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欲上演“絕地反擊”

本文已影響1.93W人 

國產奶粉欲上演“絕地反擊”

國內奶粉業巨頭聖元公司日前宣佈,捐助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嬰幼兒“性早熟”專項基金,與國內外有關科研機構及專家學者合作探討“性早熟”成因,將現今已掌握的科學概念、預防手段傳播普及給廣大的中國父母。

國內奶粉業巨頭聖元公司日前宣佈,捐助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嬰幼兒“性早熟”專項基金,與國內外有關科研機構及專家學者合作探討“性早熟”成因,將現今已掌握的科學概念、預防手段傳播普及給廣大的中國父母。

聖元的動機直接源於今年七八月間的“聖元奶粉致嬰幼兒‘性早熟’事件”。8月15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澄清,嬰幼兒“性早熟”與聖元奶粉沒有關聯。

扮演了一次“竇娥”的聖元,沉冤得以昭雪後,立即宣佈涉足嬰幼兒“性早熟”研究,展示了一個責任型企業應有的姿態。

但傳言帶來的傷害已無可迴避。國產奶粉能否在“後三聚氰胺時代”再次渡過難關?“性早熟”事件無疑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坎。

“國”退“洋”進

上海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上海關區乳製品進口平均價格持續高企,7月份當月創28個月來新高。去年4月開始,上海關區乳製品進口平均價格進入上行通道。至今年7月,關區乳製品進口平均價格已創2008年4月以來的新高,達到每噸2702美元,上漲70.8%,這是今年以來關區乳製品進口單月平均價格首次超過每噸2478.1美元的2008年月度均價。

而另一項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檔嬰兒配方奶粉的市場銷售規模已達到50億元左右,洋奶粉佔據9成以上份額。僅美贊臣、雅培等四大洋品牌就佔有60%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到2010年,洋品牌的奶粉每年至少提價一次,最高漲價幅度累計62%,年平均漲幅達15.5%。今年以來,自雀巢率先領漲5%~10%之後,美贊臣在春節前後提價8%。目前,雀巢已宣佈從8月1日開始部分奶粉、液態奶上調價格,平均增幅近5%,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洋奶粉第三次大規模漲價。

洋奶粉耀武揚威的同時,是國產奶粉的節節敗退。

2008年前後本來有望成爲國產奶粉與洋奶粉搶佔市場份額的“分水嶺”——當時的聖元已經佔到市場份額的10%,洋奶粉敗象初現。但三聚氰胺事件讓形勢急轉直下,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降至冰點。

洋奶粉立即看準時機猱身而上,積極搶佔中國這個最大的奶粉消費市場。目前,國際排名前20位的乳企已經無一例外地全部進入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也完成了奶粉高端市場的佈局。以雅培爲例,其二段900克的罐裝嬰兒奶粉,已經由6月初的202元,上漲到8月份的221元,漲幅在10%左右。

洋奶粉行情看漲,但消費者卻不得不買賬。在國產奶粉恐慌性情緒感染下,國人陷入了對洋奶粉的集體迷信。

在京城一個大型超市裏,國產奶粉櫃檯前門可羅雀。“這幾年國產奶粉接連出事,讓公衆對國產品牌失去信任。孩子現在是國產奶粉不敢喝,只能喝進口的。”一名搶購洋奶粉的媽媽說。而銷售人員則表示,聖元奶粉“早熟門”事件一出,進口奶粉更是藉機大張旗鼓地做起了促銷。

聖元佈局

“性早熟”事件對聖元乃至整個國產奶粉而言都不啻是個泥沼,要想迅速掙脫並洗清並非易事。

“危機危機,有危必有機。”聖元內部一位高層人士說,“做食品的怎麼會沒有一點糾紛和投訴?如果善加利用也能向好的方向發展——是爲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一旦恢復清白之身,聖元立即展開了危機公關。

對於1000萬元嬰幼兒“性早熟”專項基金,聖元已做好了周密的排兵佈陣。

首先是和專家合作編纂嬰幼兒“性早熟”預防手冊,強調預防嬰幼兒“性早熟”從媽媽開始,從生活習慣開始,達到綜合預防的目的。該項目預算費用爲400萬元,計劃印製200萬份手冊在各主要專科醫院進行發放。

其次是花50萬元邀請相關科研機構與預防、營養、內分泌學科等權威專家合作錄製科普性質的視頻資料,上傳到聖元官網或其它願意合作的專業網站,以供廣大消費者瀏覽和下載。

再次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在全國重點城市開展20場次左右的嬰幼兒“性早熟”專業學術演講會,就嬰幼兒“性早熟”的臨牀診斷等諸多學術問題展開研討和宣講。此項活動預算爲200萬元,預計會涉及近5000名一線的臨牀兒科醫生。

最後是針對嬰幼兒“性早熟”這一專項課題,有研究心得並願意深入探討的專業機構和專家學者,聖元公司將提供專項研究經費,支持嬰幼兒“性早熟”病因及有效預防與治療這一事業的發展。此項目預算資金爲350萬元。

聖元方面表示,通過此次嬰幼兒“性早熟”事件,聖元公司注意到當今社會各個方面對嬰幼兒“性早熟”這一現象缺乏清晰、全面的認識。作爲以母嬰營養與健康爲核心使命的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有責任、有義務對這些問題做出積極的反應和實質性作爲。

但更多行業人士則分析認爲,聖元此舉意在借力打力,從“性早熟”這一使自己跌了一個跟斗的話題入手,爲企業未來發展贏得先機和主動權。

而聖元也深諳安全是食品企業命脈的道理,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建立了更爲嚴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聖元集團技術總監黃啓泰博士介紹,聖元已建立實施了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在“原材料(奶源)採購—加工—質檢—包裝—貯存—裝運各環節中,設置1122道監管點,確保產品品質”。

毫無疑問,經歷了莫須有的“性早熟”事件後,聖元更會將安全視爲企業的生命,並將此作爲與國際奶粉巨頭PK的砝碼。

“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聖元早已是國內奶粉企業的佼佼者,憑藉此次事件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也未可知。”有業內人士如此評論。

浴火重生

有專家預計,今年我國下半年奶粉進口量有望進一步增加。9月份以後,隨着天氣轉涼,國內奶牛產量將逐步下降,供求偏緊矛盾加深,原奶價格繼續走高,奶粉企業生產成本將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進口奶粉與國產奶粉價格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也極大提升了國內企業進口奶粉的積極性,特別是進入11、12月份,國內奶源緊缺,而國內乳製品消費量較大,此時多數企業選擇進口奶粉將是惟一選擇。據初步預計,今年全年奶粉進口有望達到40~50萬噸。

是眼睜睜看着洋奶粉割據稱雄?還是奮起直追奪回失去的江山?對國內衆多奶粉企業來說,這是一道馬上要做的選擇題。

事實上,經歷了2008年的陣痛和2009年的積澱,國產乳企市場份額在2009年已經有了可喜的增長。當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以伊利、聖元等爲代表的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在逐步回升。而來自多家母嬰網站的 “2009媽媽最滿意嬰兒奶粉排行榜”也顯示,聖元、伊利等國產品牌均已入圍十大之列,成爲消費者最滿意的品牌之一。

這樣的數據給了聖元和其它國產奶粉企業一定底氣:令人聞之色變的三聚氰胺也不足以摧毀真正有責任的奶企,遑論只是虛驚一場的“性早熟”?

8月15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後,聖元公司董事長張亮在“致全國廣大消費者及社會各界的公開信”中表示:“企業經營的核心不單單是提供給消費者一份好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向媽媽們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讓媽媽們更多一份驕傲和安心。”

張亮同時還發出宣言:“聖元一定會在一次次洗禮中一次次更加強大,成爲國人爲之驕傲的民族品牌。”

毫無疑問,這也是衆多國產奶粉企業的心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