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陪娃寫作業”背後的教育焦慮

本文已影響2.03W人 

“陪娃寫作業”這五個字,可以說自帶熱搜體質,每有“風吹草動”,都能成為熱點話題。最近,一條朋友圈火了,某家長給“未來親家”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

正視“陪娃寫作業”背後的教育焦慮
網路配圖

“陪娃寫作業”這五個字,可以說自帶熱搜體質,每有“風吹草動”,都能成為熱點話題。最近,一條朋友圈火了,某家長給“未來親家”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羅列各種“甩賣”條件,唯一要求就是“現在就接走,把作業都輔導一下”!很快,越來越多爸媽加入了“甩賣”的行列,促銷力度之大,讓人嘖嘖稱歎。

這是鬧哪樣?明眼人一看便知,不過自嘲、解壓而已。近年來,陪娃寫作業儼然成了盛產段子的沃土。義憤難平的爸媽們無以解憂、無處發洩,只好把滿身才華用於吐槽、調侃、寫段子上。“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強烈呼籲把陪娃寫作業列入高危職業”……一句句吐槽戳中了痛處,激起了共鳴,再加上“孩子寫作業太磨嘰,33歲媽媽急性腦梗住院”這樣的真實案例,陪娃寫作業是道“送命題”,基本算是共識了。

仔細想想,以前可不這樣啊?記得當年上中小學時,父母普遍“心大”,對作業不怎麼上心,更談不上輔導,一般家庭矛盾只有在家長會、給成績單簽字的時候才會偶爾爆發一下。現如今,陪娃寫作業怎麼就成了一道“送命題”了呢?

從表面上看,家校關係變了。以往,家長、老師接觸有限,互動也少。而隨著教育理念變化、技術進步等原因,家校溝通日益頻繁,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被置於極高的位置。在一些地方,家庭作業儼然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老師是指揮官,家長們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或網上約談。想想看,現在的家長多是75後、80後呀,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晉升到家長“級別”之後,竟還是逃不過作業的“折磨”——陪娃寫作業難免要和苦大仇深、怨聲載道等詞彙纏繞在一起。

從根本上看呢,還是環境變了、觀念變了。陪娃寫作業是個“送命題”,那可以不那麼較真,不“送命”啊?看看網上那些叫苦不迭的家長們,嘴上說著不要,行動卻很拼命,為孩子的作業操碎了心,甚至不佈置作業,有家長還看不下去。說到底,陪娃寫作業就跟擇校熱、上培訓班、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一樣,不過是教育焦慮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的表現而已。優質資源從來都是稀缺的,減不下來的壓力總會四處傳導,家長煩躁焦慮,也在所難免。

該怎麼辦?必須承認,教育焦慮短時間內難以化解,豐富優質資源供給、完善升學評價機制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最實際的恐怕還是從兩點做起。一是,各地針對“家長作業”的禁令要強化監管問責,真正落在實處。二是要給陪娃寫作業更科學的開啟方式。陪孩子寫作業,關鍵詞在一個“陪”字,需要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為了快速完成,不能以讓孩子反感焦慮為代價,不是催促、嘮叨、威逼利誘,而是一個技術活,要遵循教育規律——面對這一人生的新情況、新難題,家長們不需要心臟支架,只需要更科學的輔導方式。夏振彬

原標題:正視“陪娃寫作業”背後的教育焦慮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