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數學就是小學化傾向?其實沒那麼簡單

本文已影響2.23W人 

近日北京市教委發佈通知將嚴查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存在問題的幼兒園獎盃降級降類。那小學化傾向是什麼樣的呢?小編爲您詳細解讀。

學英語數學就是小學化傾向?其實沒那麼簡單

從北京市教委獲悉,北京將嚴查幼兒園上英語(課程)、拼音課,教小朋友進行20以上的加減乘除運算等教授小學階段知識的做法。要求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爲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教授幼兒原本應該在小學階段才學習的學科知識內容,不得給幼兒佈置家庭作業。

學習英語課、20以內的加減法就是小學化傾向?作爲學幼教出身的小編對這個觀點不敢苟同,我認爲將這些內容融入生活、融入遊戲中是完全可以的,問題在於幼教老師怎麼融入。如果孩子有興趣,老師又有足夠的童趣去教授這些東西,那麼孩子是快樂的,也符合幼兒園教育的宗旨,即:在遊戲或活動中感知規則、認識世界。所謂的認識世界終歸是有載體的,比如,今天的餐間水果是蘋果,老師完全可以在發水果的過程中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在故事中告訴他們,蘋果還有個英文名字,叫apple,這就ok了。小編認爲除了教授小學知識,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有很多方面。

行爲規範方面:對幼兒管束太嚴

幼兒的好動和“坐不住”是必然的,普遍的,正常的。可很多幼兒園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遵規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爲規範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嚴加管束。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遊戲,做好上下一節課的準備。

幼教老師的教法太死板,索然無味

學齡前的教學應符合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在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師應準備與教學內容相符教具、玩具等內容。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園老師講課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生動的遊戲,乾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後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100以內的加減、英語、珠腦心算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裏做不完,回到家裏還要做等等。這完全違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這完全抹殺幼兒的天性,使幼兒喪失好奇心、探索欲。

做幼兒園老師是一種修煉,如何觀察孩子們的情緒情感、如何把握他們的心理髮展、如何讓他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開懷大笑……這些在《幼兒心理學》《教學教法》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而且在日常教學中逐步掌握的“技能”。

探究原因: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給幼兒園扣上“小學化”這個帽子,園方有苦衷,幼師有難處。可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投一票吧,如果您認爲的原因小編沒有寫出啦,歡迎在評論裏告訴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