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個子的謠言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7.95K人 

寶寶長個子的謠言有哪些?寶寶長高要避開哪些誤區?在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除了健康,家長們最關心的恐怕就是“身高問題”。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不落後於他人,長個大高個。

但這其中卻有很多謠言,成了孩子長高路上的絆腳石。今天,小編就邀請了南京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專家,爲各位搬開這些絆腳石,教大家科學育兒,給孩子一個長高的機會!

謠言一爸媽都高,孩子就不會矮!

“我1米8,他媽1米67,兒子矮不到哪兒去。”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小男孩身高增長緩慢,提前停長等問題,最終孩子都沒能長過1米6。後經診斷,孩子是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

這樣的案例在臨牀中並不少見,對遺傳的過度自信,導致孩子錯時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同時,也有些先天條件不好的家庭,爸媽本身不高,從小就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高,積極治療,科學育兒,最終不僅達到了預期身高,甚至超過平均身高,這類案例也不在少數。

“錯”

爸媽高,孩子就一定高;

爸媽矮,孩子就一定矮。

這種絕對的遺傳論早就過時了。在身高上,遺傳只能佔據孩子最終身高的60%~70%,剩餘30%~40%的後天因素也足以讓結果向着“意料之外”發展。

謠言二男孩子多是晚長的,不着急

男生髮育確實要比女生遲一些,但個矮到底是不是晚長,還要視情況而定!

■ 父母有晚長史的,尤其是爸爸小時候也晚長;

■ 沒有明顯性腺發育的,如:睾丸沒長大,沒開始變聲等。

滿足以上兩點的,晚長的機率就比較大了。但若已有明顯性腺發育,那可就不是晚長,而是沒多少可長了。

“錯”

俗話說:“男孩二十三,還能竄一竄。”

這真的是天大的謠言啊!家長可千萬別被迷惑了。與其等着不確定的“23”,不如早點就診,讓孩子早些就能竄起來。

謠言三春天是長個的最佳季節

家長們,孩子又不是小花小草,只有春天才發芽開花。只要促進長個的生長激素正常分泌,個子一年四季都在長。

寶寶長個子的謠言有哪些

“錯”

尤其是4~6月被稱爲長個“黃金期”。

真是這樣嗎?

難道其他季節就不長了?

只不過經過了一個寒冬的蟄伏,終於熬來了春暖花開。孩子的戶外活動增加,接觸陽光的時間增多,活動量加大,生長激素加速分泌,個子才長得快了。

這和季節根本沒什麼關係,關鍵還是要保證睡眠,多運動。

謠言四長個就要多吃,多補鈣

牛奶天天當水喝;

鈣片不能斷;

還有骨頭湯、小公雞輪番轟炸;

這樣就真的能長1米8了?

“錯”

“我家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飯要多吃,鈣要多補。”

“多吃、補鈣”其實都是針對挑食、厭食,營養不良的孩子,他們攝入的營養元素不足,或不能滿足正常的生長髮育,因此才強調要補鈣、補營養。

對於當前大多數飲食均衡的孩子來說,是不需要額外補鈣的,他們更需要關注是“營養過剩”。

若過度餵養,不僅可能導致兒童肥胖,還可能促使性腺提前發育;而過度“補鈣”也會使骨垢提前閉合,這兩種情況都會縮短長個的時間,直接影響最終身高。

謠言五睡前喝奶長個子

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在睡前給孩子喝點牛奶,吃點水果。你們都錯啦,小編一定要來正一正。

“錯”

睡前一杯奶,

幫助睡眠又補鈣。

3歲以前,孩子是以營養模式爲主的生長模式。嬰兒期喝夜奶,幼兒期睡前喝杯奶,這都是生長髮育所需。

3歲以後,孩子的生長模式逐漸轉向以生長激素爲主導的模式。要想長個,就要保證生長激素的分泌。

進入深度睡眠1小時後,才能進入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峯。

但孩子的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全,若在睡前喝奶、吃東西等,孩子便會起夜,縮短了深度睡眠的時間,減少了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長個子。

此外,較低的血糖也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因此,建議孩子三歲後睡前不要飲食,儘量空腹入睡。

在“長個子”這個問題上,糾正錯誤的育兒觀念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及時發現身高問題。其中,最切實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監測身高”。

定時:固定的時間,早上最佳,三個月測量一次即可。

定點:每次都在固定的地方測量,位置固定,標尺固定。背靠牆面畫槓槓就是不錯的方法哦!

定人:同樣的人用同樣的方法測量,保證數值的精確。

此外,家長也可以看看孩子有無以下幾個現象,如果有就要提高警惕,及早就醫,至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專科醫生的建議!

1、總比同齡人矮一截,班裏總坐第一排,排隊總站前三個;

2、3歲前每年長高<7 cm,3歲後每年長高<5 cm;

3、和同齡孩子身高的差距越來越大,或被逐漸趕超;

4、以前比同齡孩子高很多,近期卻突然落後了,這類孩子要尤其注意,可能存在疾病因素,如生長激素分泌缺乏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顱內腫瘤、全身性疾病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