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本文已影響1.8W人 

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無比重要,但又看不見、摸不着,這確實讓父母很是焦慮:我這麼做會不會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某種表現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 我們專門收集到了10個會讓你感覺十分熟悉的故事,來請心理學專家對此進行分析和點評,看看我們到底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故事1:家庭中的不和諧

李冉:在外企工作,30歲的她事業心頗重,脾氣也很大。婚後不久意外懷孕,她與先生幾經商量決定還是要這個孩子。然而,整個孕育以及在寶寶出生後的產假期間,本就是急脾氣的李冉,加之特殊時期的情緒不穩定,頻頻與先生及照顧她的婆婆激烈爭吵。女兒1歲之後,李冉的情緒變得平和了,家庭關係也處得不錯。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李冉的擔心:雖然我的女兒健康活潑,但我仍擔心之前那段吵得昏天黑地的日子對寶寶的安全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比如她看到電視裏有人吵架都會大哭。

專家點評

孩子對成人的情緒是有敏銳的感知力的,家庭氛圍緊張,孩子一定會感知到。所以,家庭中長時間的爭吵,尤其是當着孩子的面爭吵,肯定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聽不懂,但並不代表孩子感覺不到。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或者主要照顧者又因爲沒能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疏於照顧,肯定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印記。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能在未來的撫育中需要更多一些敏銳和細緻,當孩子出現父母認爲可能跟早期安全感有關的問題時,比如她可能對外界的爭吵比較敏感,看到別人吵架會哭得厲害,很難安撫等,一定要有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去長按、撫慰孩子。

當時孩子畢竟還小,而且現在的家庭關係已經變得融洽,父母還是有很多機會去修復和加固孩子的安全感的。

故事2:獨立睡覺

果果自出生以來一直跟爸媽同睡。3歲半,果果順利地進入了幼兒園,爸爸覺得,兒子應該可以獨睡了,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更有益。但媽媽卻總是心疼孩子一個人留在黑漆漆的房間中睡覺會害怕。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2張

果果媽的擔心:獨睡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多大獨睡纔不會讓安全感受影響?

專家點評

如果孩子早期安全感建立得比較好的話,分牀睡或分房睡可能會相對比較容易。至於到底幾歲要分牀睡或分房睡,這沒有什麼一定的規範。但是我們通常認爲尤其是男孩子,至少四五歲就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其實,並不是獨睡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影響,而是這個過程如何處理,也許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比如你是怎麼跟他講獨睡這件事的,如果他拒絕了怎麼迴應他?在培養獨睡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幫助孩子克服害怕?有沒有睡前的陪伴?如果擔心房間漆黑或幽暗,那有沒有可能做出一些小的調整,讓房間變得溫馨一點。如果在獨睡這件事上,我們沒有幫助孩子去面對,沒有迴應他的焦慮,沒有讓孩子知道可以用自己的步驟去做這件事情的話,他的安全感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不是獨睡這件事會對他造成傷害。

故事3:膽小怕事

叮噹已經是4的小男子漢了。最近媽媽總覺得他比同齡男孩顯得畏首畏尾。有好幾次,媽媽都看到其他小男孩,包括小女孩在小區院子的小水池上興奮地蹦來跳去,唯獨叮噹站在一邊觀看,任憑媽媽如何鼓勵,他都搖頭不前。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3張

叮噹媽的擔心:好多時候他都這樣,總是這麼膽小,是不是因爲沒有安全感呢?

專家點評:

不知道叮噹當時心裏是什麼感覺?興許叮噹小朋友當時心裏想的是:都這麼大的孩子了,纔不跟他們一起幼稚呢!所以我給叮噹媽的建議是,首先要分辨一下孩子沒有參與的原因是什麼。可以跟叮噹談一談,問問他想不想去,如果想去,可以給他想去的幫助;如果不想去,爲什麼。我們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這種尊重會讓孩子有一種感受,就是他是值得被尊敬的,他有權控制自己的生活,有權決定自己要幹什麼、不幹什麼。當一個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裏面時,受到的傷害反而更大。

作爲父母,我們要長按孩子,但是注意手不要伸得太長,別替孩子做過多的決定,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和決定,更有利於一個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故事4:過度安全教育?

笑笑的爸爸十分謹慎,從笑笑六七個月大時,就會抱着她在家中四處尋找“危險源”。比如,桌子上放着一杯冒着熱氣的開水,他會摸一下並假裝被燙到的樣子,表現出十分誇張的表情。諸如此類的安全教育很多。孩子會蹦跳的時候,也會嚇唬孩子,摔得你流血!外出時,他也要反覆告訴孩子,不拉緊你就丟了,再也找不到家。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4張

笑笑媽的擔心:這樣的安全教育算不算過度?總強調危險會不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缺乏安全感?

專家點評

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像一些比較危險的事物,比如開水或者電、高臺等,確實存在危險因素,告訴孩子是有必要的。雖然笑笑爸爸的表現,我個人覺得略顯緊張,但並不算過頭。因爲他講的確實是很現實的而且可能真的會發生的問題,而且發生率也不低。我覺得這樣的安全教育不過分,雖然可能會使笑笑以後比別的孩子顯得更謹慎一些,但在安全感的維度上應該說不至於有什麼損傷。

需要提醒的是,真正有可能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威脅的,是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把一個很小的事件無限放大,比如如果父母總是和孩子說一旦丟了,就會遭遇多麼多麼可怕的事,那麼這種對可怕的事情的渲染,反而更會讓孩子感覺不安。

故事5:過分親暱

悠悠今年3歲,小臉蛋圓嘟嘟肉乎乎的,十分可愛。爸爸對這個中年得來的寶貝女兒疼愛不已,尤其喜歡親暱她,可悠悠越來越不喜歡爸爸使勁抱她、親她,經常被弄得哇哇大叫。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5張

悠悠媽媽的擔心:孩子不喜歡的這種親暱,如果堅持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專家點評:

和孩子親暱這事,如果孩子還是小嬰兒,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如果孩子比較大了,尤其到了三四歲,當她有足夠的意識來識別自己的意願和界限後,我們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當孩子已經明確地表達了不喜歡,卻還要強行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的話,其實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侵犯。即使是父母,也可能會侵犯了孩子的身體疆界。從心理角度上講,這也是一種威脅,孩子會覺得我的身體或者我的世界不由我作主了,這對於一個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確實會有一定的影響。

我們要慢慢讓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將來過一種我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在別人侵犯自己的界限的時候還無能爲力。這對於一個人的安全感建立,確是一種威脅。

教育孩子識別自己的身體疆界,要從小培養,更需要父母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去做到。

故事6:不守時

有一次,媽媽因爲臨時有急事,沒有來得及通知幼兒園老師,所以讓彤彤在幼兒園足足等了近兩個小時。雖然有老師的陪伴,事後媽媽也做了很多解釋和道歉,但自此後,彤彤變得每天去幼兒園都患得患失,要強調多次:“一定別忘記接我!”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6張

彤彤媽的擔心:這件事是不是已經給彤彤的安全感帶來傷害了?

專家點評

這件事是個別事件,一般來講問題不是太大,尤其是還有老師在陪伴,並沒有讓孩子處在孤獨無依的狀態。

但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我們也許不需要和孩子過多解釋來晚了的原因,在適度解釋後,媽媽應該抱着孩子說:“寶貝,是不是害怕了?媽媽沒來你擔心了是不是?當時想什麼了,跟媽媽說說。”這樣的溝通,纔是對孩子的緊張和擔心進行的正確呼應,讓孩子知道媽媽感受到了她的緊張,懂得她當時有多麼不舒服。第二,如果事後孩子還是表現得有些擔憂,媽媽在這段時間要足夠穩定,每天按點接孩子。

故事7:強行要求分享

欣欣有個“寶櫃”,裏面存滿了小零食。住在隔壁的小朋友燕燕來做客時,隨意翻欣欣的玩具,還發現了“寶櫃”,並從中拿出了一塊軟糖要吃。欣欣見到後馬上衝過去搶回了糖,於是燕燕開始放聲大哭。欣欣爸爸和欣欣的爺爺奶奶都指責欣欣不對,讓欣欣把糖給燕燕,只有欣欣媽媽當時沒有強迫欣欣,想拿別的糖給燕燕。但燕燕堅決不幹,就要那塊糖,哭着跑回家了。媽媽怕這件小事傷了兩家和氣,所以事後給欣欣講了很久的道理,說服欣欣把那塊糖送去給了燕燕。

欣欣媽媽的擔心:我覺得女兒不該爲了一塊糖這麼小氣。但我更害怕礙於大人的面子,最後讓欣欣送出那塊糖傷害了她的安全感。

專家點評

其實父母並沒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在意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那顆軟糖嗎?不,孩子在意的是她感覺到自己被侵犯了!可怕的是,她的“寶櫃”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被人翻了,她去保護,大多數家人居然還說她做得不對!家人的態度恐怕對這件事纔是雪上加霜。幸好,當時還有欣欣媽媽捍衛了女兒的權利。我們總說要理解孩子,那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孩子自我防禦的行爲是應該鼓勵和讚許的,當然,在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再做些引導。

我不知道最後媽媽怎麼說服女兒的,但如果方法得當,讓孩子覺得安全:她的界限是被尊重的,她保護界限的行爲也是被媽媽理解的。那麼這顆糖實際上對孩子來講,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媽媽也可以試圖跟她講一講:“燕燕很難過,你們經常在一塊玩,如果是你這麼難過,我覺得燕燕肯定也會來安慰你的。我們把糖當禮物去安慰她吧!”但不要強迫,只給孩子搭建這樣一個情景,讓孩子自己來決定。用這樣的方式,反而能把這件事變成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讓孩子學習從他人的視角看問題,更具同理心。

故事8:分離

小米兩歲半,父母都是上班族,只有晚上和週末照顧孩子,平時白天由爺爺奶奶照顧,祖孫感情深厚。一般週五兩位老人都會暫時離開小家庭回到自己家中休息兩天,但是最近小米每週五從早上就會開始情緒不佳,等爺爺奶奶要走的時候會哭鬧很久。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7張

小米爸爸媽媽的擔心:我們得讓老人有自己的休息時間。但是如果堅持讓老人回家,會不會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呢?

專家點評

在這個事件裏,父母可能先要看看: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因爲這種改變的出現似乎有點不同尋常,所以我們先要了解和探索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孩子變得焦慮了起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個階段,在他的世界裏“唯我獨尊”,認爲所有人都是圍着自己轉的。但是在他慢慢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逐漸意識到,身邊的大人除了照顧自己外,也有各自的生活。

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孩子只是不想讓爺爺奶奶走,可以引導他體諒爺爺奶奶要回家休息,要做些自己的事等,讓孩子慢慢學着用別人的視角看事情,這也有助於讓孩子從完全自我中心的角色裏漸漸擺脫出來,認知到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另外,每個孩子的一生中,都要面臨着很多次分離,我們可能要幫助孩子學會緩解這種分離帶來的焦慮,讓孩子習得情緒的不同、多元解決方案。學會處理情緒,會讓孩子從內心具有安全感,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必須依靠別人的陪伴。比如可以讓孩子試試周末早上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晚上用視頻聊天等方式緩解分離時的失落情緒等。

故事9:父母陪伴的缺失

楠楠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居住條件不好,只能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帶回老家。等他們條件好一點後,孩子也快4歲了,才把他接了回來。當他們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後,卻看到很多書裏都說孩子3歲前纔是安全感培養最關鍵階段。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8張

楠楠爸爸媽媽的擔心:安全感培養是不是錯過了就沒辦法彌補了?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已經沒有很好的安全感了?

專家點評

孩子的安全感確實從一出生就開始建立了,但是並不一定是爸爸媽媽才能給予的,如果主要照顧人跟孩子的關係非常好,孩子也會有安全感的。所以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照顧得特別到位,他的安全感也沒有問題。

我覺得父母應該擔心的,是把孩子接回來後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這就要求父母做好照顧人轉換之間的銜接和過渡,這點很重要。比如是不是突然把孩子接走的,如果是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可以考慮接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回來住一段時間,讓孩子和父母熟悉之後再回去。

另外,還要看原來孩子由爺爺、奶奶帶的時候的具體情況,比如爸爸媽媽有沒有經常回去看他,或者即使沒有經常回去,是不是能經常和孩子保持聯繫,有心理上的連接。爺爺、奶奶又是如何向孩子解釋父母託管行爲的,是告訴孩子“父母根本不管你”還是“要理解爸爸媽媽,他們是在忙,是在爲給你創造更好的條件而努力”。這都會讓孩子與父母的心理連接不一樣,需要過渡和適應的時間也不一樣。讓孩子覺得生活中沒有太突兀的改變,這一點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說,非常重要。

故事10:看害怕的書籍

檸檸十分喜歡閱讀繪本,但僅限於看那些情節溫和、場面溫馨的繪本。所有涉及妖怪、兇猛動物,或者畫風稍顯凌厲一些的繪本,他都統統拒絕。可是,在媽媽看來,那類繪本更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呀!

你是不是動了寶寶的安全感? 第9張

檸檸媽媽的擔心:讓檸檸看他“害怕”的繪本,會影響他安全感的建立嗎?還是確實應該讓孩子博覽羣書?

專家點評

不同的孩子,喜好本身就不一樣。比如同樣是女孩子,有的就喜歡小公主類的,有的可能喜歡科技類的,我們不可能強求所有孩子都喜歡同樣的東西,也不可能強求孩子看他不喜歡的東西。如果孩子只是喜歡溫情脈脈的、比較夢幻式的繪本,那就讓他看這類好了,何必逼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呢?

想象力這件事固然很重要,但沒必要非要用害怕作爲代價。我們成人看書難道沒有自己偏好嗎?幹嗎要求孩子一定什麼都看?!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的選擇就好了。在閱讀這個話題上,還是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比讓孩子看什麼書更重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