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本文已影響1.37W人 

前段時間蘇寶睡覺的時候,我和她道完晚安,正要關燈,她忽然拉住我的手說:媽媽,不要關燈,我不要怪物。我有點吃驚,不知道她從哪兒知道”怪物“這個概念的。搜腸刮肚想了一遍,纔想起她可能是指前幾天看過的繪本里,有隻噴火的龍。

告訴寶寶世界上沒有怪獸,有用嗎?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告訴蘇寶,世界上沒有怪獸。轉念一想,我自己小時候也有一段時間怕鬼,大人每次都會告訴我,世界上沒有鬼,但一點安慰作用都沒有。

很多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出現想象力的萌芽,他們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和理解的事情在大腦裏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發散,比如他們在繪本中認識了怪物,可能會進一步想象怪物藏在自己的房間裏。學齡前的小朋友很可能還分不清想象和事實的關係,在他們的世界裏,怪獸就是個事實,越是迴避,它越會不停的干擾我們。

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當孩子害怕怪獸向大人求助時,其實在尋找一種同盟,他們潛意識裏希望你能理解他的恐懼,這甚至比幫助他解決這種恐懼更重要。如果大人這時告訴他世界上沒有怪獸,或者其實是否定了他的情緒。這就好比當他們說:媽媽我肚子疼的時候,你回答說,你肚子不疼(然而並沒有任何用)。

與其否定怪獸存在,不如先認同孩子的恐懼

身邊的媽媽普遍會用到的一個方法,是和寶寶一起檢查房間的每個角落,確認怪獸不在這裏,再一起檢查門窗是不是關好了,然後告訴寶寶,這是我們的家,爸爸媽媽不會允許怪獸來我們家的。當然,這個方法不是萬靈丹,對部分孩子有用,一些孩子可能還是不放心,怕爸爸媽媽一不小心就把怪獸放進來了。

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第2張

但至少,這樣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恐懼,相當於把自己變成了寶寶的”盟友“,向他傳遞這樣兩個信息:

你的恐懼是被承認和接納的

爸爸媽媽是你的盟友,我們可以一起來面對恐懼

在認同孩子恐懼的前提下,以下兩個方法,我親測有效:

1. “借題發揮”

蘇寶對我說她害怕怪獸的時候,我在她牀邊坐下,問她怪獸是什麼顏色的。她說是綠色的。我又問她怪獸喜歡吃什麼?她想了一會說,喜歡吃藍莓。我說:“哦,原來和你一樣啊”(藍莓正好是蘇寶最近很喜歡的水果)。蘇寶咯咯的笑了。我壓低聲音對她說,你知道嗎?怪獸還喜歡吃三文魚,爆米花和巧克力(這些都是蘇寶喜歡吃的)。

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第3張

蘇寶半信半疑的看着我,我又借題發揮說:不過他現在沒有吃東西。他的媽媽給他講了繪本,喝了牛奶,換了尿不溼,現在他抱着他的小兔子睡覺了(這些是蘇寶的睡前程序,小兔子是蘇寶的安撫玩具)。蘇寶恍然大悟的說:他是個寶寶。

她躺下翻了幾個身,放心的睡了。

引導孩子把怪獸描述出來、甚至畫出來,越詳細越好,可以給恐懼一個出口。在和孩子描述怪物的過程中,試着賦予想象中的”怪獸“以人格,把怪獸變成我們的同類。蘇寶意識到,怪獸也需要聽繪本,也需要喝牛奶,原來是很柔軟、需要愛的一隻怪獸啊。

2. 把未知的惡,變成已知的善意

小朋友對怪獸的恐懼,通常和黑暗聯繫在一起,因爲黑暗裏充滿了未知,會把他們的想象無限擴張。既然讓人害怕的是未知,把未知的惡,變成已知的善,讓孩子對怪獸產生”好感“,能幫助孩子認識和應對恐懼情緒。

我努力回想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怕鬼的,應該是看過動畫片《鬼馬小精靈》後,發現原來鬼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們也會煩惱,也會害羞,就和普通人一樣。

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第4張

美國的孩子很熟悉《芝麻街》(Sesame Street),裏面的主角都是“怪物”,但它們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好奇的Elmo, 喜歡唱唱跳跳的Zoe, 甚至還有愛吃餅乾的cookie monster,這些毛茸茸的友善怪物,能讓小朋友增加不少對怪物的好感。

皮克斯動畫多年前還出了一部經典電影叫《怪物電力公司》(Monsters Inc),講的是一羣“好怪物”努力保護主角小女孩的故事,特別溫情動人,推薦給大家。

媽媽,我的牀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第5張

除了動畫片,大家還可以給寶寶看一些可愛怪獸、友好怪獸的繪本,釋放寶寶對怪獸的負面想象,把未知的“壞怪物”,用友好怪物的形象來替代。

繪本推薦:

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走開,綠色大怪物!》

作者:Ed Emberley 適合年齡:1+

這是本以怪物爲主角的洞洞書,畫風幽默充滿創意。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帶蘇寶去圖書館聽繪本,隨着老師翻動書頁,和描述怪物的五官形象,“怪物”一點點出現了,隨着孩子們對怪物說:走開!怪物又一頁一頁的消失了,原來怪物存在的命運,掌握在小讀者的手裏

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孩子,也經歷過怕怪物的階段,教寶寶應對恐懼,是一門技術活。認可和接納寶寶的情緒,不亂貼“膽小”的標籤,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幫助他們擁有更強大的內心。願每個寶寶在未來人生的“升級打怪”中,也能做個勇敢、自信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