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換角度管教孩子學習成績

本文已影響1.22W人 

艾克曼認爲,要擺脫情緒失控最理想的方法是‘對同樣的事件不再產生導致失控的情緒”。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經歷某事件或行動時,會根據個人的習性,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狀況等等,對事件或行動加以解釋,從而產生對事件的認知。要改變情緒感受,必須先能調整對事件的認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個角度想”。

家長需換角度管教孩子學習成績

  不讓分數主宰情緒

多數的父母拿到孩子的考卷時,都是先看孩子錯在哪裏,很少人會先注意並肯定孩子做得很好的部分.也有很多父母剛看到孩子的分數不錯時心裏頗高興,但一看到全斑的分數,發現孩子的表現並非名列前茅時,情緒頓時轉變爲沮喪、生氣。由此可見,影響情緒的並不是絕對的分數,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學習與成績這件事。

記得小女兒國小二年級時,有一次在月考剛考完那天,一回到家就告訴我:“媽媽,我這次數學好像考69分喔!”我只說了:“哦!真的有點奇怪,前幾天媽媽看你複習時明明都會的。沒關係,等考卷發回來我們再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幾天後,她一進家門就興高采烈地說:“我數學考96分耶!”原來老師改考卷時她從老師桌子的前面匆匆一瞥,就把6和9給看反了。看到考卷的那一刻,我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披分數主宰,要不然孩子可能已經白白被罵了好幾天。

父母必須認知到考試的目的在於幫助孩子自身,老師和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在於要讓孩子感到挫折與愚笨,同時也要了解,肯定與鼓勵是最能促發孩子追求進步的動力。有了這樣的認知調整,面對孩子的成績時自然就能把焦點放在孩子究竟會了多少,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或不熟練,或者答題時容易犯什麼樣的錯誤,並給予適當的鼓勵與引導,而不至於一味地生氣,指責孩子。

  延長衝動和行動之間的時間

然而“換個角度想”終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艾克曼認爲當這個理想的目標遠無法達成時,比較可行的是學習“不要在情緒衝動下行事,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爲”,也就是接受情緒的存在,但控制表現情緒的行爲。

許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情緒當下斥責了孩子,等事過境遷後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孩子也不那麼可惡。然而覆水難收,罵出口的話,傷了人的行爲,即使事後彌補,裂痕終究還是存在,如果能學習延長衝動和行動之間的時間,對於情緒管理將大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能夠深刻體認提升EQ的過程是緩慢而漸進的,只要能“錯得更少,錯的時間更短,更快彌補錯誤’就是很大的進步,也就能接受孩子的“貳過”,鼓勵孩子逐步改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