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完這些孩子,我們看到了撒謊的真相

本文已影響2.36W人 

一提起“說謊”這個話題,氣氛就變凝重了。彷彿寶寶說謊了,就不再是父母眼中天真無邪的小天使了。“這麼小就學會說謊,長大了還怎麼得了!” 所以,爸爸媽媽們纔會“打手心、罰站、罵孩子”吧……

Oh no,放輕鬆先。

2-3歲的寶寶:我不是“說謊”,只是分不清幻想和現實

這個年紀的寶寶有很豐富的想象力,常常一不小心就把幻想和現實搞混了。

比如寶寶把牛奶打翻了,他害怕媽媽會生氣、希望牛奶根本就沒有打翻。所以當媽媽問他時,他會極力否認,好像這樣願望就會成真。

有時寶寶也會因爲記性不好而“說謊”。比如明明是他先動的手,卻只告訴你別人打了他。如果看到了事情的經過,媽媽們一定會責怪寶寶說謊。但事實卻可能是他因爲太激動,以至於忘了自己打人這件事。

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超過他的理解能力。很多2、3歲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說謊,也不明白爲什麼不能編故事,所以責備和懲罰都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會起反效果。

採訪完這些孩子,我們看到了撒謊的真相

(Pan 作品)

4-5歲的寶寶:雖然我說謊了,但我沒有惡意

寶寶4歲後就能分清什麼是真話、什麼是謊言了。但他們還是會說謊,理由和我們差不多:想要逃避懲罰、害怕讓父母失望、想要得到某樣東西……

但在寶寶5歲前,他們說謊都是沒有惡意的,或者說,他們不知道說謊是壞事。

當寶寶說謊時,我們的確需要採取措施,但沒必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責甚至懲罰他們,更不能因此就給寶寶貼上“小騙子”“謊話精”的標籤,這對他們來說太沉重了,只會“激勵”寶寶努力提升說謊技巧而已。

採訪完這些孩子,我們看到了撒謊的真相 第2張

媽媽心平氣和,寶寶才能卸下心防

發現寶寶說謊了,媽媽們都會很着急。但要知道,我們是想讓寶寶今後都不說謊,而不是拆穿這次的謊言、把他繩之以法,然後下一次,寶寶的謊言升級爲2.0版。

聰明媽媽會保持冷靜,用平靜、甚至輕鬆的口吻把看到的事情說出來。

“我看到餅乾被吃完了,地上還有好多屑屑。”“我看見牛奶灑得到處都是,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嗎?”

這種陳述事實的方式沒有咄咄逼人,沒有把寶寶默認爲犯人,寶寶反倒能輕鬆地把實話說出來。否則寶寶一看勢頭不對,本來打算招認的,也會被嚇回去。

採訪完這些孩子,我們看到了撒謊的真相 第3張

教寶寶彌補錯誤,他就不用遮遮掩掩

寶寶不小心犯錯時,內心是很愧疚的。他們不想讓爸爸媽媽對自己失望,所以纔會選擇說謊。如果我們能專注於事情本身,教會寶寶彌補錯誤的辦法,不僅能減少他的內疚感,幫助他重拾自信,還能讓寶寶下次再犯錯時,想到的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彌補。

寶寶打翻了牛奶,我們可以說,“我看到牛奶打翻了,我們一起把桌子擦乾淨吧。”

寶寶偷吃了零食,我們可以說,“我看到餅乾被吃完了,看來你很想吃零食,下次能不能先問問媽媽?如果離吃飯還有一會兒,我們是可以吃點零食的。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裏收拾一下,然後去洗洗手吧。”

採訪完這些孩子,我們看到了撒謊的真相 第4張

當然,事情不會總是那麼輕鬆,當寶寶把玩具弄壞,或是打了別的小朋友時,我們要教他學會承擔責任。比如用零用錢把玩具修好,向小朋友道歉等。但起碼氣氛可以是輕鬆的。這樣寶寶犯了錯不會捱罵,還能漲姿勢,自然就不會說謊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