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爲窮嗎?並不是!

本文已影響8.07K人 

下班的時候路過菜市場,看到一個7、8歲的孩子蹲在菜攤旁寫作業,還不時地環顧有沒有買菜的人。覺得孩子不容易,就走過去買了兩斤辣椒,問他“怎麼就你一個,大人呢?”孩子靦腆地撓撓頭,說“奶奶昨天摔了跤,腿腫了,不能出門,於是我就過來幫奶奶賣菜。”

收過孩子找回的零錢,不由感到一陣心酸。現在的小孩哪個不是被家長捧在手心嬌養的,難得看到這麼小就懂得替家人分擔的孩子,真的是應了那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窮人的孩子這樣過童年

當城裏孩子享受着得天獨厚的教育,咀嚼着爸爸媽媽送到嘴邊的飯菜,跟隨着爸爸媽媽翻山越嶺的旅遊,而窮人家的孩子卻正做着這些事……

1歲,在搖窩裏自個爬來爬去,不時鬧鬧剝棉花的媽媽;

2歲,在奶奶的背上走家串戶,認識小夥伴;

3歲,跟着小夥伴這裏跑那裏跳;

4歲,跟着爸爸媽媽去田間,一個人坐在田埂上玩蛐蛐;

5歲,每天按時幫家人餵豬、餵雞;

6歲,幫媽媽洗衣服、掃地,收拾好家裏;

7歲,學會煮飯,然後將飯菜送給田裏幹活的爸爸媽媽;

8歲,照顧弟弟妹妹,保護他們不受欺負;

9歲,跟着爸爸媽媽下地,栽秧割麥子樣樣都行;

10歲,學騎自行車,在N+1次的摔打後,又收穫了一項技能。

自懂事起,窮人家的孩子就知道如何幫家裏人分擔,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讓爸爸媽媽不那麼辛苦。

與此同時,他們也收穫了一份難能可貴的財富,那就是懂事、獨立、善良還有堅強。

爲什麼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爲窮嗎?並不是!

窮人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很喜歡一檔節目,叫做《變形計》,將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身份互換,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可能很多朋友也看過。

當時有一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說的是在貴州深山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小兒子樑訓連續六年獨自生活。

上學、餵豬、挑水、燒飯每一樣都得樑訓自己來做。因爲長期的營養不良,14歲的他看着就像10歲不到,還因爲吃一個雞蛋不能被吸收而病倒。可這個孩子非但對爸爸媽媽沒有一點怨言,反倒覺得他們打工賺錢不容易,養活自己很辛苦。

同樣地年紀,而城裏孩子卻是肆意揮霍金錢,欺負弟弟,辱罵家人,將父母看做仇敵大打出手,把好好的四口之家鬧得雞犬不寧,也讓親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都說“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即使生活不是那麼地富裕,但父母卻是給了我們生命,給了他們能給的一切。我們應該時刻告訴自己: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物質的缺失,要明白擁有了爸爸媽媽,就是得到了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貴的禮物。

爲什麼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爲窮嗎?並不是! 第2張

窮人的孩子孝順得讓人心酸

還有前段時間網上有篇很火的新聞:山東龍口15歲的男孩王語麟,做家務、幹農活,已堅持6年。因爸爸患類風溼病,如果環境低於30度就會全身腫脹,語麟在三伏天也堅持生爐子、睡火炕,爲爸爸試溫度。後背熱出水痘,他也不怕,只爲能讓爸爸睡安穩覺,讓媽媽安心打工。

生活因貧窮而難過,父母因生計而離鄉。在歲月的洗禮中,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們似乎忘了自己還是個需要大人關心愛護的孩子,他們自覺擔起了對家庭的責任,對父母的體諒,學會了懂事,留下了感恩。

可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別說給父母洗個腳,就連多說幾句話都顯得極不耐煩。在他們眼裏,只有名牌衣服、新款球鞋、高檔手機……

所以說,成長環境的不同,帶給孩子們的思想也會有所差異。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懂得生活的艱難,因此事事都懂得珍惜。而生活優渥的孩子,學習與眼界都高於窮人家的孩子,但唯獨少了份對父母的感謝。

爲什麼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爲窮嗎?並不是! 第3張

窮人家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我們家窮,你要懂事聽話,要知道爸爸媽媽賺錢的辛苦,不要惹事,好好學習……”

見慣了父母沒日沒夜的勞作,早熟的孩子們也知道唯有讀書才能掙脫現狀,改變命運。雖然現在社會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寒門出貴子的機率被大大縮減,但是人始終都要相信一句話: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能創造自己的人生,不拼一把怎能知道是贏是輸!

知識是無窮的,只要有了文化底蘊,做事就會有底氣。只要不泄氣,努力學習,生活就沒有什麼不可能!

因爲不管身處哪種境遇,努力拼搏都是成功的必然前提。再說了,苦難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財富,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