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本文已影響1.04W人 

不管是王女士也好,還是我朋友週週也好,假如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去了解孩子,他們就是一個好媽媽。如果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麼他們的愛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窒息感。這個時候,我老公就上來阻止我,他說孩子有…

原標題:這類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我們知道,作爲父母需要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很多育兒類的書籍也都鼓勵父母多多陪伴孩子,多去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但是,任何事情一旦將其絕對化,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在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的一本書裏看過這樣一個案例:

王女士每次在講到她兒子時都會滔滔不絕,她自認爲非常瞭解兒子,可以說對兒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

這類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不得不說,王女士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耐心的媽媽,多數時候會主動傾聽兒子的心聲,這可能是我們很多媽媽難以做到的。

比如,有一天,他們一家三口去逛街,兒子突然停下來不走了,而且也不說是什麼原因。王女士的丈夫採取這樣一種方式:他先胳肢兒子,把他逗笑後再扛到肩上強行帶走,不管兒子怎麼反對他都不會停下來。

王女士不贊同這種方式,她認爲丈夫的行爲缺乏對孩子的理解。而王女士一般會這麼做:先蹲下來,耐心地問兒子到底發生了什麼,等知道兒子的真實想法後,再決定要麼滿足他,要麼說服他。總之,王女士認爲事前一定要了解兒子的真實想法,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王女士的這種方法有問題嗎?當然沒有問題,而且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

不過,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那樣,任何事情都不可絕對化。作爲一名合格的父親或母親,確實要多花時間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實想法,但是也不能做到孩子的任何想法,我們都要清楚和掌握。

在現實生活中,也正是因爲很多父母自認爲很懂孩子、很瞭解孩子,才引發了親子衝突,從而讓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這類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第2張

01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要適度,不可絕對化

對於上述案例的王女士而言,她將“理解兒子”這一點絕對化了。正如武志紅老師所說:這意味着,她極度渴望與兒子的融合感。

她之所以渴望與兒子融合,說明她對於距離感極度恐慌。

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比如我的朋友週週也是一位超級有耐心的媽媽,對待女兒總是輕聲細語的溝通和教導,同樣作爲媽媽,我們都希望能像她那樣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週週曾對我們說,她對女兒很瞭解,基本女兒的心事都能被她猜中,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是女兒和她的關係更好一點。

週週同樣也是一個超級溫柔能幹的妻子,家裏總是被她拾掇得井井有條,老公在家幾乎雙手不沾陽春水,什麼活都不用幹。

不過,週週也會跟我們袒露自己的不安,她老公經常晚歸,連週末基本都是在加班中度過的。她一方面覺得老公很辛苦,一方面也有所懷疑老公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忙?

毫無懸念的是她老公真的出軌了,在最後攤牌階段,她被老公控訴抓得太緊,讓人很有窒息感。

平常,我們很多女性都喜歡去掌控老公的一切,當然也有不少男性也會這麼幹。

可是,緊緊抓住一個成年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緊緊抓住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

很多對丈夫失望的女性,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將渴望與丈夫融合,變成努力與孩子融合。“我要知道你所想的一切”,就是最常見的追求融合的努力。

不管是王女士也好,還是我朋友週週也好,假如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去了解孩子,他們就是一個好媽媽。但是如果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那麼他們的愛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窒息感。

這類父母很自私: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 第3張

02不要把孩子限制在父母已知的平庸範圍之內

一個豐富的生命是有着很多關係需求的,而不僅僅只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

武志紅老師在詮釋這句話的時候,說得特別有意思:

一個孩子全神貫注地看一棵樹時,他就是在與這棵樹建立關係。

如果這個時候,他的父母過來問孩子從這棵樹中看到了什麼,那麼,父母這麼做就是在隔斷孩子與這棵樹的直接聯繫。

我們都說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假若父母把這一點絕對化,無論孩子做什麼都鼓勵,那麼孩子做事情的原動力就會被破壞,以後他做什麼都好像是爲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一樣。一旦沒有父母的認可,他就會不知所措。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形成一個外部評價體系,也就是說他做事的動力都源自於別人,而不是源自他的內心。這樣他就不會有他自己的認知,也談不上什麼創造力。

很多時候這種創造力就是被父母過度關注給殺死的。

某個早晨,我和老公爲了孩子自己挑選衣服而鬧得不愉快。

我兒子每天早上都要自己挑選衣服,我們給他買了很多衣服,他就喜歡穿那兩件,其他的衣服都很新,但是就是不肯穿,我怎麼說都沒用。

這個時候,我老公就上來阻止我,他說孩子有他自己想法,你自己不是也總喜歡穿那兩件嗎,爲啥衣櫃裏其他衣服不見你穿。他還讓我這些事情以後儘量少干預。

我想想,覺得老公說的很有道理。

孩子的天賦是無窮的,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無窮的創造力限制在他們已知的平庸範圍之內。

我們作爲父母,也不必事事都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動機。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個個體,希望別人關注自己的同時,又渴望獨立的空間。

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個度,倘若絕對化,那樣會將你認爲的愛變成別人認爲的壓力,這樣一來,愛人也好,孩子也好,都會逃離你。

寫在最後

很多人都說做父母是一門學問,是需要一輩子研修的功課。

此話不假。

作爲家父母可以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要遵照孩子的本來面目,讓他們自然成長。

孩子是社會人,孩子隨時隨地都在做着決定並形成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

我們的任務就是孩子取得勝利的時候爲他們歡呼,在他們跌倒的時候把扶他們一把,同時正確適當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