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不當心養出白眼狼孩子:家裏兇,家外熊?

本文已影響1.02W人 

好性格無疑是孩子的一張王牌,可比性格內向,更讓爸媽們憂慮的是養出一個“白眼狼”的孩子,在外面畏首畏尾,在家裏卻稱王稱霸。

簡而之言:家裏兇,外面熊。

孩子的臉變得比天氣還快

上個月,隔壁搬來一家人,三代同堂,一對八零後小夫妻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珊珊,老人也是彬彬有禮,一看就是知識分子。這個小姑娘特別膽怯,在電梯裏遇見陌生人,總是羞澀地躲在爺爺奶奶,從不和陌生人對視,每次,她的奶奶都尷尬地說:“我們家這孩子一見生人就這樣”。

有時候,看見她和鄰居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總是默默地跟在別人身後,不說話,有人搶了她的玩具,她也從不反抗。

可有一天,我在家裏看書,忽然隱隱聽到樓道里有激烈的吵鬧聲,打開門一看,珊珊正坐在樓道里哭着喊着,不肯回家,爺爺想上前把她拉起來,她一把推開老人,完全沒有了羞澀順從的模樣。

孩子的臉變得比天氣還快。珊珊不是個例。年輕媽媽們經常湊在一起聊天,話題大多離不開孩子的性格培養。

孩子是家庭裏隱形的“掌權者”

很多人說,父母只是一份臨時工作。作爲養育者,父母的最終使命就是養育出適應社會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而“窩裏橫”的孩子恰恰在這個過程裏遭遇了挫折。

在大部分家庭裏,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縱向的。孩子經常和父母陷入權力之爭。過去的父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如今的父母則是被孩子掌控的照顧者。

特別是現在的年輕父母不得不面對的隔代教育問題。據統計,全國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撫養,北京的數據更是高達70%。

生活裏,你一定見識過老人們對孩子的寵愛。整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促他們吃飯,出門一件一件地給他們增減衣服,父母嚴厲地批評孩子時把他們護在身後。

便是有原則、有態度的父母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也常常不知所措。

爸爸助威,媽媽無奈

有一次逛街的時候,遇見一家三口。孩子在一家冰淇淋店鋪前站着不走,他想要一個冰淇淋,媽媽堅決地拒絕了他,說今天說好不吃冰淇淋。可孩子哭鬧着不肯離開,引來不少路人的圍觀和竊竊私語,爸爸這時走上前來,沒有制止孩子,反而跟媽媽說:“你就給他買一個吧,這麼多人看着呢。”

孩子聽了爸爸的站腳助威,更加肆無忌憚地吵着要,媽媽只要無奈地買了一個冰淇淋。

這就是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動中贏得的權力,本質上說,和老人的大包大攬、小心翼翼得到的結果並沒有多大差別。

我怎麼不當心養出白眼狼孩子:家裏兇,家外熊?

社會生活中,孩子缺少“抗挫力”

家庭之外的所有社會關係都是橫向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基於獨立平等的個體,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爲孩子傾注同樣的熱情和關心,更不會爲他們做這做那。可想而知,當孩子希望把家庭關係的模式複製在和他人的關係中時,卻發現根本無法奏效。

這時,孩子就會受挫。在家裏,沒有人告訴過孩子如何面對拒絕和否認,當他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

前年,我給一個英語夏令營當過志願者,幫忙組織孩子的起居,也教他們在日常生活裏運用英語。我發現,很多孩子不懂得面對別人的拒絕,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當玩具被搶走,或者食物不充足的時候,他們只會哭着去尋求大人的幫助,很少有孩子知道該怎麼辦。

但也有孩子能夠主動想出解決辦法,比如輪流玩或者交換玩具,還有一些會在得不到喜歡的玩具時去尋找一些可以補償的東西。

這樣的孩子就不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也不會害怕受挫。因爲在家就學會了獨立面對困境,他們會相信自己,方法永遠比困難多。

我怎麼不當心養出白眼狼孩子:家裏兇,家外熊? 第2張

孩子在模仿父母的“窩裏橫”

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窩裏橫”的孩子,你會發現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爸爸或者媽媽也是這種爲人處世的方式。

比如珊珊的爸爸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兩面派。珊珊的媽媽是個直腸子,經常會來和我抱怨丈夫的脾氣,說他只要上班累了一點,回家之後不是擺臭臉,就是大呼小叫,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會疲憊。

我覺得很詫異,每次見面,珊珊爸都彬彬有禮,偶爾遇上一些無理取鬧、不守規矩的鄰居,他也大多會忍氣吞聲。很難想象,他在家裏的樣子。

不過聽她一說,我就明白了爲什麼珊珊會有這種性格。無論父母嘴上說出多少道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行爲纔是樣板。你教育孩子,面對家人要友善,可你卻只對親人發脾氣。你告訴孩子,面對世界要勇敢,可對於外人卻從不表達意見。

我怎麼不當心養出白眼狼孩子:家裏兇,家外熊? 第3張

父母的矛盾心理助長孩子的“窩裏橫”

和很多家長一樣,每次說起孩子的“窩裏橫”,珊珊媽就愁眉不展。

可有時想想,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和斷奶很相似,從一個安全舒適的地帶走向一個不可預計的未知世界,孩子有些不適應,也不必驚恐。

在“窩裏橫”的現象裏,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當我們擔心孩子“窩裏橫”,我們害怕的是什麼?

我問過珊珊媽這個問題,她說,無非就是擔心孩子將來無法適應社會。將來也能像爸媽一樣寵着自己的孩子一輩子呢。可是,又覺得人心險惡,處處是坑,又怕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她經常逼着孩子去社交,希望她儘快適應社會,又總是忍不住去保護她,生怕她受刺激。

這大概是每個父母的矛盾和憂慮,但也正是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卻助長了孩子的“窩裏橫”。每次,孩子遇上困難,走向父母,父母就給他們想要的呵護,於是,他們會不自覺地一次次地折返。之前下的狠心也就白費了。

我怎麼不當心養出白眼狼孩子:家裏兇,家外熊? 第4張

父母真正要做的就是在家庭裏培養和孩子的平等關係,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權威,替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更不能讓孩子成爲權威,牽制你的決定和態度。

而是要學會對孩子說不,並且教會他們被人拒絕或者沒有把事情做好的時候,如何去面對,可以讓他們自己做選擇或者提供選項,漸漸地讓他們自己找到獨立處理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這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對家人友善有能適應社會的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