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幼兒園老師收萬元紅包你怎麼看?

本文已影響7.63K人 

昨日上午8時,在深圳一公立幼兒園門口,等候入園的家長及小朋友們,幾乎每人手裏都捧着或大或小一束鮮花。“你給老師送禮了沒?”成爲各大網站置頂帖,送什麼?怎麼送?“送還是不送”令家長及小朋友們內心很糾結。

教師節幼兒園老師收萬元紅包你怎麼看?

在教育行業從事幼兒教育過十年的李老師教師節這天收到家長各類禮物價值近萬元,包括紅包、購物卡等。她班上30名小朋友,近半家長選擇教師節送禮,送禮價值、金額逐年遞增。

李老師的女兒在重點小學讀二年級。今年她將自己一月工資全部換成百元面值現金,給女兒的老師送“大紅包”。“我肉疼啊!一個月工資啊!”李老師無奈地說,“這就是社會風氣,其他家長大部分送了,我們不送,怕老師冷落孩子”。

在她看來,收禮後老師對女兒關注度增加不少。“我跟老師抱怨,孩子在家做作業磨磨蹭蹭,老師就說留在學校看着她寫完再回家。”而這在以往,是她絕不敢想象的。老師的關注還體現在增加課堂發言機會、作業批改得更細緻等細節中,“孩子現在表現的機會多了,自信心明顯增強”。

李老師坦言,作爲老師,不論收禮還是不收,不論送多還是送少,對學生的照顧沒根本變化。但是,一旦收了禮,有“拿人家手短”的壓力,一定程度上會多照顧。家長給老師準備的禮物最初只是逢年過節請吃飯,慢慢發展到送茶葉、菸酒、購物卡。現在禮物大多數是面值300元-500元購物卡。

但是,有的家長給老師送禮,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所謂特殊待遇。對於“有條件、有訴求”的禮物,李老師會挑六一兒童節等機會把這份“人情禮債”還回去,“不想讓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因爲這份禮而變得尷尬”。

  六成受訪網友選擇給老師送禮

深圳新聞網昨日發起網絡調查顯示,截至下午6時623名網友參與投票。近六成網友表示教師節會給老師準備禮物。南都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受訪的10名家長中有7人稱已給孩子的老師送了300元-500元的購物卡。

  送禮品種:鮮花、賀卡、手機排名前三。

禮品開銷:266名網友稱花費50元以下,佔絕大多數。送禮金額在200-600元區間的人數也佔一定比例。部分網友表示曾經送出千元至萬元不等的大禮。

  相關閱讀:

  女兒老是吃不飽 家長送禮後女兒“撐死了”

對於收紅包這種嚴重違背師德的行爲,相關部門態度明確,禁令不斷。2010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切實加強教育系統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工作的通知》,業界稱爲“八不準”禁令,其中規定老師“不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或其他財物。”今年8月,國務院出臺相關意見,評價老師實行師德“一票否決”,情節惡劣的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家長苦惱、老師糾結、法規嚴禁,“教育紅包”如同癌細胞一樣逐漸擴散,侵入教育肌體。仔細分析“紅包癌症”病因,內因和外因交織下,一條教育尋租鏈條清晰可見。

“送和不送真的不一樣!”包小明的女兒四年前上幼兒園,開始在幼兒園總是吃不飽,回家常喊“餓死了”;後來送了紅包,老師總是加餐,女兒回來就說“撐死了”。每次送禮之後的幾天,女兒往往會得到老師表揚。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旦老師批評女兒,我就想,是不是又要送禮了?”

湖南的初中生家長蘇先生給記者分析了給老師送紅包的諸多好處。“很多教育資源都掌握在老師手裏,比如評三好生、當班幹部,特別是‘小升初’推薦優秀生,老師和班主任一般都有幾個名額。”蘇先生說,要想老師青睞自己家孩子,平時和老師處好關係很重要,而每年的教師節就是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

除了謀求具體好處,很多家長是抱着“花錢買心安”的心態給老師送禮。瀋陽學生家長田女士的兒子今年上高中,教師節本不想給老師送禮,但一打聽,身邊的朋友同事都送禮了。由於擔心不送禮引發老師不滿,田女士只得“隨大流”給班主任包一個500元的紅包。“我不求什麼額外的好處,只想讓老師對孩子留個好印象而已。”

“教師收紅包是中華傳統文明和當前社會規則共同作用的結果。”瀋陽市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佟雨臣說,雖然“教育紅包”只是部分地區、部分學校、部分老師的行爲,但這些個體行爲已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教育聲譽,還容易引發學生的攀比心理、投機心理,污染孩子純潔的心靈,應該堅決禁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