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本文已影響1.88W人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講述了6個成語故事。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寥寥數語便將深刻的人生哲理、智慧謀略、生活藝術等方面的道理,啓示表達得淋漓盡致,它獨樹一幟的語言特色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快來學習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吧!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並經常請朋友到家裏喝酒聊天。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請賓客,大廳中觥籌交錯,異常熱鬧,大家猜拳行令,飲酒作樂。

一位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條遊動的小蛇,但礙於衆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頭皮把酒喝下。後來,他這位朋友沒有說明原因就告辭離開了。這讓樂廣感到很納悶:他爲什麼突然不喝酒就走了呢?

過了好幾天,樂廣一直沒有見到這位朋友。樂廣很想念他,於是就親自登門去看他。誰知這位朋友已經病了好幾天了,而且病得很厲害。樂廣奇怪地問:“前幾天喝酒的時候,你不是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病得這麼厲害了呢?”

剛開始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麼也不說,後來在樂廣的再三追問下,這位朋友才說出實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來大家喝得很高興。我喝了幾杯以後,突然發現我的酒杯裏有一條蛇,而且還慢慢地蠕動。我當時感到很害怕,也覺得很噁心。但你的盛情難卻,所以我勉強喝了那杯酒,然後就離開了。回到家裏以後,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總覺得肚子裏有一條小蛇。就這樣,我一病不起了。”

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後,思前想後,終於記起他家牆上掛有一張彎弓,他猜測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於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牆上彎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條遊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這時,樂廣指着牆上掛着的弓,說:“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這張弓的影子!”隨後,樂廣把弓從牆上取下來,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開心地說:“噢,原來是這樣啊,杯中的蛇竟然是牆上的弓的影子!”他的這位朋友疑竇頓開,壓在心上的石頭被搬掉,病也隨之而愈。

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意在告訴人們這麼一個道理,說明人在很多時候都是疑神疑鬼,自相驚擾的,而由這種懷疑和恐懼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來解除其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從而使疾病消除,恢復健康。

杯弓蛇影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載:應彬請杜宣飲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解釋】將映在酒杯裏的弓影誤認爲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形容人神經敏感,含貶義。

【近義詞】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風聲鶴唳、滿腹疑團、狐埋狐搰

【反義詞】處之泰然、安之若泰、談笑自若、泰然自若、若無其事

【年代】古代

【例句】她不知從哪兒聽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稍有動靜就慌作一團。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杯弓蛇影點評

樂廣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變得疑神疑鬼,還差點兒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樂廣喜歡追根問底,注重調查研究,終於揭開了“杯弓蛇影”這個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爲什麼,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的故事 秦漢時代,我國西南地區居住着許多部落。漢初,由於朝廷忙着平定內亂和對付北方匈奴的侵犯,沒有餘力顧及到遙遠的西南地區,而西南的這些部落也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西南地區的這些部落都很小,他們散住在山中、林問。其中有一支名爲“夜郎”的部落,就算是很大的了。

夜朗部落有個首領名叫多同。在他眼裏,夜郎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了。一天,他騎馬帶着隨從出外巡遊,他們來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多同揚鞭指着前方說:“你們看!這一望無邊的疆土,都是我的,有哪一國能比它大呢?” 跟隨一旁的僕從連忙獻媚說:“大王您說的很對,天下還有哪一國比夜郎更大呢!”多同心裏沾沾自喜。 他們又來到一大片高山前,多同仰起頭,看着巍峨的高山說:“天下還找得到比這更高的山嗎?” 隨從連忙應和說:“當然找不到,天下哪有比夜郎的山更高的山呢!”

後來,他們來到一條江邊,多同跳下馬來,指着滔滔江水說:“你們看,這條江又寬又長,這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河了。” 隨從們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都齊聲說:“那是肯定的。我們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這次出遊以後,夜郎國的人更加自大起來。

漢武帝時候,武帝派使者出使印度,經過夜郎國。

夜郎的首領多同從沒去過中原,根本不知道中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派人將漢朝使者請進部落帳中。多同問漢朝使者說:“漢和夜郎相比,哪個大些?”

漢使者聽了多同的問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回答說:“夜郎和漢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漢朝的州郡就有好幾十個,而夜郎的全部地盤還抵不上漢朝一個郡的地盤。你看,哪一個大呢?”

多同一聽,不禁目瞪口呆,滿臉羞愧。

夜郎自大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è láng zì dà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爲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解釋】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妄自尊大 不可一世

【反義詞】自輕自賤 自暴自棄 妄自菲薄

【年代】古代

【例句】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夜郎自大點評

生活中也是這樣,見識越廣的人越懂得謙虛,而見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目光短淺,要善於交流,接受比自己優秀的東西,站得高,看得遠,不能盲目自大,目中無人!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第2張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爲一模一樣。

王魯一邊看着狀紙,一邊發着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爲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裏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爲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打草驚蛇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處】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爲塗宰;瀆物爲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解釋】打草驚了草裏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於否定句

【近義詞】操之過急、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

【反義詞】欲擒故縱、引蛇出洞、敲山震虎

【年代】古代

【例句】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打草驚蛇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行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第二次機會的,哪怕你從前沒有類似的經驗,你都不能失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多學一些東西,讓自己往全才的方向發展哦。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第3張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一葉障目

很久以前,楚國有個書生,一天,他從書中得知,螳螂捕蟬時遮蔽自己的身體的那片葉子,有隱身的功效。書生放下書,暗暗竊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這麼一片樹葉,豈不是能夠擁有隱身之術? 於是,書生放下手中的書,來到郊外的樹林裏,找啊找,找了好久,終於在一棵大樹下,看見一隻螳螂躲在葉子後面,正準備捕蟬。書生顧不得禮儀體統,脫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樹。

嗬,所有的葉子都是一個模樣,書生也分不清楚,哪片纔是螳螂遮蔽身體的葉子了。情急之下,書生把整個枝頭的葉子都摘了下來,然後背起葉子,哼着小曲兒回家了。

一到家,書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進房間,拿出一片葉子擋在眼前,問妻子:“夫人,你能看見我嗎?”妻子不明白緣由,老實地點點頭說:“能看到。”書生扔掉這片葉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擋在眼前,問:“夫人,你能看見我嗎?” 他們試了一片又一片,最後,妻子不耐煩了,把眼一斜,說了句“看不見”就離開了。書生大喜,把樹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裏,喃喃地說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終於可以擁有隱身之術啦!”

書生來到集市,一個老農正在路邊叫賣:“賣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來買啊!”書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靈,頓時饞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錢也沒帶,這可如何是好呢? 忽然,書生一拍腦門,說道:“哎呀,我怎麼把這麼重要的寶貝給忘了呢?”說完,便掏出那片寶貝葉子,擋在自己眼前,大搖大擺地來到老農的攤前,伸手拿了一個梨扭頭就走。

誰知,剛邁出一步,書生就被老農一把抓住,“好大膽的賊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書生一臉茫然地說:“我有隱身之術,你是看不見我的,你是看不見我的…”老農可沒功夫聽他解釋,將他送上了公堂。

書生跪在公堂上,羞愧地說:“我從書上看到的,誰如果擁有螳螂捕蟬時遮身的葉子,別人就看不見他。”縣官聽了哈哈大笑:“你啊,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ī yè zhàng mù

【出處】《鶡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解釋】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近義詞】以偏概全、不見泰山、掩耳盜鈴、管中窺豹

【反義詞】洞若觀火

【年代】古代

【例句】在處理重要的人或事時,我們千萬不能一葉障目,必須要多方面考慮!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一葉障目點評

故事中的楚人居貧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一葉障目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還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和驗證,以謙虛謹慎的態度予以看待。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第4張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口若懸河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

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口若懸河的成語故事延伸

【發音】kǒu ruò xuán hé

【出處】《晉書·郭象傳》王衍雲:“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解釋】若:好像。懸河:指流在高處的河流,後來也指高出地面的河。此處指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一樣奔流傾瀉不止。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近義詞】能言善辯、滔滔不絕 、侃侃而談、妙語連珠

【反義詞】沉默寡言、啞口無言 、噤若寒蟬、閉口無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中性詞。

【成語舉例】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口若懸河點評

林肯曾經說道:“我相信,我若是無話可說,就是經驗再多、年齡再老,也不能免於難爲情的。”這話說得太深刻了,要進行成功的演講,就必須有成功的準備。否則,未經準備即出現在聽衆面前,就像一個人上戰場一樣,帶着有故障的武器,並且身無彈藥,如何能夠戰勝敵人呢?所以呀,要想有好口才,首先你要充實自己的內在。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第5張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yǐng]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但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着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爲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兵貴神速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bīng guì shén sù

【出處】《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徵袁尚……嘉表曰:‘兵貴神速。’”

【解釋】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獨句;用於軍事等。

【近義詞】速戰速決、事不宜遲、風馳電掣

【反義詞】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遲疑不決、遊移不定

【年代】古代

【例句】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之機。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兵貴神速點評

《孫子兵法》提出的“兵貴勝,不貴久”的速戰速勝的方針,被歷代軍事家奉爲經典。現代戰爭中,其快速程度已到了驚人的地步,勝負之分往往決定於誰能快幾秒鐘。其實在一些比賽中不要採取拖延戰,速戰速決更好喲。

【國學少兒睡前成語故事】國學成語故事 國學成語典故 第6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