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手抄報圖片大全

本文已影響2.62W人 

手抄報一:《老人與海》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着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爲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牀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爲《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週。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讚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爲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爲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老人與海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老人與海好句

1、他看着飛魚一再地從海里冒出來,看着那隻鳥兒的一無效果的行動。那羣魚從我附近逃走啦,他想。它們逃得太快,遊得太遠啦。不過說不定我能逮住一條掉隊的,說不定我想望的大魚就在它們周圍轉游着。我的大魚總該在某處地方啊。

2、他們順着大路一起走到老人的窩棚,從敞開的門走進去。老人把繞着帆的桅杆靠在牆上,孩子把木箱和其他傢什擱在它的旁邊。桅杆跟這窩棚內的單間屋子差不多一般長。窩棚用大椰子樹的叫做,海鳥糞,的堅韌的苞殼做成,裏面有一張牀、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處用木炭燒飯的地方。

3、老人把釣鉤從魚嘴裏拔出來,重新安上一條沙丁魚作餌,把它甩進海里。然後他挪動身子慢慢地回到船頭。他洗了左手,在褲腿上擦乾。然後他把那根粗釣索從右手挪到左手,在海里洗着右手,同時望着太陽沉到海里,還望着那根斜入水中的粗釣索。

4、他的襯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補丁,弄得象他那張帆一樣,這些補丁被陽光曬得褪成了許多深淺不同的顏色。老人的頭非常蒼老,眼睛閉上了,臉上就一點生氣也沒有。報紙攤在他膝蓋上,在晚風中,靠他一條胳臂壓着纔沒被吹走。

5、老人感到頭暈,噁心,看不大清楚東西。然而他放鬆了魚叉上的繩子,讓它從他劃破了皮的雙手之間慢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見那魚仰天躺着,銀色的肚皮朝上。魚叉的柄從魚的肩部斜截出來,海水被它心臟裏流出的鮮血染紅了。起先,這攤血黑魆魆的,如同這一英里多深的藍色海水中的一塊礁石。然後它象雲彩般擴散開來。那魚是銀色的,一動不動地隨着波浪浮動着。

6、他們從船上拿起打魚的傢什。老人把桅杆扛上肩頭,孩子拿着內放編得很緊密的褐色釣索卷兒的木箱、魚鉤和帶杆子的魚叉。盛魚餌的匣子給藏在小船的船梢下面,那兒還有那根在大魚被拖到船邊時用來收服它們的棍子,誰也不會來偷老人的東西,不過還是把桅杆和那些粗釣索帶回家去的好,因爲露水對這些東西不利,再說,儘管老人深信當地不會有人來偷他的東西,但他認爲,把一把魚鉤和一支魚叉留在船上實在是不必要的引誘。

7、他從容地划着,對他說來並不吃力,因爲他保持在自己的最高速度以內,而且除了偶爾水流打個旋兒以外,海面是平坦無浪的。他正讓海流幫他千三分之一的活兒,這時天漸漸亮了,他發現自己已經劃到比預期此刻能達到的地方更遠了。

9、他認爲自己已經歇了兩個鐘點。月亮要等到很晚才爬上來,他沒法判斷時間。實在他並沒有好好休息,只能說是多少歇了一會兒。他肩上依舊承受着魚的拉力,不過他把左手按在船頭的舷上,把對抗魚的拉力的任務越來越讓小船本身來承擔了。

10、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象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11、他把魚骨悄悄地丟到舷外,注意看它是不是在水裏打轉。但是隻看到它慢慢沉下時的磷光。跟着他轉過身來,把兩條飛魚夾在那兩爿魚肉中間,把刀子插進刀鞘,慢慢兒挪動身子,回到船頭。他被釣索上的分量拉得彎了腰,右手拿着魚肉。

12、他看着看着,那鳥兒又朝下衝,爲了俯衝,把翅膀朝後掠,然後猛地展開,追蹤着飛魚,可是沒有成效。老人看見那些大鯕鰍跟在那脫逃的魚後面,把海面弄得微微隆起。鯕鰍在飛掠的魚下面破水而行,只等飛魚一掉下,就飛快地鑽進水裏。這羣鯕鰍真大啊,他想。它們分佈得很廣,飛魚很少脫逃的機會。那隻鳥可沒有成功的機會。飛魚對它來說個頭太大了,而且又飛得太快。

老人與海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老人與海序言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當地一個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的老漁民。1930年,海明威和格雷戈里奧·富恩特一起乘船出海,結果中途遇上了暴風雨,他們的船被狂風巨浪打翻,危急之中,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離岸又遠,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這件事當時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並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1936年4月,海明威在《鄉紳》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爲《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着小船出海捕魚,捉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老人與海》的雛形。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爲《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週時間。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看望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讚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爲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1952年9月,《生活》週刊刊出了《老人與海》的全文,售出了五百三十一萬多份,後來的單行本也很快銷到了十萬冊。書評家和評論家們一致好評,親友及讀者紛紛來信祝賀。本書最終使海明威獲得了一九五三年度的“普利策獎”,並且主要由於它的成就而榮獲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它也最終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講述的是古巴老漁夫桑提阿果在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在第八十五天獨自出海,終於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漁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最後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上,在海里拖着往回走。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儘管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但最後回港時大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小說出版後,人們在讚賞這部風格獨特的作品同時,也紛紛發表他們對這部小說的看法,有人說小說中的形象具有很強的象徵意蘊,海明威用大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和人類作爲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慾望,用鯊魚象徵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用大海象徵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而獅子則是勇武健壯、仇視邪惡、能創造奇蹟的象徵,桑提阿果則是人類中的勇士與強大勢力搏鬥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遭遇象徵人類總是與厄運不斷抗爭,卻最終難以逃脫悲劇的發生。但是,海明威卻否認了這種觀點,他在1952年9月13日致僑居意大利的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德·貝瑞孫的信中寫道:“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魚就是魚。鯊魚就是鯊魚……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說。”但他又說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實的老人,一個真實的男孩,真實的大海,一條真實的魚和許多真實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的確,從書中很多內證來看,作者顯然有意煞費苦心地把多層次的涵義融合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

這部作品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它所頌揚的主題是永不言敗、與命運抗爭到底的英雄精神。作品一開始,就交代了老人所處的不利地位: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認爲“倒了血黴”,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作失敗者,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傷疤”,沒錢買吃的,得靠小男孩給他送來。然而他的英勇正在於知其不可爲而爲之,在第八十五天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等到真的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說,因爲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等到鯊魚一再來襲時,他用盡一切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只拖着一副骨架回來了,但這都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老人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約四十磅魚肉後想:“然而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句話道出了本書的主題。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爲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樣艱苦卓絕的環境裏,他都憑着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老人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這部小說在藝術風格上也很有特色,通篇的語言簡潔明快、樸實無華,但是語言非常精準,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三言兩語就成功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來。比如描寫桑提阿果老人:“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儘管皺紋和傷疤象徵着生活對老人的摧殘,但老人的眼睛卻反映了他的樂觀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性格。主人公桑提阿果的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創造的“硬漢”性格的繼續與發展。小說體現了海明威成熟的藝術風格,表現在孤獨的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人物的大量內心獨白,刪減到“電報式”的語言,深藏情感的形象、景物等。另外,在現實主義基礎上,作者恰當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如聯想、獨白、夢境等,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硬漢”性格的內涵。以簡潔直白的語言描寫複雜的事物,以寫實手法達到象徵寓意是《老人與海》的主要藝術特色,這是海明威藝術造詣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所至。海明威的這一寫作風格,被稱爲“新聞體”小說,他本人也因此贏得了“文壇硬漢”的稱號。這種寫作風格,對美國文學以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經典的著作有着永恆的藝術魅力,它的光芒不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褪色。這本書的主旨,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鬥爭,是人戰勝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極限的鬥爭。老人其實是人類的化身,海是人類征服的一切。人性的光輝體現在這部鉅著中,小說詮釋了人活着應有的品格:人應該是樂觀的,不屈服地對待一切;人應該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諸如貧窮、飢餓、戰爭都會過去,面對困難永不言敗;人應該是勇敢的,無畏無懼,不屈從於困境,困境就會退卻。在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了的今天,《老人與海》的作品價值和精神意義更值得人們傳承和發揚。人類在和自然的搏鬥中,在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我們的勝利只能是這點精神的勝利。一個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就像很多讀者一樣,最後會跟着那個孩子一起,爲老人的不屈精神和悲壯結局而落淚。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艱難,但只要我們像書中的老人桑提阿果一樣,勇敢頑強地以自信樂觀、永不言敗的精神去迎接挑戰,我們都將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