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的由來】刀削麵的傳說

本文已影響1.05W人 

刀削麵的由來

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麵條,堪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刀削麵起源於元代,是山西名聲最大、影響最廣的麵食,因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而得名,以刀功和削技的絕妙而被稱為“飛刀削麵”,功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麵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魚兒躍”。刀削麵中厚邊薄,稜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配漿汁、蘸陳醋同吃,極具風味,深受消費者歡迎。是中國五大面食名品,在北方廣為流行。

刀削麵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十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麵糰,讓老漢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裡。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裡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喃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麵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裡,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至今,晉中的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縣,不論男女都會削麵。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滷、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如略加山西老陳醋食之尤妙。

【刀削麵的由來】刀削麵的傳說

刀削麵的做法

刀削麵對和麵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麵糰,然後用溼布矇住,餳半小時後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麵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刀削麵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從特製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麵糰,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嚓、嚓、嚓,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象銀魚戲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麵前,能夠參觀廚師削麵,無異於欣賞一次藝術表演。刀削麵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麵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一般地說,刀削麵是麵條的一種,適合用各種澆頭做滷,但是根據人們的習慣,刀削麵一般用湯汁比較多的滷較為合適。

【刀削麵的由來】刀削麵的傳說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