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本文已影響1.94W人 

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報道,題目是《6歲男孩與4歲女孩模仿電視裏親熱鏡頭男孩被打得皮開肉綻》。


  一、別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用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夏天某日的晚上7點鐘左右,6歲的男孩山山(化名)見媽媽不在家,就像往常一樣騎着小童車來到小夥伴——4歲的小女孩蘭蘭(化名)家玩耍。當時,蘭蘭的父母都不在家,兩個孩子就模仿起電視上男女親熱的鏡頭,關掉屋內的燈光,摟抱在一起。

就在這時,小女孩的母親回到家中,聽到有人說話,便打開電燈,見到自己的女兒與小男孩山山光着身體摟抱在一起,大吃一驚,趕緊將他們呵斥開。接着,周圍鄰居就聽到了山山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山山的姨媽趕到現場,卻被蘭蘭的媽媽攔在了屋外。晚上10時許,聞訊趕來的山山母親見到自己的兒子時,差點沒暈過去:只見孩子遍體鱗傷,屁股上留有血跡,耳朵也被擰得通紅。

在110民警的干預下,次日3時左右,蘭蘭的父母纔將山山交還給他的媽媽。但過了大約一個小時,蘭蘭的父親又來到山山家,威脅說要將山山再次送到蘭蘭家,等天亮後一起到醫院接受檢查。

後來,醫生診斷,山山全身軟組織嚴重挫裂傷,肛門黏膜破裂,傷勢十分嚴重。

蘭蘭的母親之所以對山山下此狠手,是因爲她認定山山的舉動是流氓行爲,破壞了女兒的貞潔。這恰恰反映了蘭蘭的母親對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缺乏基本的瞭解。


  作爲6歲的孩子,山山根本不具備產生流氓行爲的動機,也沒有實施性侵犯的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許多言行只是一種外在的模仿。並不存在我們成人所擔心的思想、道德問題。所以不要把孩子的特點當成一種缺點,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

還有一次,我到湖北講課。吃中午飯時,坐在我對面的女老師幾次欲言又止,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提了問題。她小聲說:

孫教授,你講課的時候說過,孩子從小要與父母分牀睡覺,獨立睡覺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髮育都有好處。可我的孩子都9歲了,非要跟着我睡覺,手還非要放在某個位置。我跟他講了很多次道理都不行。我先生有點兒不高興了,就找兒子談話:“兒子,你都9歲了,是男子漢了,男子漢應該自己睡覺。”我兒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爸爸說:“你更是男子漢,更應該自己睡覺了。”他爸爸一聽急了,說:“你懂什麼,這是我老婆!”兒子想了想說:“那我現在跟你老婆睡覺,將來你跟我老婆睡覺……”他爸一聽急了,這不是亂倫嗎?非要揍孩子。這可怎麼辦呢?

乍一聽,家長們會覺得這個男孩思想道德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說的這些話表明了兒童的一種推理方式,我把它叫做“頂針式”推理:你怎麼說過來的,我怎麼說過去。並沒有嚴謹縝密的思維,更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們的見解會跟大人完全不同。不能隨意判斷,更不能冤枉孩子。


  二、用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必須用孩子的思維與他們說理,用孩子的語言與他們交談,否則,就可能毫無收效。

原國家總督學柳斌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柳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學考察工作,臨時決定聽聽四年級的課。

四年級這個班正在上語文課。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在講俄羅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大意是:

一個獵人帶着獵狗走在森林中,發現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獵狗想吃掉小麻雀,卻突然飛來一隻老麻雀,一邊發出淒厲的叫聲,一邊用身子掩護着小麻雀,並最終嚇退了獵狗……

讀完課文,女教師微笑着問同學:

“你們想想看,這隻老麻雀的行爲表現了什麼精神呢?”

“表現了偉大的母愛!”


  一些同學脫口答道。這是課文的標準答案,書上寫的明明白白。

可是,另一個男生卻突然反問:

“你怎麼知道這隻老麻雀是母的呢?”

大家一愣,旋即爆發出一片笑聲,的確,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呢?提問的男生接着說:

“課文中沒有任何說明這是一隻母麻雀,怎麼就歸到母愛了呢?爲什麼不可能是父愛呢?”

這時,大家不笑了,將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這位年輕的女老師興奮地點點頭,說:

“這位同學獨立思考,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我們應當把答案改爲:這隻老麻雀的行爲表現了偉大的親子之愛!”

全班一片熱烈掌聲。

這位小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讓柳斌先生十分感慨,他在多種場合講這個故事,希望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們的創新精神。給孩子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能飛得更高,更遠!

發現兒童就是發現兒童成長的規律,解放兒童就是打破對他們的束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