭,花媽媽把每朵小花都打扮的很漂亮,然後請花爸爸聽小花們唱歌,看小花們手拉手跳舞……”其三,兒童想象畫畫題既要有對“形”的聯想,又要能使幼兒產生豐富的“情節”聯想。如《巨人的手》、《古怪的帽子》、《樹葉臉譜》,在畫題《假如螞蟻比人大》中,我這樣引導小朋友:“一天小明做了一個夢,夢見螞蟻像人那麼大,而自己卻變得像螞蟻那樣小,自己被螞蟻抓到後放在瓶子裏,螞蟻正想灌水,小明嚇得從夢中驚醒。小朋友,假如小明的夢變成現實,那麼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其四,老師設計的想象畫畫題應能將現實與幻想相結合,小朋友最大的樂趣在於幻想,每個幼兒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這裏的“幻想”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幻想。幻想類畫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事物的主觀想象,反映幼兒美好的童心及對現實世界的獨特感受。如在畫題《外星球上的動物》時,我這樣引導:“外星球上的動物該是怎樣的呢?它們與地球上的動物有什麼不同呢?它們一定長得很特別、很古怪、很有趣吧?”。像這類畫題還有《夢見大恐龍》、《我登上了月球》、《未來的服裝》、《未來的太空城》……

九、想象的翅膀

想是動詞,就是動腦筋,頭腦用力去想象,就是圖象、形象或畫面。想象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率、傳統觀念、道德習慣、規則制度等的限制的,也可以打破現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實的機械翻版,因此我不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評價。老師這次以像不像爲標準,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象力。老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誇張,想象會隨之出現更加擴張。同時幼兒的繪畫作品也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相互學習觀摩的部分,從中可以激發起幼兒另外的想象力、創造潛能,因此我還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具體的做法就是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學習的基礎上想象創造。在幼兒完成作品後,我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樂於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在活動中留給幼兒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發展幼兒的自我個性,讓幼兒在美術創造上表現得大膽而有活力。幼兒常常會畫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圖像:他們會把生氣的人臉可以塗成黑色,用人物五官的倒置來畫出人物的擡頭動作,把要拿東西的手誇張畫得比身子還長……這就是幼兒自己思維創造的結果,成人不應過多幹涉孩子的思維創造,不能用對或錯來評價孩子的想法。而應在教學中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繪畫環境,鼓勵幼兒樂於動腦,畫出與其他人不同的內容,讓幼兒在畫面上大膽表現自我,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喜歡的、討厭的都表現出來,理解、容納孩子心目中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肯定、鼓勵孩子們的異想天開。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我瞭解到:要想從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就要爲他們們創設寬鬆開放的環境。對於孩子們的塗鴉,我們不必拘泥於表面的“像”與“不像”,而是要積極鼓勵他們去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現,讓他們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中得到創造的快樂。愛因斯坦、愛迪生在孩提時代就常常想些、做些成年人看來“沒有道理”的事情,遭到老師的非議,可是實踐證明,這對他們長大後從事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是大有益處的。善待孩子塗鴉中的創新意識,也許他們輝煌的人生,就是從這些“不可思議”的塗鴉起步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