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孩子愈來愈不問“爲什麼”?

本文已影響2.67W人 

(圖片來源:TinnaPong_shutterstock)

爲何孩子愈來愈不問“爲什麼”?

---------------------------------------

我們以3歲孩子爲例。他的心智正處於探索模式。天大地大,令他腦袋裏出現一大堆問題。他渴望知道答案,想了解這個廣大的世界。就是在這個年紀,我們因爲聽到孩子一連串不停的“爲什麼?怎麼會這樣?這是什麼?”而感到有趣。

我們起初先是感到有趣,甚至以讚歎的心情,嘗試回答這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我們非常認真扮演解惑授業的角色,因爲我們是唯一能提供這些珍貴信息給孩子的人。後來,慢慢地,我們的耐心消耗殆盡,我們的知識也越來越不足,或者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忙,不能一天到晚當會走路的百科全書。

不得不承認,這種問題轟炸可能很快就惹人厭煩,甚至非常厭煩。於是我們開始採用“不爲什麼,就是這樣”的說法,斷絕一切追問。

從這時起,隨着孩子開始去學校上學,原本的問題製造機將逐漸失去活力。幸好如此,不然可能學期才過沒一半,老師就要職業倦怠了,那可是30個小鬼同時用各種問題轟炸他呀。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這種提問出了校門後就停止了。我們確實觀察到,學生上過的課愈多,提的問題就愈少。更糟糕的是,學生不敢再嘗試給個答案,因爲怕犯錯!他們也不敢再問問題,因爲發問的人就是不懂的人,或恰恰相反,會被認爲是特別想巴結老師的人,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說:“那樣太丟臉了!”

出了社會後,這種現象並未因此消失。也難怪了,畢竟昨日的孩子成了今日的大人,而且職場上比較希望找到辦法,而不是針對問題提問。

因此我們偏好封閉式提問法,因爲我們從小就被這樣教導。不然還能怎樣?

小訣竅:

怎麼看是不是開放式問題?它通常包含“誰、如何、什麼”這些字眼,或帶有疑問語氣的“怎麼、多少、爲什麼、何時、哪裏”。用來回應它的回答,內容含有信息。

怎麼看是不是封閉式問題?它通常開頭是“是否⋯⋯?”或“是1或2?”,因此只會得到二元式的回答(是/否、正確/不正確,或不一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