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小便訓練東西方PK

本文已影響5.92K人 

嬰兒的大小便問題,是每個家庭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那麼究竟該如何訓練嬰兒如廁呢?東方和西方的家庭在這方面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寶寶的如廁大問題,看中國功夫如何PK西式武器!

嬰兒的大小便問題,是每個家庭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那麼究竟該如何訓練嬰兒如廁呢?東方和西方的家庭在這方面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寶寶的如廁大問題,看中國功夫如何PK西式武器!

嬰兒大小便訓練東西方PK


  當東方遇到西方

毛毛是個海歸的小姑娘。三歲回國時,媽媽最爲難的事情就是帶她在外如廁。陌生的中式蹲坑毛毛不會用,每次都得好說歹說再半托半抱才能進行。萬一在戶外一時找不到廁所,讓毛毛找個樹叢就地解決,可毛毛根本不會在沒有“Potty(便盆)”的地方方便。

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小海歸”在體會了中國的如廁方式後發表了精闢的評論:“我算知道中國功夫是怎麼練成的了!”曾經一個美國的託兒所班上來了個亞洲小孩。家長告訴老師:這個一歲的小孩已經“訓練”好了,老師大驚失色,懷疑家長是不是虐待孩子。

經反覆溝通,老師終於理解了,最後達成妥協:孩子在託兒所使用尿片。而在中國常聽到上一輩對使用紙尿片的質詢,比如會起尿布疹了,會“捂”着孩子了,會形成羅圈腿,更離譜的是會影響小男孩以後的“能力”!這就有點“妖魔化”的味道了。

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響,各種不同的方法就難免會在我們的頭腦中打架。要做出選擇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不同的方法仔細考量,看看其中的利弊到底如何。

美式裝備和“不着急”

中式廚房有竈有鍋再加一個大炒勺就行,西式廚房裏則需要林林總總一大套廚具,漏勺都要從大到小排出隊來,“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中國小孩有個開襠褲再加上幾個布尿片就可以解決小屁屁的所有問題,西方小孩則需要從紙尿片、換尿片平臺,到塑膠墊、溼紙巾、護臀霜等系列裝備。至於大小便訓練,也是從理論到裝備的一大套。

根據西方兒醫界主流的觀點,適宜開始大小便訓練的年齡是2歲。

分析起來,孩子獨立進行大小便是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爲。孩子需要感到來自腸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義,理解保持褲子乾淨和上廁所之間的關係,告訴括約肌“要控制住”,走到衛生間,脫下褲子,然後排泄。所以,開始大小便訓練的基本要求是:

1.孩子能用語言表達上廁所的願望;

2.神經和肌肉具有控制的能力;

3.孩子能自己穿脫褲子。

一般專家建議要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再開始,切忌操之過急。否則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壓力,給親子關係帶來緊張,也會延遲完成訓練的時間。

在孩子正式的訓練之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裝備”來輔助,比如各種訓練尿褲,各種外形漂亮功能齊備的兒童尿盆,還有給兒童做“思想工作”的大小便訓練用的圖畫書,要讓孩子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喜歡,行動上接受,能夠自覺自願地學習上廁所。


  中國功夫的西方版本

其實在紙尿片佔絕對優勢之前,美國和歐洲的多數孩子在18個月已經完成訓練。那時,兒醫學界的主流看法主張對孩子的大小便訓練要採取嚴格的方法。後來,紙尿片的大量使用使幼兒對尿溼不敏感,寬鬆的育兒思想也使得家長對孩子不過分強迫,這些因素都延遲了幼兒大小便訓練的時間。

不過,也有的西方父母開始對這種狀況感到不滿。於是“嬰兒大小便訓練”法悄然流行,其實就是中式的把尿法。嬰兒大小便訓練法的提倡者Boucke,曾在印度用這種東方的方法培養了她的第三個孩子,並著書立說加以推廣。

Boucke認爲,在嬰兒從出生到五六個月有一個對排泄功能的學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如果成人對嬰兒的排泄要求做出反應,可以建立成人和嬰兒之間的溝通。這種溝通被稱爲“排泄溝通”。

排泄溝通可以讓嬰兒對自己的排泄功能保持敏感,同時還有助於建立嬰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依戀、信賴的關係。

中國功夫的中式問題:中國功夫的好處是沒有美式的環保問題,而且經濟。但是,這些並不等於中式方法就沒有問題,從孩子的身心健康角度考慮,中國功夫往往會有以下弊端:

1.呵斥和體罰:有些家長往往在孩子“出事故”的時候比較急躁,會情緒化地呵斥,極端時甚至會對孩子進行體罰,給孩子帶來情緒的、心理上過大的壓力。

2.限制行動:中國功夫“硬件”比較簡單,開襠褲即可。但當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以後,開襠褲就成了限制孩子行動的理由。常常看見家長厲聲要求小孩不要坐在地上,連滑滑梯都必須蹲着。

3.緊逼盯人:中式的“排泄溝通”往往變成“緊逼盯人”。不管孩子是否情願,家長都要過會兒就帶着玩兒得高興的孩子去把尿。

4.成人的麻煩:比較極致的“中國功夫”幾乎不使用尿片,包括在夜晚和外出的時候,這對成人也很辛苦。除了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關注以及夜晚起來叫尿,還有面對孩子偶然性事故帶來的一系列麻煩。

5.隨地大小便:西方可以看見很大個兒的小孩還穿紙尿片,中國則可以看見很大個的小孩還 穿開襠褲。隨地大小便作爲從把尿到正常如廁之間的過渡,如果時間過長,不僅帶來社會公德的問題,也延遲了孩子隱私感的形成

6.延遲:中國小孩在三四歲尿褲子,或者在五六歲夜裏尿牀的情況並不罕見,這就說明中國功夫並不能超越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如果對孩子施加過多:壓力,則很可能會讓訓練好的時間延遲。

現代社會裏的自然方法:到底怎樣做纔是對孩子最好?不論是用中國功夫,還是美式裝備,用得好與不好,其實都取決於我們到底有沒有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去考慮,讓孩子能夠更自然地學習。以下的三個方面就應當在考慮範圍內。


  1.早?晚?

到底孩子該何時學會控制大小便?

醫學的觀點是”18個月以前,幼兒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完成‘命令指示’的程度,一般來說,要到20~30個月中樞神經系統纔可以對負責排泄的括約肌有自主的控制。” 而且,每個小孩的生理成熟時間是不同的。

具體到每一個孩子,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合適呢?一般的建議是要觀察孩子有沒有一些適宜訓練的信號:

● 孩子可以保持尿片乾燥達2小時以上,或在小睡時不尿;

● 尿片溼了或髒了希望換尿片;

● 能夠理解並聽從簡單指令;

● 可口頭或行動表示需要上廁所;

● 對他人上廁所表示興趣,等等。

2.排斥?接受?

照顧小屁屁大概是父母職責裏最不浪漫也最繁瑣的一部分了。當你的“美好家居”被孩子的一個無心錯誤破壞時,你會做何臉色?

排斥、厭惡的態度——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也產生排斥感,從而影響到長大後的身體觀念以至性觀念。

寬容、接納的態度——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身體,覺得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覺得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於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3.大小便訓練,還是學習?

美式方法的精髓,其實並不是紙尿褲,也不是那些會唱歌的尿盆一類的東西,而是對孩子的成長聽其自然,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最近西方有一種觀念主張將“大小便訓練”一詞改爲“大小便學習”,更強調了孩子自身的主動性,進一步強調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感的重要性。

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小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別關注,則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

學貫中西: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與方式都不同,生長環境也不同,所以,無論是用尿片還是把尿,都要等到孩子準備好了再開始。從孩子的角度,當然是越自然、越沒有壓力的方法對身心健康最好。

假如父母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調和方式“學習”,讓孩子能從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中感到快樂,則孩子的小屁屁問題也就會變得更加自然而簡單。

小編總結:不論是中式功夫,美式裝備,還是中西合璧,大概都沒有簡單的辦法解決孩子的小屁屁問題。既然說來說去都是個麻煩事兒,而且各種方法也是各有利弊,那最關鍵的,就是從始至終,不論練的是中式功夫,還是配的是美式裝備,都要帶着愛心和孩子在一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