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多動症”嗎?

本文已影響5.72K人 

“我兒子很頑皮,從早到晚一刻不停的,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老師說我們孩子非常聰明,就是不好好聽課,這是多動症嗎?”

在心理診所,經常看到憂心忡忡的父母手拿相關的介紹資料,帶着孩子來排除“多動症”。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多動症孩子到了小學甚至更晚才被發覺,延誤了治療。

“多動症”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疾病?如何準確鑑別?能不能防患於未然呢

“多動症”的幾個基本常識

類型及特點:

“多動症”的主要特點是“不能自控”。根據表現,可以分爲三類:

◆心不在焉型——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沒有明顯的多動或衝動行爲,上課也不搗亂,但就是不能專心聽課、做作業,總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夢,胡思亂想,所以家長和老師會感覺:“他好像從來沒有聽我說話”、“他做事情的時候總是走神”。

◆多動衝動型——不能控制自己突然想幹什麼的衝動。這類孩子精力旺盛,總是不分場合不停地動,做事缺乏耐心,不能等待,愛發脾氣;上課常做小動作、搗亂、亂插嘴、打擾周圍同學;做遊戲不遵守規則,同伴討厭,老師往往也不喜歡。

◆混合型:以上兩種類型特點同時存在。

目前,國際上已經將“多動症”病名改爲“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

病因:

目前,ADHD的病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爲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疾病,可能是由於在把從大腦發出的信號向神經傳送的過程中出現異常,造成孩子控制自己意識和行爲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差一些。

發病率:

據最近一次上海的相關調查,ADHD的發病率是3%?5%,男孩多於女孩, 通常起病於6歲之前,學齡期(尤其是7?12歲)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但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期。

不良後果:

由於常被誤當作“壞孩子”,ADHD的孩子容易併發情緒問題、學習效果大幅度下降、人際關係差,到青春期可表現出品性不良。所以,早診斷、早治療很重要。

可以在家裏做的初步篩查

ADHD兒童往往到學齡期症狀表現比較明顯,但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有跡象,如果家長們仔細觀察,是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

孩子有多動傾向嗎

(7歲以下孩子家庭自測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ADHD的標籤,特別是對於7歲以下的孩子。因爲孩子年齡小,行爲的變化性很大。

您可以參照以下的描述,觀察、對照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的表現有大約2/3以上符合,孩子可能有多動傾向,需到專業機構做進一步的診斷。

0?3歲:

◎常哭鬧、尖叫,難以安撫;睡眠很淺,時間短、易驚醒。

◎經常腸痙攣、嘔吐,餵養困難。

◎時刻不安靜,經常敲打自己的頭、搖牀、發脾氣。

◎不能持續專注遊戲、學唱兒歌或玩玩具。

◎吃奶、吃飯不安寧。

◎拒絕愛撫和擁抱,不依戀父母。

◎要到處走動、擅自走出家門,到處探索,動作笨拙,喜歡干擾其他孩子,強迫性“觸摸”他人,令人生厭,以跑步代替走路,不顧危險,經常跌倒。

3?6歲:

◎不服從老師的要求,不合作,常破壞、亂扔玩具,不能專心玩一個玩具。

◎看書時頻繁換書,有時還撕書。

◎遊戲時不遵守規則,隨心所欲,不合作,容易干擾別人。

◎遊戲時動作笨拙,手-眼-腳的協調性差;遇困難時行爲退縮。

◎有自虐行爲,如拉頭髮、抓皮膚、撞頭。

◎有睡眠問題: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驚醒、玩到深夜不睡覺、睡眠時間少、在幼兒園從不午睡。

◎經常破壞家裏/公共物品,攻擊他人,愛發脾氣,難以教育。

孩子可能是多動症嗎?(學齡期孩子家庭診斷

如果您的孩子大於7歲,擔心有“多動症”,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表格做初步篩查:

把分數相加得出總分。36分以上有ADHD的可能,分數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這些表現在超過兩個場所(家庭、學校、幼兒園、公共場所)出現,並且持續超過6個月,要高度懷疑ADHD。

特別提醒: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別冤枉了正常孩子。

學齡前孩子大多調皮愛動,活動量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但正常活潑孩子的行爲是有目的性、有計劃、有安排的,能自我控制,在嚴肅、陌生的環境裏還是能安分守己的。而ADHD孩子行動盲目,做事有始無終,不分場合地多動、衝動、破壞,不計後果。這是鑑別的關鍵。

★輕度的聽力障礙也會表現ADHD症狀,若您有所懷疑,可帶孩子做相關的聽力功能檢查。

必須請專家做的後續確診

在家庭篩查後,如果不能排除ADHD可能,家長不用太着急,畢竟確診是專家的事情,建議帶着孩子到醫院和心理諮詢機構進一步明確,並排除其他容易混淆的疾病。相關的檢查包括:

(1) 智商測驗

(2) 注意力測驗

(3) Achenbach-CBCL兒童行爲量表

(4) Conners兒童行爲量表

(5) 腦電圖

(6) 聽/視覺誘發電位測定

(7) CT/MRI等

(8) 甲狀腺功能、血鉛檢查

我的孩子是“多動症”嗎?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