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本文已影響1.5W人 

對於父母來說,你要做好父母的話,自己首先得長大,自己要做一個成熟的人。我今天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女兒11歲時候的故事。我的女兒,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在座的父母會不會都說你們的孩子特別有主意。

1養育孩子爲何如此艱難?

那天晚上我邀請朋友來家裏吃飯,當時我正在做飯。我發現家裏調料少了一樣,所以我說家裏少了一些蒜,你到拐角的地方買幾顆蒜回來。她就去了,半天沒回來,左等右等不回來,等着等着我開始着急了。這時候突然她回到家來推開門對我非常興奮地說,媽媽,媽媽,我可不可以養只貓?我說這怎麼可以呢?你知道爸爸對貓過敏。她說媽媽求求你了,求求你了,那個超市前面有人送小貓。我當時的情緒也是經歷了了一系列變化,先是着急、然後緊張,又是忙着在廚房裏切蔬菜。你知道她就開始哼哼唧唧,孩子小時候哼哼唧唧的表現就是哭出來,大了以後她還有其他的情緒表現方式,她用她的方式在我面前哼唧。她就一直在我耳邊說求你了求你了。

這時候我正好穿過房間,要去拿一個東西。這時候她進房間以後把她的外衣仍在地上,把我絆了一跤,一下子我的火就上來了。我就衝她嚷嚷我說別再跟我說貓的事了,把你的衣服撿起來,趕快把蒜給我弄回來!我就開始這麼一連串爆發了。這時候孩子的表現是這樣子,“你自己去拿你要的蒜吧,我又不是你的奴才!”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錯了,我馬上就開始用我的招數,三步驟:停,放下,呼吸。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一定要記住我剛纔那三個招數,就是停、放下、呼吸。永遠記住,當你生氣的時候,不要有任何的行動。這時候你要開始停下來靜心,接下來放下教訓別人的慾望,第三你要記住深呼吸。

我這時候就開始努力地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我希望能夠跟她重新建立起親密的關係,我就跟她說,艾麗斯,咱們家裏頭是不這麼說話的,對嗎?孩子就說了,是你先這麼跟我說話的。我說確實是我先不對的,我好難過。媽媽永遠都不應該這麼衝你嚷嚷。所以到目前爲止一切都還不錯是吧,我緊接着就來了一個可是,我說可是你不聽我的呀。我孩子卻迴應我說,可你也不聽我的呀。

我又深呼吸一口氣,我說確實是,我意識到你剛纔回到家的時候是好像發生了一些事情,你能不能告訴我你剛纔去外面買蒜的路上都發生什麼事情讓你那麼不安的呢?我的女兒就說當然我很着急了,因爲如果我們不把那個貓領回來的話,它就會沒命的。這時候她就抱着我哭了。所以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你就要讓她盡情地哭,這時候你要非常耐心地讓她把情緒宣泄出來。我就說親愛的寶貝,媽媽很抱歉,做得不對。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2張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們看到一件不好的事情,他覺得自己無能爲力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這種情緒的累積會讓他未來遇到一件更需要伸張正義的事情時沒有勇氣或者力量去做。相反,如果說他能夠感覺到自己有一種控制力量,有一種力量能夠施加影響的話,未來出現這樣的情境時,他就會去主張正義。我的小孩當時就哭了,我就跟她說,寶貝,我知道你確實是挺難過的,因爲如果沒把這個貓給領回來的話,它可能就活不了了,所以我也在想你是不是能夠做一些事情。孩子哭完以後她感覺好一些了,這時候她就思考我能夠做什麼?或許我可以把咱們家不用的浴巾拿去捐給他們,讓他們鋪在這些籠子裏頭。所以這時候他們開始啓動了自己思考的模式。說完這句話以後,孩子眼睛突然亮起來了,她說媽媽我錯了我剛纔不應該那麼沒禮貌,對了,你讓我去買蒜,我馬上出去買,一會兒就給你拿回來。然後她就跑出門買蒜去了。2平和的父母是怎樣的? 所以我們回顧一下,剛纔我們做了什麼樣的改變,使得整個事態發生了逆轉。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3張

首先我調整了我自己的情緒,就是剛纔的三步:停、別想着教訓別人,然後是自己要深呼吸。接下來我跟孩子建立起這種聯結。你知道我跟孩子試圖拉近關係的時候,剛開始沒做得特自然,孩子是牴觸的,是用肩膀示意不要我親近的。如果一個人處在一個不高興的狀態時,你想跟這樣的孩子來重新建立親近的關係,通常需要嘗試三次。剛開始可能沒成功,這個親近的關係沒建成,但是你要繼續來做,做三次,孩子慢慢就會恢復平靜,你們的親密關係就可以重新建立起來。接下來建立好親近的關係後,我就開始做情緒的疏導工作。

如果我這麼跟孩子說可不可以呢?比如說:

“我是你媽,你怎麼能這麼跟我說話呢?”

“到你自己的房間去好好反思!”

那她的反應可能就會是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她也會自己平靜下來。她平靜之後自己可能也會從房間走出來,也可能會向我來道歉。可這樣的做法到底有什麼問題呢?爲什麼這樣的做法不太理想呢?剛纔這種交互可能是中國的媽媽跟美國的媽媽都會經常做的一件事情,爲什麼這樣子一種跟孩子的交互不太理想呢?這是我拋給你們的問題,爲什麼不太好呢?

我問你們的問題就是說如果你以這樣的一種方法跟孩子交互的話,你覺得你的言行出來以後,你跟孩子的關係是近了還是遠了?對,是的,走得更遠了。如果是這樣做的話,下一次你跟孩子起衝突的時候,孩子心裏頭就會有一種成見,他覺得我的父母是理解不了我的。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4張

這時候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我們不對孩子的行爲實施控制的話,我們讓孩子去體會到你這種情緒的流露是沒什麼問題的,是可以很安全地釋放你的情緒的話,如果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情緒的釋放不會得到任何威脅的話,那你們之後的這種交互就會讓母子之間的關係更走近了。在這之前,孩子通過哭泣的方式得到情感的宣泄,接下來他也得到了父母非常到位的支持和幫助,情緒的幫助,他也知道了對這個世界非常有力的影響方式,他們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出路。

我的女兒愛麗絲從小的時候情緒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調理,這成爲她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情緒的調整控制,她從小有了這方面的積澱。現在她能夠對自己情緒的把控、情緒的調試都有很好的能力,爲此,她情緒以下的行爲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5張
如果說你能夠對於孩子的情緒是一種接納的態度,同時你又能夠保持住自己作爲父母的一種從容的心態的話,那以後任何時候有風暴來臨的時候,你都能夠有能力去駕馭它。其實我剛纔說的方法並不是只對我的孩子管用,它對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管用的。因爲一旦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能夠駕馭以後,他就能夠駕馭自己的行爲。怎麼給孩子樹立情緒駕馭的理念呢?這就要從父母身上來出發了,就是父母要做到平和。平和式教養法包括四方面的內容:1、你要給孩子適宜的引導和方法,作爲她的教練。2、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3、要和孩子保持好親密的關係。4、你作爲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應該身教,而不是給孩子施加控制,我們也不主張對孩子進行懲罰。如果說你對孩子實施懲罰,那你覺得這個懲罰會有結果嗎?好的,確實是,懲罰是有它的後果的,我們來看一個研究的結果,看看懲罰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我們字典上對懲罰的定義是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意施加的一種傷痛傷害,這叫懲罰。經常遭受懲罰的孩子會喜歡撒謊,不由自主地撒謊,這樣的孩子他們挫折商比較低。因爲這樣的孩子,被懲罰的孩子會覺得很孤獨,他得不到任何外援幫助他,沒有人能夠理解他。這樣的孩子也不會是特別守規矩的孩子。因爲他們覺得這種規矩是外來的,外部強加給的,而不是他自己內發的一種動力。

如果懲罰是以一種身體暴力的方式呈現的話,比如說鞭子打或者打臉這種暴力方式,孩子就也會用一種比較暴力的方式去對待他人,他們的智商也會更低。如果你打孩子的話,他們對於自己的情緒,這樣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更低。因爲情緒的控制能力更低導致他們出現壞行爲的機率升高,也就是說因爲這種懲罰你往往會看到這樣的孩子做壞事或者說行爲不佳的機率是更高的。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6張
你們可能會問了,我不想成爲一個縱容型的父母,如果我對我的規矩不嚴加實施的話,那個規矩怎麼辦呢?規矩怎麼來實施呢?這個研究是在美國做的,但是這個研究的結果在世界各地都得到援引,這個研究持續了好多年,所以我們得以通過這個研究在一段時期內跟蹤孩子的成長,你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說哪一種父母的教養方式是最理想的。

實際情況是,你是可以給你的孩子定比較高的期望值的,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說你給了孩子高的期望值,作爲父母你一定要把對孩子各方面的支持配套起來,你要給他等同的支持水平。

3父母養育孩子的四種類型

我們有四種父母帶養孩子的類型,一種是對孩子有比較高的期待,但是對孩子又支持力度不夠,這可能是屬於非常嚴苛型的專制型父母。這類父母你不能說他們不愛孩子,跟在座的每一位一樣,他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在座的有可能對孩子比較嚴格,也可能你們成長的時候,你們的父母對你們比較嚴格。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地高。這一類孩子小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們非常地柔順,非常地乖巧,聽爸爸媽媽的話。可他們長大以後,他們內心積聚了一種情緒,他們有一種內怨沒有釋放。或者他們會表現出來外邊服從內心逆反,他們心裏可能根本就不買父母的賬。他們還會對自己有一種焦慮感,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好的自控力,自己能夠把握好自己。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7張

當我說到什麼叫自律的時候,我們要明白這個概念,我舉個例子,我眼前有蛋糕,有甜點,有糖果,我都非常想吃,可是我也很想要我有健康的牙齒、健康的身體,所以在這兩個選擇的時候我能夠放棄眼前的慾望,而去獲取更長遠的慾望,這就叫自律。如果想要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律的話,你是需要有一定的練習,也就是說你能夠放棄眼前去選擇等待的話,你需要練習,在你練習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神經中樞建立起新的線路,讓它成爲一個內化的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很嚴格的父母,孩子正在玩得高興的時候你抓過他的手臂就說我們該走了你不要玩了,孩子可能會跟你走,可是你覺得他是自願放下玩具跟你一塊走嗎?所以如果孩子老是這麼被對待的話,我們通過研究已經發現,這樣的孩子他的神經電路建立起來是不支持自律的。

假設說一個孩子正在玩,這時候媽媽想要讓他上牀睡覺了,媽媽可能會走過去跟孩子說,我們該睡覺了,可是你在玩什麼,這個很好玩,確實現在讓你別玩去睡覺挺難的。要不我們可以等到明天接着來玩好不好?所以你說那麼簡單的幾句話,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還是挺理解我的,他可能就會聽從媽媽的意見媽媽的想法,因爲這裏面孩子也在做兩個比較,一個是他的玩,一個是跟媽媽的關係,所以他會選擇聽媽媽的,因爲這樣跟媽媽的關係更加美好,這就是一種他自發的選擇,就能夠聽你的意見。所以孩子如果老被粗暴對待的話,他們可能會表面上順從了你,可是這並不是他內心的真實的願望,他們長大以後也不會是一個發自內心有喜悅感的孩子。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8張
我們再看一看嚴苛型相對應的是一種非常放任型的父母,縱容型的父母。假設說一個孩子拿到了一個新的玩具,他在玩的過程當中,這個玩具搞不明白怎麼玩,他就開始有點生氣了,這時候就把新玩具一扔,玩具就壞了。如果是一個嚴格型的父母就說你不配得到這個玩具,我目的就把這個玩具給收走。縱容型的父母就說了寶貝別哭別哭,馬上給你買個新的。如果你這麼說的話孩子得到了什麼信息呢?首先孩子得到的一個信號是,第一,我手裏有的東西我不會太仔細太小心地去對待它。除此之外,還有更糟糕的信息被他捕捉到了。孩子還能夠敏感地捕捉到父母對於他的情緒,對他的眼淚有一種恐懼感。他們會覺得父母對情緒是很恐懼的,看來情緒是一種很危險的東西,所以他們就會對情緒產生這麼一種認識。研究表明,縱容型帶養方式成長的孩子,以後會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感。因爲他們一旦有情緒產生的時候,他總會想着立即去阻止情緒的產生,把它給終止掉,因爲這是一個危險的事情。而且他們不太能經得起挫折,因爲他們覺得任何情緒都是很危險的東西。他們也會缺少一種自律,他們從來都不需要因爲未來的某一樣東西更值得擁有而放棄眼前的一些慾望。爲什麼呢?他從來沒有得到過這麼一個機會,父母從來沒有給他們這樣去放棄去練習的機會。不管不顧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支持是很少的,他們對孩子也沒有什麼期待,他們基本上對孩子來說就是沒有存在感的,孩子都不知道有父母的這種存在,所以這一類孩子是四類孩子中情況最糟糕的一種。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9張
而最理想的父母,他們給孩子設立界限,同時執行規矩的時候他們又表現出對孩子的同理心,所以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是最可能具有理想人格的孩子。這種父母,孩子在把玩具弄壞的時候,他會這麼做出反應的,他首先會說你把你最喜歡的玩具弄壞了,我知道你肯定特別地難過。你剛纔是不是覺得很着急,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就把玩具給扔了,一扔玩具又壞了。如果你是這樣的口氣跟孩子說話的話,你知道孩子他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首先孩子知道,第一,玩具摔壞了我得不到新的玩具了。第二,孩子知道,我哭爸爸媽媽不會打我也不會威脅我,所以我難過爸爸媽媽是理解我的。第三,我並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但是我得到了比玩具更好的東西,我得到了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的理解。這種孩子就特別皮實,特別經得起挫折,因爲他們知道當他們傷心難過的時候,父母都非常地靠譜,總能夠讓他們得到依賴,能夠依靠。這一類的孩子是最自律的孩子,爲什麼呢?

因爲他們平時有無數的練習放棄、不得不放棄的機會,大家放棄眼前的一些慾望是爲了獲得更多更好的未來的一些選擇。他們做這些放棄是因爲他們想要得到更好的東西,他們是發自內心地尊敬他們的父母,所以他們願意聽父母的話。研究表明這一類孩子長大以後,常常是更快樂的一羣人,更成功的一羣人,他們得到了愛,他們的婚姻也是更加地完美的成功的。所以我們理解對孩子設立一些界限和規矩,同時又對孩子表現出同理心的父母並不是縱容型的父母,他們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父母,他們做了很多的工作,幫助孩子去理順或者調理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0張

能有很多父母就要問了,讓孩子關禁閉,你到房間去反思,這算不算一個懲罰呢?如果你讓孩子去閉門思過,這是一種懲罰。當然了,這種讓孩子閉門思過比你去打孩子是要進步一些。但是你讓孩子自己去閉門思過,你作爲父母其實對孩子是沒有提供情緒上的幫助的。而且,讓孩子閉門思過,孩子會感覺自己不夠好。研究表明,讓孩子閉門思過的結果只能是孩子表現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後果的問題。 我們還是舉剛纔孩子把玩具扔了弄壞了的事情做一個例子,如果孩子因爲玩具壞了他沒有新的玩具你沒有救場,沒有給他買一個新玩具的話,那麼自然的後果就是孩子沒有了新的玩具,孩子感覺情緒不好,這些都是正常的,是可以的,所以這就是他接受一個教訓的過程,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但是如果說你在這件事上衝孩子嚷嚷了,或者你對他實施懲罰讓他感覺到不好了,這就是你強加的一種,這不是自然的後果,所以如果是外加的懲罰,孩子在這個事情上就沒有得到一個他應該得到的教訓。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1張

4如何給孩子設置限制?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怎麼樣給孩子設限,這樣子孩子才能夠真正去遵守。有三個方面要考慮到。首先你要對孩子的情緒接納、認可,接下來我們要設定具體的規矩或者界限。然後你要告訴孩子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別的選擇。

比如說孩子在不許喧譁,不許在餐館裏頭跑鬧。

首先你要能夠去接納孩子的一種情緒,你要讓孩子感覺你跟他是一邊的,接下來你還要做一些事情,你要給孩子定規矩。你要告訴孩子規矩,在這裏不要亂跑,這很危險。接下來你要給孩子一些備選的方案,你可以告訴他不要跑,但是你可以坐在我旁邊,或者可以畫畫寫字,或者你可以在外面的過道上跑或者在其他可以跑的地方跑,你要給孩子一些備用備選的方案。

這些會很費勁嗎?這確實是涉及到很多的考慮,周詳的規劃,但是孩子他能夠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一種理解,他能夠因此接受你給他設立的規矩,他能夠和你配合。只有孩子跟你親近了以後他才聽你的。你又要問了,孩子幹壞事以後,我怎麼樣讓他長經驗呢?當孩子破壞了某一個玩具,某一件事情或者破壞了某一個關係的時候,他們會學習着怎麼去修復。還記得剛纔說到女兒的那件事,我一開始讓我的女兒道歉,後來我在自己衝孩子嚷嚷以後我馬上和我的孩子道歉。當我的孩子和我重新建立起了親密的關係之後,她自然就道歉了,她就聽我的規矩的指引了。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2張

研究表明,如果你強迫別人道歉的話,其實對雙方的關係是不會有改善的。但是如果你發自真心和別人道歉的時候,關係就會拉近。你要成爲孩子的教練,你要知道去給孩子引導疏導情緒,獲得孩子的合作。所有行爲的根源其實都來自情緒,所有不端的行爲也來自一些焦慮的、不安的情緒。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爲,你要從根本上入手,你要去改變孩子的內心感受。

5
如何引導情緒?

作爲父母,你要對孩子的行爲設定限制,建立規則。但是要記住,孩子表現出他們的情緒,孩子透露出他們的需求,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孩子所有的外在行爲都是在向你溝通,在訴說他們的一種情緒。

我們看看情緒是怎麼運作的。當一個人在經歷一種情緒的時候,如果你能夠誠心地體驗感悟它,和它同呼吸,情緒一旦被覺知後,慢慢的就會自行地離去。有時候,一些非常激烈的情緒,比如說面對親人離世時悲痛,你哭出來,哭的過程就是去體驗感悟悲傷的過程,所以哭完以後你會感覺好過多了。這是因爲你給了自己一個過程去消化去體悟這種情緒。如果你認爲孩子的情緒應該被遏制、被控制,那麼孩子們有可能會把這種情緒放到自己的情緒包袱裏,藏在那兒。當然,我說的情緒包袱只是一個比喻,沒有實實在在身上背一個包袱。這個包袱其實就是你的身體,情緒積在心裏頭,它會讓你慢慢地生病。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3張

情緒是不會自行消失的,它會像冒泡泡一樣不停地冒出來,因爲這是它得到癒合的一種機制。當情緒冒出來時,你會感受到它,你可能會感到焦慮,感到憤怒。所以當這樣的情緒出來時,如果我們不去威脅它,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當你感覺到你的情緒被威脅,人通常有三種反應,一種是跟這種情緒去搏鬥,第二種就是逃離這種情緒,第三種就是不知所措,僵在那兒了。我們說到的這種憤怒的情緒其實就是身體捕捉到一種威脅時的反應,當我們把一種情緒給遏制住的時候,可這種情緒它又從身體裏頭往外冒時,你表現出一種憤怒的情緒來,那是因爲你意識到這種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很可怕的東西。

一個人在表現出憤怒的時候,其實他內心裏頭積存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內在的一種感受呢?無助、恐懼、傷心、焦慮等內心的這些感受外化出來就會變成一種憤怒的表現。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回家以後跟你找茬,挑毛病,讓你生氣,要知道孩子的這種外在的表現,說明他的情緒包袱裏頭有一些東西有一些情緒沒有得到處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外在的跡象的時候,你就知道他在尋求情緒上的幫助。如果孩子情緒包袱裏頭有不好的感受,怎麼樣幫助孩子去理順這個情緒呢?孩子們每天都需要敞開來笑的。所以孩子的情緒包裏存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他需要通過笑來化解這些不良的情緒,在這過程中笑可以使孩子增加一種親近的荷爾蒙,減少他體內的壓力荷爾蒙。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4張

這裏有各種各樣的遊戲,都是在我的《平和式教養法(多子女篇)》那本書裏都有介紹,我在這裏就不詳細說了。還有科恩最近也來過中國,我知道他寫的就是遊戲,各種各樣的遊戲的帶養方式,那裏頭也有不少的遊戲。我們剛纔說到了笑是很重要的,哭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每個人有時候都需要有這種哭的釋放。

其實哭泣也是非常好的,這張圖片我就不再詳細地介紹,你們可以拍照自己回去看,通過哭泣這種方式其實就是來清空你情緒包袱裏的不良情緒,哭完以後孩子會感覺更好,當然要記住,孩子在哭的時候,你要靜靜地陪在身邊,而不要走開讓他自己哭,你這樣做的話,就像我最早跟大家分享的我和女兒的那一段故事,我怎麼樣來處理她哭的那一段經歷。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5張

6如何建立聯結?

接下來就是如何跟孩子建立一個聯結,也就是說怎麼樣跟孩子建立起一個很健康的良性的關係。

假設你處在一種被控的狀態下,有人對你總是指手劃腳讓你必須這麼做必須那麼做,那你的感受會是什麼呢?是不是感覺很不爽?孩子其實是一樣的感受。如果孩子他感受不高興的話,那他肯定不會聽從你定的規矩。

然後就是父母要調理好自己的情緒,後面我會有一些問答的時間,但是我們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要先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調理好父母本身的情緒爲什麼這麼重要呢?是不是言傳身教,身教的部分就體現在這兒了呢?孩子會從你身上學習。衝孩子大喊大叫,衝他發脾氣,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呢?不。其實你這樣子教孩子的是什麼呢?你衝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學會了大喊大叫。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6張

7關於多子女養育
我知道在座的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並不是很多,但我也知道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經成爲歷史了。可能在座有些人會計劃再要一個兩個更多的孩子,所以有關多子女教育這一塊的內容我們可以在問答環節提出來。但是這裏頭有一招我還是想教會你們的,如果你家裏的孩子不止一個的話,我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這個方法。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7張

勞拉博士的兒子和女兒

我的兒子斯蒂文他現在已經24歲了,他小的時候是求着要一個小妹妹的。然後我跟他說我們家裏要多一個寶貝了,這寶貝可能是男孩,他就非常地不安。他的回答說我覺得可能也可以吧,不過如果不喜歡他我們可以把她給送回去。幸好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女兒。儘管他喜歡一個小妹妹,可是不時地他還是會說我討厭這個小妹妹。所以很多時候你看他就會經常說我就討厭她就討厭她。當然,他說我討厭她的時候我可以這麼跟我的兒子說話,你不能夠討厭你的妹妹啊。但是我沒有那麼說,幸好得力於我愛做研究。我是這麼說的:我的小寶貝,你要和別人來分享一個媽媽,真的好難。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隨時都告訴媽媽,媽媽都理解你。抱抱孩子,他的身體就會慢慢放鬆下來,他就會去玩自己的東西了。差不多過了15分鐘以後我就會看見他走到小妹妹身邊,就去拍小妹妹,哄小妹妹。所以他們就成爲最好的朋友了。他們直到今天都是非常相親相愛的兄妹。所以,如果家裏有多個孩子的話,你們要記住了,一定要允許孩子這種情緒,各種各樣的情緒,允許他們來向你傾訴一種不好的情緒,這樣子的話你就給了孩子容納更多良好情緒的內心空間。

有一個接受我諮詢的媽媽告訴我說,她的兒子老打他的妹妹,每次走到妹妹身邊就打她一下。男孩六歲,女兒三歲。每一次兒子打女兒媽媽就打兒子,首先我說你要停止打你的兒子,因爲你打兒子的話,你就教會了兒子施行暴力打別人。第二,你要阻止兒子打妹妹的話,有一個前提,你要跟你的孩子重新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係,也就是說你要阻止他打別人的習慣,你要改善和你兒子的關係,這是第一步。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8張

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間關係是否融洽首先取決於你跟孩子之間親密的關係怎樣,聯結的關係怎樣。這個客人就按照我的《平和式教養法(多子女篇)》的建議去做,很快她就改善了和兒子的關係,不出一個月,他的孩子就完全停止了打妹妹。她說我發現我兒子什麼時候停止了打妹妹呢?就是我重新體會到我喜歡我兒子的那一刻開始。

過了幾周她又找我來了,她說她當時正在洗碗,她就看見旁邊兩個孩子在一起,女兒在桌子旁邊站着,男孩就站在女孩的後面,在女孩的頭上懸着他握緊的拳頭。當時看到這一幕,這個媽媽就定在那兒,什麼也沒說。這時候男孩擡頭一看,看見媽媽的眼神,他握緊的拳頭慢慢的就鬆開了,本來想敲妹妹的手,變成了撫摸妹妹,他就跟媽媽說媽媽我想摸摸妹妹。我想這件事應該這樣解讀,男孩面臨兩個選擇,選擇打妹妹還是選擇愛媽媽,他選擇了愛媽媽,尊重跟媽媽的關係,這是他第一次做出這個選擇。因爲他看到了媽媽,他就覺得維護好和媽媽的這種溫暖的關係更重要,他很在意。

這裏有一些比較簡便易行的方法,你們可以用來處理兄弟姐妹甚至表兄姊妹之間的關係。第一就是同理心,所謂同理心就是你在做言語的表述的時候,你要去認可、接納孩子想要的東西,或者想要表達的某種情緒。孩子的同理心正是通過父母的這種言傳身教學來的,所以如果你對孩子表現出同理心的話,孩子和他的兄弟姐妹,表兄妹堂兄妹或者同學朋友相處的時候就知道怎麼去表現同理心。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19張

第二個工具,你要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告訴孩子如果有情緒的話,要把它用言語的方式表述出來進行溝通。有研究表明,有一些人去家訪他們發現有些媽媽會說,我特別想知道寶寶他的感受是什麼,或者他在想什麼。後來這個研究者回去以後就對這樣的一些孩子進行跟蹤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是以這種方式跟孩子說話溝通的話,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更加地有親和力,因爲他們總是覺得他們得到了很多的理解,他們也更能夠理解別人。

第二個工具就是你要對你所看到的東西試圖進行闡釋。我知道,你的孩子可能都在學習中文,或者說在說中文。可是如果當他們處在不安的時候,他們可能根本聽不見對方在表述什麼,我剛纔說的意思是說如果兩個孩子說的是同一種語言,可他們不安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可能就沒法互相理解了。作爲父母,這時候你就要成爲一個橋樑,去幫助孩子去解釋對方的意思是什麼。所以在這裏你這個橋樑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孩子更便捷更加有效地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20張

第三個工具就是你可以教孩子不必使用暴力的方式去拿到想要的東西,你要教會他們用表達的方式去獲取想要的東西。其實這種表達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孩童階段需要掌握,在他人生的所有階段都需要通過表達來實現的。比如說這個表達可以表現爲你教孩子怎麼樣去維護自己的主張。如果小寶寶說不不不的時候,很多的父母可能聽到孩子說不不不,不給不給的時候,可能父母很多的反應就會說你別這樣對待別的孩子,可能會阻止你的孩子主張自己的權利。如果你老是這種做法的話,你自己的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跟別人是一幫的,他從來不站在我這一邊。這樣子,兄弟姐妹之間如果父母表現出這種偏好的話,他們之間的糾紛就會很多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來說,他學到什麼呢?他就會說我只要哭,一哭爸爸媽媽就會來幫我。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專家在說當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不要介入。你猜這樣的做法好不好?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21張

研究表明,如果說你對孩子,你介入的方式是簡單粗暴的,“停,不要這麼對待別的孩子,對待你的弟弟妹妹”,實際上這個效果是相反的,孩子會有更多的爭執,其實父母的介入有更好的方法,不必按照剛纔那種方式來介入。但如果你完全不介入的話也不行,如果這個大孩子任意地打小孩子,你就在家培養了一個小惡霸。你怎麼處理呢?你可以教你的小孩,小的被打的一方,告訴他你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哥哥姐姐,也就是說在孩子爭執的時候你不要有明顯的佔邊、偏向。我們前面也已經介紹過了如何來測定界限,所以我就不再詳細地介紹了。確實是我們給孩子的行爲在設定界限的時候,你要實施這個界限的時候你要同時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接納,你要幫助他們去建立一種孩子之間的橋樑,而不是簡單地衝他嚷嚷說停止做這個停止做那個。

所以當你的孩子在發生衝突,而你又要介入的時候,你自己要做到內心平靜,這一點是最難的。你看到孩子爭執的時候,當然你希望不要出事,需要安全,這樣子你就站在他們兩個中間,你確保他們不再互相打架。你的介入不是說讓你對某一方表現出偏愛偏心,而是你的介入要成爲一種橋樑,教他們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你也要有一種這樣子的期待,一旦他們情緒變好以後,他們在修復的過程中就會改善他們之間的關係。永遠記住,當孩子出現不安的時候,你可以使事態得到平靜,也可以火上澆油,這完全是父母的一個選擇。

美國心理學博士:什麼是真正的“平和式教養法”? 第22張

你不必在孩子爭執的當下就給孩子說出他應該吸取什麼教訓,如果你是處在憤怒的情緒當中,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分開,不要去理會那個打人的孩子就好了,你要等到自己內心平靜的時候,你才能夠回來重新處理孩子的爭執,這樣纔有效。研究表明,如果你是採用懲罰的措施,來制止兄弟姐妹之間的糾紛,那隻能夠引發未來更多的糾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