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三觀正,纔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本文已影響7.48K人 

昨天,同事的妻子來我們單位玩,她在一所小學當班主任,我們倆閒聊,說到現在的孩子們不好管。

她們班上有一個男學生,外號小霸王,誰都不敢惹,家長嬌慣得要命,一開學就和她打了招呼:兒子是我的心肝寶貝,你們把他放到教室最後一排就行,他願玩就玩,考倒數第一名也沒事,但你們不能說他,更不能罵他,否則,我和你們沒完!

真是奇葩,她一臉無奈地說。

我苦笑:孩子攤上這麼個媽,真是倒黴。她以爲是疼他,其實是害了他,別看這會兒囂張跋扈,等慢慢長大,生活一定會狠狠地教訓他。

同事的妻子說:是啊,在該學習的年紀選擇縱容,那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不負責。

我有個親戚在法院做法官,一次,她去提審一個搶劫犯,看他卷宗上已經是第三次進去了,可年齡纔不過二十幾歲。

親戚問他話時,他一臉的不在乎,嬉皮笑臉,讓人看着又生氣又嘆息。

看守所的人員瞭解他的底細,說這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時候太嬌慣,在學校欺負同學,罵老師更是小菜,她媽媽不但不管,而且還寵着他。初三那年,和一羣小混混玩到一起,就輟學了。

他每天和父母要錢去遊戲廳玩遊戲,還學會了抽菸喝酒賭錢。

後來,錢不夠用,幾個人就結夥去偷,被抓住後,勞教了半年。出來後,依舊遊手好閒,父母本來是捨不得管,這回是管不了了,就由着他作。作來作去,又進去了。第三次更是變本加厲,不再偷,而是搶了,結果,被抓住後一下子判了幾年刑。

看守所的人說:這孩子純粹被他媽給慣壞了,他爸想管,他媽還不讓管,後來乾脆就聽之任之,一來二去,就成了這樣子。

親戚不禁感嘆:二十幾歲就二進宮三進宮,此刻,他的媽媽不知作何感受?

我鄉有句俗語:一代好母親,三代好家庭。

我第一次知道這句話時,是在姥姥家聽一位老師說的。

小時候,我經常住在姥姥家。

媽媽三觀正,纔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和姥姥住對門的一位老太太(其實也五十歲左右,但當時在我眼裏就很老了),我叫她大姥姥,她們家有四個孩子。最小的兒子和女兒在上學,其餘兩位舅舅,一位讀大學,一位已經師範畢業。

正值八十年代後期,下海經商熱,好多人家都讓孩子輟學,去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急急忙忙地投入這大潮中。

那年,大姥姥家的小兒子高考落榜,想去經商,大姥姥極力反對,讓他去參軍。她說,掙錢不着急,要在學習的年齡儘量多學點東西,部隊是最好的學校。

後來,我這位小舅舅考上了軍校,留在了部隊。

我姥姥那位當老師的鄰居,說我大姥姥有遠見,一代好母親,三代好家庭,他們家會因爲這一位好女人,惠及幾代人。

那時我還小,並不理解這話的含義。長大後,看着大姥姥家那幾位舅舅和小姨,不是軍官就是老師,或者醫生,他們家成了全村羨慕的對象。

如今,幾個舅舅和小姨家的孩子,讀研的讀研,讀博的讀博,都非常出類拔萃。真應了那位老師的話。

正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軻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把家搬到了他父親墓地附近。經常有人哭哭叫叫,孟軻也學着那些人哭。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邊上。小販們爲了賺錢,拼命招攬生意,孟軻也學着小販們一樣大喊。孟母又一次搬家,這次,她搬到了學堂附近,孟軻看到別人讀書,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學。

一次,孟軻逃學回家,孟母生氣地說:還沒放學,你怎麼就回來了?孟軻不敢作聲。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了,說:梭子斷了,布就不能織了,學習也一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獲得成功。

孟軻從此努力讀書,終成一代鴻儒--------孟子,彪炳春秋。

孟母擇鄰而居,岳母大義刺字,陶母截髮宴賓,歐母畫荻教子,正是有了這些三觀正的母親,才培育出那些耳熟能詳、名貫古今的大德良才。

莎士比亞說:“搖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是啊,有一位三觀正的媽媽,纔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媽媽的好品質,往往決定着一個家庭的氣質與內涵,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養分。

媽媽三觀正,孩子耳濡目染,也定會明德而知事,有容能任事,器宇軒昂地行走在這大千世界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