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寶寶幹傻事了,你會害了他!

本文已影響2.51K人 

新手爸爸媽媽們遇到寶寶身體出現的小問題,在自己也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去詢問醫生,不要對孩子做傻事了!

兒科病區新生兒病房裏,靜靜躺着兩名正與病魔抗爭的嬰兒。王弟弟剛出生7天,因家長聽信一些人的胡言亂語,花錢請鄉間一位老奶奶用縫衣針挑“馬牙”;張妹妹出生僅半個月,花錢請巫醫割“螳螂嘴”,在口腔內動刀。結果他們遭遇了同樣的不幸:均發生細菌性感染,最後釀成新生兒敗血症。醫院緊急搶救,家長追悔莫及。

挑馬牙挑“黃”要不得

新生兒牙牀上,常常散在數顆小米粒樣白色顆粒,北方人稱爲“馬牙”,這是胎兒發育過程中埋藏在牙牀裏的牙釉質造釉細胞,尚未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鈣,並不是牙齒。出生數週後,“馬牙”會自行脫落,不影響日後乳牙的萌出,無需作任何治療。

有的新生兒牙齦邊沿散在粟米大小的黃白色顆粒,南方民間稱爲“黃”,其實是口腔粘液腺包囊,生後數週會自行消失,對嬰兒吸奶並無妨礙。

農村中不少家長缺乏科學知識,聽信流言,盛行挑“馬牙”和挑“黃”,用大號縫衣針挑刺出血來,還說什麼“放掉惡血就會好的”,結果適得其反,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釀成敗血症。我們醫院兒科曾收治過多例。

別對寶寶幹傻事了,你會害了他!

何需割“螳螂嘴”

新生兒口腔兩側頰部黏膜下,各有一塊厚厚的脂肪墊,向口腔內鼓起,醫學上稱爲頰脂體,江南民間稱爲“螳螂嘴”。頰脂體在吮乳時藉其彈性使兩頰鼓起,使口腔內形成負壓,母親的乳汁得以源源溢出,以滿足嬰兒的需要。斷奶之後,這對頰脂體會逐漸消失。

有的新生兒不吃不哭,或者吮奶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其實另有原因,而家長卻以爲是“螳螂嘴”造成的,請民間沒有醫學知識的人亂治,竟然在嬰兒口腔兩側頰黏膜上各劃一刀,弄得口腔內血淋淋的,把嬰兒折騰得慘兮兮的,破損的口腔黏膜往往出血不止,還容易繼發細菌感染,釀成敗血症……

新生兒口腔黏膜嬌嫩,血管豐富,不但容易破損出血,而且細菌容易從破損的傷口侵入,引起感染,加以嬰兒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差,感染很容易通過血液循環擴散,結果釀成敗血症,甚至不治身亡。以往我們曾遇見數例因此而死亡者。

友情提示:

除了上述情況外,新生兒時期還會出現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如體表的胎脂、色素斑與新生兒紅斑、生理性體重減輕、性器官異徵、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等。基層醫務人員和家長應具備相關知識,不要聽信無稽之談,幹出傷害小生命的傻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