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的自信,毀在這4件事上

本文已影響1.47W人 

一看小男孩生疏的姿勢,就知道他在家沒訓練過站立如廁。結果,內褲和短褲尿溼了,孩子鬧着換乾淨衣服,顯然奶奶沒有準備,便開始指責孩子太笨:“你看你笨成什麼樣子了,人家浩浩比你小四個月都會站着尿了,你都三歲半了還尿褲子,就溼着穿吧你!”

別讓孩子的自信,毀在這4件事上

一邊罵,一邊幫孩子把內褲和短褲提上。

目睹整個過程,我真想和這位老人說一聲:孩子不是不會站立如廁,是您沒給他鍛鍊的機會。

小男孩怯怯的眼神,讓我想起後臺幾位留言諮詢的朋友,他們的孩子也是兩三歲六七歲不等,媽媽很發愁自己家孩子沒自信,在外頭玩個遊戲都畏首畏尾,問我怎麼讓孩子自信起來。

其實,孩子的不自信,原因多半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教養方式的錯誤選擇。

別讓孩子的自信,毀在這4件事上 第2張

100%無條件的愛,建立自信的根基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愛某樣東西,就會樂於爲它付出時間。”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無奈,讓很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晚上回家,時間還被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佔據了很多,陪孩子的時間少之有少。

在遊樂場、早教中心、候機廳,經常看到孩子玩,父母在旁邊看手機。孩子有新發現,興奮地叫:“媽媽媽媽,快看看這個!”往往叫了三四次,家長才把眼神從手機挪到孩子身上,而孩子的情緒往往已經冷了下來。這種被忽視,會讓孩子覺得“我在媽媽/爸爸眼裏並不重要”,會影響他們生命最初的自我構建;如果自無法完善,當孩子漸漸長大,更容易敏感、自卑。

所以,當孩子還小,爸爸媽媽媽,尤其是媽媽,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用尊重代替過度保護

二胎沒開放之前,絕大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爸爸媽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人的關注點全在一個孩子身上,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都包辦了。這一點,從孩子入園,家長比孩子更焦慮就能看得出來。

很多幼兒園要求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這個要求讓80%的家長都蒙圈了。媽媽羣絕大多數媽媽都在說:我家孩子不會穿上衣啊,褲子也分不清前後;這以後幼兒園睡午覺可怎麼辦,老師不會真的不管不問吧……

對於這個要求,我也有擔心,剛剛3歲的喆同學穿脫褲子、襪子、鞋子沒問題,寬鬆的衣服偶爾能穿脫,但合體的基本穿不上。爲了適應新生活,我只能扔給他一件上衣,趁他有興趣的時候自己多練習。

從什麼都不懂的小嬰兒,到可以把手準確地放入口中的小寶寶,再到會翻身、坐着、站立……孩子的所有技能都是無數次練習的結果,但當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往往會因爲孩子穿衣服太慢而替他們穿,因爲他們吃飯掉米粒而喂的他們吃飯,怕他們磕碰出門就抱着。長此以往,表面上節省了時間成本、降低了意外風險的同時,卻扼殺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孩子失去了許多建立自信心的機會。

出門時,給孩子提供兩雙鞋、兩套衣服選擇;他們主動要求做家務,可以讓他們把碗放到正確的位置;他們搶着說電話,如果家人打過來,讓他們說幾句也無妨;外出旅遊,可以讓孩子參與計劃的制定……當尊重替代包辦,你會發現有很多意外驚喜。

別讓孩子的自信,毀在這4件事上 第3張

讓啓發式引導代替習慣性指責

我們一邊對孩子過度包辦,一邊又習慣性對他們的失敗進行指責和教訓。文章開頭的奶奶,就一邊“替孩子脫褲子穿褲子”,一邊指責孩子“尿個尿都弄髒衣服”。

媽媽Z,是我接觸的最會引導孩子的媽媽。

我們一起去參加活動,2歲的孩子喝酸奶,不小心撒了一身,打算換備用褲子。自主意識爆棚的小盆友一定要自己換,雖然我們要趕時間,Z還是把褲子遞給閨女,耐心地蹲在那裏等。因爲是打底褲,有點瘦,加上孩子剛剛跑動出了一身汗,導致褲子很難穿上,孩子只穿上了條腿,就開始發火。Z笑咪咪地說:“媽媽知道寶貝有點鬱悶,但上次穿這條褲子你只提到膝蓋,這次都提到大腿了,進步很大。如果你希望得到幫助,媽媽很樂意哦!”得到鼓勵的小朋友馬上陰轉晴,等媽媽把另一條褲腿調整好方向,自己重新試了一次,成功穿上了褲子。

如果Z在閨女挫敗時補刀:“跟你說我們要趕時間,非要逞能,穿不上了吧?”會發生什麼樣的場景?講真,我小時候,我媽經常這樣事後諸葛亮,所以很多心裏話我只願意和爸爸說。

不用打擊式比較刺激孩子

很多家長特喜歡這樣想:別的孩子能行,爲什麼我的孩子不行?所以,很多人從小就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長的方向,你拿一個愛運動的孩子和一個超級安靜的孩子比誰能坐的住,這公平嗎?

當我們這樣要求孩子:“你看人家誰誰家孩子考100分,你才考65分,丟不丟人啊!”如果孩子來一句:“你看人家誰誰家爸爸買得起200平的房子,咱們爲什麼住60平的蝸居?”你作何感想?

孩子不能重新選擇父母,我們也切忌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孩子。給孩子太多壓力,不僅會毀掉孩子的自信,也必將是一場自討苦吃的鬧劇。

當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別的人孩子,比如數學只考60分時,我們可以用下次有進步就好,你看你英語不是九十幾分嘛來鼓勵他們。即使所有科目成績都不好,也必有音樂、體育、人際交往方面的長處可以抵消其他方面帶來的挫敗感。而尋找自己內在價值感的能力,孩子將終生受用。

人生是馬拉松,孩子纔剛剛起跑,身爲最愛他們的家長,我們必須不斷修正自己和孩子的相片模式,才能讓孩子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建立起起由內而外的自信體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