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本文已影響2.81W人 

不少父母愛炫耀孩子的優勢,愛與人比較,這是禁忌,也是最傷害孩子的行爲之一。但是深懂教育的父母,不炫耀孩子,也不因爲自己的孩子無從炫耀,而陷入焦慮。他們既能看到別人孩子的優劣,更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依據孩子的天性,幫他找到適合的成長路線。小六會考剛結束,現在是許多中學生、高中和大專生面對考季的日子。多數父母總是爲孩子的成績憂心忡忡,考不好怎麼辦?你臉上沒面子,孩子的頭也無法擡起。若考得好,你必定雀躍萬分,是否會有“俯瞰天下”之姿?孩子考到狀元,或是在運動場、競技場、才藝比賽等表現優異,獲獎肯定,你心裏巴不得全天下都分享你的喜悅。多少父母能按捺住這份興奮之情,把它埋在心底?在人前炫耀孩子 朋友聚會,當父母的,沒聊幾句,話題自然轉到孩子身上。一個媽媽說,她的孩子三個月就會爬了;另一個說,她的孩子兩歲會背唐詩;一個爲自己女兒考到小學全級華文第一而沾沾自喜;一個說兒子被外國某個頂尖音樂學院錄取……

如果你的孩子“一無是處”,不是說爲非作歹,而是沒有什麼“戰績”擺上檯面,你心裏作何滋味?放得開的還好,放不開的,可是五味雜陳啊!

朋友們接連炫耀着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的你如坐鍼氈,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心裏嘀咕對方最好別問你的孩子學業成績如何?

家長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爲人父母,似乎已習慣把孩子當“炫耀品”比較,這對大人和孩子而言,有何影響?資深輔導員袁鳳珠分享個案時指出,曾經有個九歲孩子告訴她:“我從來不覺得父母是愛我,爲我好的,天天嘴巴除了讀書、讀書、讀書,沒有 關心過我什麼!總是說要我拿好成績是爲我好,將來會有好前程,過好日子。我覺得他們根本沒有把我當作是他們的孩子,而是他們投資的一所公寓,如果我跌價,就完蛋了。拿好成績時,他們說,還可以更好呀;拿到壞成績時,他們居然當我是仇人似的,好痛苦!”這孩子說話時的無奈表情,一直留在袁鳳珠腦海裏。她指出,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應該好好顧惜、栽培,使他們身心靈茁壯成長,並有良好品格道德,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走入社會時,能展現才華與智慧,成爲國家棟梁。這樣的孩子自然是父母最大的光榮和安慰。可惜,有些父母也許並沒有這樣想,潛意識將自己的孩子與親朋戚友或鄰居的比較,希望孩子可以讓自己臉上貼金,有時爲了表揚孩子的成績,故意關心問別人的孩子在哪個大學求學,在哪裏高就,目的是藉口提到自己孩子的光榮記錄。一旦孩子“失利”,多數父母避免與他人提及孩子,也不斷抱怨甚至責罵孩子讓他們沒面子,在他人面前擡不起頭。華人父母喜歡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孩子,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講面子。但他們忽略了孩子是人,而非一件物品,讓人顯擺。

家長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第2張

對孩子態度勢利 袁鳳珠認爲,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勢利,成績好的獲得特別寵愛,不好的就鄙視。當孩子長大後,也學會父母的勢利眼。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不好,經常做出一些跟父母身份不相稱的事情來,這可視爲一種“復仇”心理。她舉例說,有個媽媽責怪女兒考試不如鄰居的孩子,是個笨鳥。女兒回答說:世界上的笨鳥有三種,第一種是本來就飛不快的,第二種是嫌累不想飛的,第三種最討厭,自己飛不快,在窩裏下個蛋,卻要求下一代使勁地飛。有些父母自己上學的時候不認真學習,經常考不好成績,憑什麼要求孩子一定要名列前茅呢?有些父母自己一事無成,卻責怪兒女不成器?大人不要讓孩子成爲炫耀 或是被炫耀的對象,要經常告訴孩子:“別人說你是什麼,你不一定就是什麼。”傳達錯誤信念 父母無法保證自己或是孩子在生活中不遭受挫折和失望,因此不能讓炫耀給孩子傳達一個不正確的價值觀:人的價值建立在外在的能力以及別人的讚賞上。這無形中會傳達錯誤信念給孩子,使他們以爲長處需要別人的肯定與掌聲肯定才能算數。孩子不是父母的炫耀品,孩子可炫耀的地方也不是衡量父母的標準,所以爲人父母者聽別人把孩子吹噓得再了不起,心裏也要明白,這絕不意味着你是一個失敗的父母。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世都不會停止的愛與責任,這個過程纔是最有意義的。深懂教育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也不因爲自己的孩子無從炫耀,而陷入盲目焦慮。他們既能看到別人孩子的優劣,更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他們依據孩子的天性,幫他找到適合的成長路線。停止炫耀 做好自己 1. 養育孩子關鍵在於愛與責任,未到終點線孩子還不是父母的炫耀品。

家長你要知道,孩子不是炫耀品 第3張

2.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自己發展的軌跡,朋友整天說他的孩子發展得多麼超前與優秀,別緊張,這不代表你的孩子比較笨。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軌跡來發展,等到他準備好了,他也能做好每一件事。你只需要簡簡單單地回朋友一句話:“我相信我的孩子時機到了也能做到的。”3. 朋友喜歡競爭,就讓他贏吧。很多喜歡炫耀小孩的父母,潛意識裏確實有着競爭的念頭,炫耀的目的就是要證明孩子比人家優秀。只要他覺得贏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那麼他也會停下來不再講。4. 多跟有相似觀念的朋友相處。俗話說,打不過,躲得過。實在不堪其擾,就選擇少和這樣的朋友聚會吧;那些和你的觀念行爲方式差不多的朋友,多約約他們,你會覺得舒服很多。5. 多跟自己的父母、配偶分享。我們當然可以談論自己的孩子,讚美他在生活的每一個點滴裏帶給你的欣喜,但是把這些喜悅留給自己的配偶和自己的老父母吧!6. 分享育兒的酸甜苦辣,某種程度是鼓勵不願生育、不愛孩子的大人,多增產報國,或除掉對孩子的負面刻板印象。但在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之餘,也別忘了保護孩子的隱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