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識字要注意兩點

本文已影響2.33W人 

     嬰兒說話、認物與識字、閱讀同步發展,幾乎同時掌握兩種語言工具,這是亙古未有的新事物,它本身需要有一個

教寶寶識字要注意兩點

      嬰兒說話、認物與識字、閱讀同步發展,幾乎同時掌握兩種語言工具,這是亙古未有的新事物,它本身需要有一個成熟、完善的過程,社會也有一個宣傳、理解、適應的過程。這兩個過程現在都還處於迅速發展中,它們能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逐步加快發展的步伐。

  十多年來,社會上的早期識字呈現出兩種不良傾向,需要我們客觀分析,並加以防止。

  一種是近百年來形成的思想謬誤,即“漢字落後論”“漢字難學論”“拼音文字萬能論”“早期識字有害論”。這些“論”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我們可以理解,這裏不再詳敘和分析。

  歷史發展的事實已經證明,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之一。而隨着兒童心理學和早期教育逐漸揭開“神童”之謎,隨着早期識字閱讀的孩子成批培養出來,再死抱這些“論”就越來越沒有必要了。

  至於有的人一聽說“早期識字”就頭痛,認爲這是片面的智力開發,是有害的死記硬背,是強迫學習,是增加兒童負擔,是忽視品德培養,是破壞全面發展,這實在是一種成見。

  還有人說早期識字是破壞幼兒教育大綱。其實國家教育部門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管理條例》兩個最高“法規”中明文規定:“幼兒園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形式”,“可以根據本園的實際安排來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這表明,國家教育部門給了嬰幼兒工作者重大原則下的充分自由。何況我們提倡的早期識字根本不需要“上課”,即使在幼兒園裏進行,也是可以拋棄課堂模式的。

  假如說幼兒教育大綱中沒有提到的內容孩子就一律不許接觸,那麼有的孩子學鋼琴,有的孩子學外語,有的孩子出國旅行,有的孩子學下圍棋,有的孩子多認了幾種顏色和圖形,有的孩子學習計算機操作,有的孩子會認鐘錶,會背圓周率,會認地圖,會種花卉等等,豈不都應當一律禁止嗎?

  另外,我一貫反對把智力開發與性格品質培養和品德教育分割開來或對立起來的觀點。有人總以爲充分開發智力就必然忽視了性格培養和品德教育,這是十分荒謬的。孩子的優良品質正是在多種多樣有益的實踐活動、生活遊戲中形成的,離開了智力開發,實踐活動怎麼能孤立地培養性格品質呢?對嬰幼兒來說,勞動是德育,也是智育,它使孩子聰明能幹;識字是智育,也是德育,通過識字閱讀,能充分發展孩子專注、仔細、認真、文明、上進、自信、開朗、友愛、愛憎分明的品格,乃至於萌發理想,這些不都是明擺着的嗎?我們是德、智、體、美、勞統一、和諧、融合的全面發展論者。

   第二種要防止的錯誤傾向是“早期識字中心論”。有的人在教孩子識字上片面化、“小學化”,甚至催逼打罵,強迫孩子學習,結果變利爲害。盲目的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要常常警惕這個誤區。

  “早期識字中心論”的主要表現是:

  1. 忽視全面豐富兒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時間花在教孩子識字閱讀上。“早教方案”非常強調多方培養、因材施教,設計了15個“早教區”和100多項教育參考活動。如果你不去從多方面豐富孩子的生活感受,而是單一識字,這不但會破壞全面發展,而且識字閱讀的效率也是上不去的。缺乏生活感受的人,閱讀的質量肯定是很低的。早期識字不需要太多時間,每天一兩次,每次10分鐘左右就足夠了,關鍵是要長期堅持,一天也不能間斷。

  2. 片面追求識字的數量與速度,以爲識字多就是“早慧”。其實對嬰兒來說,如果他處在識字的最優環境中,早期識字根本算不了什麼,如同兩三歲的孩子認識許多物品、許多人臉一樣平凡,所以單純追求識字數量和速度是無多大意義的。只有孩子身體健康、性格優良、興趣廣泛、愛思考、具有不一般的個性特長,又喜愛閱讀、善於學習,這樣的孩子纔可稱之爲早慧兒。一句話,孩子基礎素質優秀,就爲後續的充分發展架起了成功的天梯。  

  有人說,早期識字的孩子將來上了小學就上課不聽講了,就會破壞紀律。這種情況只會在單純識字的孩子身上發生,因爲他發展不全面、不平衡。假如孩子不僅能識字讀書,而且善於提問、上進心強、遵守紀律、做事精益求精的話,那麼他上了小學肯定是最優秀的學生,不但上課聽講,而且理解最透徹,提問最積極,朗讀最有感情,興趣最廣泛,還可能是老師的小助手,孩子們的小班長,各項有益活動的帶頭人。所以單純追求識字數量和速度,並不是早期教育的目標。

  況且每個家庭條件各有不同,每個孩子特點也各有不同,有無形成“識字敏感”也不一樣,所以識字的多少、閱讀的遲早自然各不一樣。正因如此,識字多少並不是衡量孩子優劣的主要標準。早期識字決不要排名次、比高低,要知道,對待生活和識字閱讀的興趣比識字數量更重要。

  我說早期識字如果開始得早,教育得法,孩子三四歲便可脫盲,進入廣泛閱讀,但並不是要求每個孩子都達到這個水平,就像我們說18歲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學,但並不要求每個18歲的小青年都上大學深造一樣。教育決不可強求。

  3. 機械、呆板地叫孩子認讀,教得單調乏味,引起孩子的厭煩。用機械、呆板的 方法教嬰幼兒識字讀書,必然會使孩子拒學,大人喪氣,最後以失敗告終。其後果不僅是早期識字閱讀的任務不可能完成,而且孩子厭煩文字,討厭書本,獲得“識字讀書乏味”的體驗,形成“厭惡學習”的心理劣勢。

  所以千萬不能簡單地強迫孩子識字,而要在環境建設、榜樣示範、啓發誘導、活動吸引、趣味遊戲、鼓勵表揚等方面下功夫。雖然孩子每天只活動幾分鐘,但在培養起識字興趣之前,教育者是要在思想準備及教育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上多想想、多“備備課”的。

  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收穫,雖然早期教育是投入最小、收效巨大的壯麗事業,但總還要先在思想上接受這個理論,然後在實踐中精心設計方法。如果你現在得過且過,不抓緊,孩子長大以後發展不理想,看哪兒哪兒不順心,兩代人又缺乏感情交流,老師又找上門來“求援”,那時就悔之晚矣!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早期識字閱讀教育務必要解決認識和方法問題,要認真而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興趣調動起來。

  “早教方案”裏有早期教育的最新理論,也有大量的實施方法,如智力環境的創設需要“一桌、三櫃、兩圖、一板”等等。有些家長看了並不準備實施,而等到在教育中碰了釘子,又馬上寫信來問怎麼辦。怎麼辦?你說怎麼辦呢?還是從頭學起,踏實做起,這是惟一的辦法。教育孩子沒有一吃就好的靈丹妙藥,它是“綜合開發”,是多種因素起作用的結果,而父母本身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總之,早期識字閱讀是可行的,經廣大家長的實踐探索,經國內外專業人士的深入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它是教育科學的重大突破,是自古以來識字教學發展的最新里程碑。我們要用嶄新的眼光來看待它,用極大的熱情來扶植它、完善它。

  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漢字文化》雜誌社社長、加拿大國際漢字文化研究與交流中心主任徐德江先生曾說:“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開始使我們認識到:二三歲的幼兒不識字,就像二三歲的幼兒不會說話一樣是發育不正常的表現;規定只有上小學纔可以識字,就像規定只有入小學纔可以學說話一樣,是違揹人的發育規律的愚蠢行徑。”這話很尖銳,尖銳纔可能引起深思!

  我常常想,自然科學和生活技術的發展,經常會產生重大飛躍,例如電燈代替了蠟燭,火槍淘汰了長矛,電視取代了茶館賣唱,紙張把竹簡送進了博物館,還有飛機的發明把地球縮成了“地球村”等等,但人們並不以爲奇,然而爲什麼教育科學的發展竟這樣艱難呢?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權威結論,至今仍被奉爲金科玉律,很難越雷池半步。難道教育科學及其實施體系的發展,命裏註定只能一步一步地緩慢爬行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