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滿足的孩子的過度消費?

本文已影響2.49W人 

該不該滿足的孩子的過度消費?
  “不給我買,就讓我在同學面前丟臉去吧……”這兩天,一則女生開學前執意要買“蘋果三件套”,氣哭母親的消息被廣泛轉載。  報道中講到,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女孩,去學校報到前,跟媽媽一起去採購“裝備”。女孩執意要買蘋果手機、iPad3和蘋果筆記本電腦這所謂的“蘋果三件套”,而超過2萬元的總價讓媽媽無奈流淚。  開學裝備,從上世紀90年代的隨身聽到本世紀00年代的MP3,再到現在的“蘋果三件套”,10多年裏價格成本翻了N個跟頭。  前幾天,衢州女生小璐也在人人網上曬出了自己的開學裝備:蘋果手機、iPad、索尼筆記本電腦、PSP、數碼相機、拍立得相機……記者大致一算,要把這些裝備置配齊全,已經遠超兩萬塊錢。  這兩天,記者針對孩子的消費情況做了個小調查,調查結果暴露出來的消費觀念讓人不禁咋舌。  孩子的消費觀》》》》  伸手要獎勵,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  考個好成績,父母給獎勵,這是很多家庭激勵孩子的一項“法寶”。而精明的孩子,也越來越懂得利用獎勵替自己博個“奢侈品”。  記者昨天隨機調查了20多名學生,發現暑期裏孩子們獲得的“戰利品”五花八門,戶外自行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還有出國遊等等,都成爲常態。  杭州一所民辦初中的老師最近就發現,班級QQ羣中,有10多個孩子顯示是用iPhone登錄的,佔班級總人數的1/4。  而初三剛畢業的陳同學則表示,蘋果幾件套的獎勵已經不稀奇了。  “我考上重高,剛剛和爸媽去美國玩了一圈。”陳同學說,這是她提出的,因爲班上很多考得不錯的同學都選擇出國遊。  對於孩子們在物質方面的獲取,近年水漲船高這一現象,從事教學19年的班主任老師蔡鳳毛深有感觸。  “以前的孩子中考後,會要求吃頓飯作獎勵,現在動不動就是出國旅遊,或者買一堆價值不菲的數碼產品。雖然這是家長對孩子的獎勵,但近年出現了攀比的趨勢。”蔡老師說。有些家長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會無條件滿足,只要求“好好讀書”。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有時會跟家長說,再下去以後要買房買車作獎勵了。”蔡鳳毛說。  爸媽賺錢供讀書,不少孩子消費不問價格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6成受訪中學生,在消費觀上抱“不怎麼考慮價格,喜歡就買”的態度。  高一林同學說,她同學在學習用品上只追求最好的,100多塊錢的筆袋,幾十塊錢的水筆,10多塊錢的進口橡皮等等。  記者從一些老師這裏瞭解到,儘管許多初高中有諸多限制,比如學生平時要穿校服,不能帶手機,儘量減少引起學生攀比的可能,但實際上很多學生也有其他辦法彰顯不同。  比如學校對鞋子沒限制,新學期很多同學的腳上就會“鳥槍換炮”,有時一位同學穿來的限量版,會在班上掀起一陣杭兒風。而據初二男生張同學說,他看中的籃球鞋限量版基本都要4位數以上。女生則熱衷於手錶、眼鏡,特別是明星代言的款式。  記者發現,在中學生的消費中,最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追星與旅遊上的支出。  初三女生Joe說,平時的開銷除了日常吃喝,還包括追星的一些花費。她喜歡韓國的明星組合,經常會買些明星的衍生產品,有時候一個月就要用掉近千元。當然,同齡人中還有爲了追星,特意打飛的去國外的。  “大人給的錢不夠,還可以拿壓歲錢補貼。”高一的林同學表示,“去年壓歲錢收了一萬多,因爲來得容易,花起來也沒感覺,不怎麼肉痛。”而記者發現,受調查同學一般都自主支配壓歲錢。  家長的看法》》》》  沒必要苦孩子,就算理解不了也照買單  儘管不少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曾委婉地向家長建議,對孩子物質方面的要求要有所控制。但是章女士的觀點代表了現在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態度。  “我們小時候沒用過什麼好東西。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讓孩子刻意去節儉。”她說,別人都在用,不給他用豈不是跟社會脫節了。“再說會用科技產品也算是一種技能啊。”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受訪中學生中,超過2/3的學生表示會向父母要錢或東西,而超過一半的父母會以學習爲條件滿足他們,另外則有家長表示會好好問清楚目的需求。  李先生則坦承,一般來說孩子的消費水平要比父母高很多,“至少零花錢上不能讓他跟同學差距太大。”  去年暑假,李先生應讀高中的兒子要求,給他買了一輛戶外自行車。“貴得要死,好幾千塊。兒子說,好朋友們都有了,上學都騎着來的,而且這種車是專門玩戶外的。”  他苦笑道:“我和老婆都還在騎五六年前買的三四百塊自行車呢。結果車子買來,他也就上學騎騎,什麼戶外騎遊都沒去過。”不過,他表示,只要孩子管牢學習,這些要求他都會滿足兒子。  被孩子當提款機,讓人頓生無奈  今年暑假,趙先生給女兒報了一個赴美的遊學項目,費用3萬多元。結果,女兒從大洋彼岸剛回到家沒幾天,發現學校又在組織新加坡遊學。女兒興奮地“通知”父母,“太好了,又可以去新加坡了,剛好接上。”  “家裏不是出不起這筆錢,但女兒的態度讓我覺得不是個滋味。”趙先生說,她都不問一下新加坡遊學要花多少錢,父母願不願意讓她去。  孩子把父母當提款機,甚至把長輩當提款機,這是一些家長的體會。  李小姐最近剛接待了來杭州畢業旅行的侄子,除了他,還有四個與李小姐非親非故的女同學。從回程火車票,到酒店住宿,再到去古鎮的交通,李小姐跑了幾趟,一一打點好。  “我家的侄子我招待,這是理所當然的。可同學們算我哪門子親戚,這羣孩子壓根沒提費用的事。”李小姐再一打聽,他們人人從父母這裏討來信用卡,提款花光,該享受地一樣沒落下。“我出錢又出力,連聲謝謝都沒撈着。”  老師建議》》》》  獎勵不是萬能的  要讓孩子瞭解家庭收支狀況  杭高的許濤老師當了多年的班主任,他分析,現在有些家長在對孩子的消費理念上存在誤區。  “有些家長認可孩子要‘富養’,生活條件好了就不願孩子吃苦。但‘富’不是指充裕的物質生活,而是孩子情調的提升、氣質的薰陶。”  他認爲,如果是對孩子成長、精神的提升有幫助的,家長可以滿足。“比如我接觸過一個家長,他的孩子很希望以後去海外讀大學,想去名校走走,如果家庭負擔得起,他就很願意出這筆費用”。但如果單純是物質上的盲目攀比,家長就需要考慮一下,好好引導孩子。  啓正中學的莊榮生老師認爲,孩子讀初中了,父母就應該讓他對家庭收支狀況有所瞭解了,這能幫助他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比如,買個手機,要花掉父母多大比例的工資。孩子對這些有概念了,在向父母要東西時就會更仔細地考慮。  “孩子用錢沒概念,花錢大方,還是和家長的態度很有關係。有些家長很容易滿足孩子,在可買可不買的情況下,往往選擇遷就孩子。而且很多家長帶孩子去買東西,刷個卡就行了,孩子很難有較深印象的體會。”  莊榮生舉了個例子,比如有道考小學生的常識題,一支鉛筆售價0.2(),在後面填元、角、分的都有。另外。很多人習慣在逢年過節送親戚家的孩子貴重禮物,一定程度上讓孩子覺得物質來得容易。  大關中學蔡鳳毛老師分析說,家長使用“獎勵”方式愈來愈普遍也是一個問題:“獎勵措施在一定時間段會對孩子有鼓勵和刺激作用,但動不動以物質刺激,會讓孩子的興奮勁越來越少,帶來正面的效應也會越來越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