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弄清楚這些,興趣班不如不上

本文已影響1.8W人 

把興趣班當成特長班

很多父母把興趣班看成特長班,送孩子去學,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兩樣專長。這願望是好的,但也許不是很現實,因爲我們很難在他這麼小的時候,就把他將來的專長鎖定在某些項目上。所以,還是先把目標定在孩子基本素質的提高上。有了這個基礎,孩子將來的發展會更有後勁,也更有可能使他將來真的具有終生受益的專長。比如,在一個繪畫班中,其實真正能畫得好的孩子並不多,能成爲畫家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但只要孩子接受了這方面的信息刺激,培養了對於色彩的感知和審美的眼光,開發了對於創造的熱情以及對於藝術的興趣,這就是孩子上興趣班的收穫。

貪多求全,盲目跟風和攀比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十全十美,這個也學那個也學,結果家長花費了巨大的財力、人力,孩子更是累得筋疲力盡,影響身心發展,反而抑制了學習的興趣;而有些父母看到其他孩子都報興趣班,自己的孩子沒有報,生怕孩子會落後,心裏十分焦慮。盲目跟風和攀比除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外,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把孩子交給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卻擠沒了正常的休息時間,這是最要不得的。孩子的精力有限,每天連軸轉地“上班”,不僅會讓孩子覺得筋疲力盡,還容易扼殺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最多上一兩個興趣班,學齡期的孩子則不要超過3個。

沒弄清楚這些,興趣班不如不上

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比如:學琴的家長只注重孩子學了哪支曲子;學畫的家長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着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家長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對自己幼時的興趣沒有得到發展而遺憾,便把願望強加給孩子,強迫孩子上不感興趣的興趣班。一旦孩子爲了父母而學習,興趣班就成了“受罪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於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髮展正常的基礎,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只顧上興趣班,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等等。時間長了甚至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難以溝通。

認爲坐在教室裏纔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家長過於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爲只有帶着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纔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只是反而視而不見。其實,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利用水、陽光就能做些科學小試驗,比如用鏡子聚太陽光,點燃一根火柴;在水中放上鐵和塑料,觀察水的浮力;這些一樣是學習。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他觀察天氣的變化、溪流的走向、認識各種動物、植物,這又是一堂多麼生動有趣的自然課呀!

選擇興趣班的幾個原則

沒弄清楚這些,興趣班不如不上 第2張

6歲以前的孩子,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他們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有獨特的學習方式。如果家長不考慮他們的這些特點,一味地以成人的想法和要求去強加於他們,那麼不僅不能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可能會有極大的消極作用。所以,家長的眼光一定要放長遠,要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利於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他的興趣傾向。如果孩子一聽音樂就搖擺,那麼他的興趣可能在唱歌、跳舞;如果孩子喜歡塗塗畫畫,那麼他的興趣可能在繪畫。對於大點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詢問孩子的興趣及意願,如果孩子一時無法確定,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提出建議

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

興趣班可以開發孩子的潛能,因此,父母們往往會給內向、膽小的孩子報唱歌、跳舞、輪滑班,給外向的孩子報書法、繪畫班。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也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發展比較差,性格又內向膽小,父母千萬彆強迫孩子上所謂的“互補”興趣班,孩子很可能因爲不斷受挫和失敗而影響心理健康。家長不如就讓孩子往自己的性格上走,在他所熟悉的環境中找到成就感。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

遵循孩子自身的年齡特徵、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理智地選擇學習時間。比如學習小提琴的年紀5~6歲比較適當,如果太早,對孩子來說過於勉強。學習書法,年齡不宜太小,學齡兒童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書法較爲適當。學古典舞蹈的適齡期是4~5歲,此時智能已發展、運動神經及感受性也開始運作,會自動自發努力。圍棋和象棋的開始適齡期是3~4歲,只要孩子能區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瞭解即可,這兩種棋都有很難的專業術語,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注重孩子的直接體驗

孩子上興趣班後,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情緒,孩子感覺快樂還是壓抑?如果是壓抑,是教學方式有問題還是人際交往有問題?是父母參與太少還是興趣班報得太多?在分析各種原因後,父母才能夠幫助孩子去面對遇到的困難,而不是粗暴地強迫孩子堅持。

建議家長先報一個試學課程,通常5~8節課能夠看出孩子是否擁有繼續學下去的傾向,如果家長能跟孩子一起參加興趣班,或者當他的學生更好,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理性地面對孩子的興趣轉移

有時候明明是孩子自己要報的興趣班,可一段時間後,孩子卻不想學了。這種變化在心理學上稱爲“興趣轉移”。年齡越小的孩子,興趣的變化越是頻繁。興趣不斷地轉移,說明孩子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更適合自己的事物。如果過了這個期限,孩子依然想放棄,那麼就尊重孩子的興趣轉移。與其讓孩子固守在一個他並不感興趣的領域消磨學習的積極性,不如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裏自由發揮。

綜合考慮興趣班的環境

在爲孩子選擇一個具體的興趣班時,家長首先要考慮它是否有好的設施和條件,從而可以爲孩子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其次,要考慮興趣班離家的距離,如果路程過於遠的話,路上的勞累顛簸可能會使孩子到了那裏已經疲憊不堪、無心學習了,結果是得不償失。再次,家長應觀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傳授技能技巧爲主,還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爲主呢?如果是單純培養孩子模仿的技能,甚至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恐怕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喪失創新的意識,對其今後的成長反而不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