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不同 各國幼兒園面面觀

本文已影響1.69W人 

中外幼兒園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外大不同 各國幼兒園面面觀

早期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受到家長們的關注,尤其是將孩子們送入幼兒園時,許多的媽媽們都想要知道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些什麼?其實國外的幼兒園教育與我們國內的有着很大的差別,下面我們來看看實例吧!

中外幼兒園收費不同

隨着80後一代的成長,我國迎來了幼兒入園的高峯期。而入園難,收費高等問題在中國不少地方顯得更加突出。以北京爲例,爲了解決入園難的問題,北京幼兒園大量擴招,並興建多所新的幼兒園,一些地方開始鼓勵公辦幼兒園開辦分園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入園需求。幼兒教育也引起了人們的更多關注。那麼,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入園難的問題呢?幼兒園的收費情況怎麼樣?他們的幼兒教育又有什麼特點?

比利時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比利時有着完善的義務教育體制,全國實行免費的義務幼兒教育,但由於公立幼兒園數量有限,再加上近年來比利時人口出生率提高,要想順利地進入免費的公立幼兒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區爲例,這裏3歲以下的孩子進入公立幼兒園的比例僅爲31.7%,家長必須提前一年爲孩子登記纔有可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否則就得花高價錢去上私立的幼兒園。在布魯塞爾那種每週5天,每天從早7點到晚6點的普通私立幼兒園的價格爲每月450歐元,大約4500元人民幣。

雖然價格差異巨大,但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比利時幼兒園學前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學會應用常識,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師的帶領下玩遊戲,剩下的教學時間都是手工課。手工課上累了,老師就帶他們去郊遊或者去博物館參觀,老師就像個講解員,指着實物向孩子介紹那段歷史所發生的故事。比利時幼兒園的老師們認爲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生活情趣,因爲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開朗。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他們的教學目標。

英國公立幼兒園免費

英國多數幼兒園都接收從剛出生的嬰兒到5歲的孩子。有的小學也會附設幼兒班,3~4歲相當於護理班,4~5歲就是學前班,到5~6歲就是一年級正式學生了。

英國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上公立幼兒園,是免費的,但也存在入托難的問題。但也有一些孩子不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只能選擇私立幼兒園或推遲入學。有些附屬於教會的幼兒園條件比較好,但只收信徒的孩子,入學時需要牧師開證明。這樣一來,也出現了有些家長爲了孩子能入托,早早地選擇信教的情況。

英國的公立幼兒園基本上不用交費,每天2個半小時,有的幼兒園提供延伸的課程服務,就要交納一定的費用。每天早8點到晚6點的課程,一個月要1200鎊左右,相當於人民幣15000元,就是英國人半個月的工資。不過用於托兒費的這部分收入可以免稅。孩子們在幼兒園主要是玩,也會學習一些簡單的字母和加減法,每週的作業只有1張A4大的紙。體育活動和手工課比較多,幼兒園還會設烹調課,做一些簡單的三明治。

美國幼兒園收費不便宜,但政府救助制度完善

美國的幼兒一般是年滿3歲入園,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夠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否則就會被勸退。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托兒所,但費用較高。幼兒園的收費也不便宜,一個設施中等的幼兒園一個月要15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性價比遠不如國內條件良好的幼兒園。在美國也有照顧低收入者的公立幼兒園,但條件相對較差,所以不少家庭咬牙也要把孩子送進收費昂貴的私立幼兒園。美國每家通常都有兩三個孩子,低收入母親的分娩和孩子的醫療是免費的,兩三個孩子需要看顧,每月支出就是2千元左右,若父母工資很低,比如兩人加起來三、四千美金,那就由州政府來買單。收入再低一些的話,買不起房子,房租也由政府買單,不會讓他們去睡馬路。所以,在美國,永遠看不到兒童乞丐。孩子在4歲之後,可以進入小學的學前班,就不用交費了。

美國幼兒園的教師通常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水平,他們曾在兒童教育學或初級教育學等專業學科獲得過學位,或者有較豐富的兒童教育實踐經驗。幼兒園非常歡迎家長的參與,不少幼兒園幾乎每天都在每個孩子的專用箱內放一封信,向家長報告孩子一天的情況或者通知什麼事情,並鼓勵家長們在幼兒園做義工。幼兒園還不定期的給家長組織講座,聘請專家講解在家裏如何照顧好孩子和發生意外事故時如何救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並且讓每位家長實地模擬操作。幼兒園的活動很多,讓家長們應接不暇。美國的節日多,幼兒園的節日更多,不論大節、小節都要過,不僅要求家長爲孩子準備禮物互相交換,而且不同的節日還要有不同的服裝,節日對孩子們來說是個很正式和盛大的場合,每個孩子都有登臺亮相表演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3、4歲的幼兒若不進正規的機構受教育就會“輸在起跑線上”?美國不信什麼“起跑線”的忽悠。孩子的身心健康、誠實、勇敢、禮貌等,是最重要的起跑線。認字、算術、外語、彈琴什麼的,今後有的是時間去學習。

日本幼兒園富人多交錢

在日本,孩子的學費尺度是依父母的工資高低決定的。有錢的多交一些,窮一點的就少交。現在日本正在執行高中免費化,就是從小學到高中的學費都是免費的。日本的幼兒教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幼稚園,另一種是託兒所。幼稚園作爲學校教育的一部分,被列入學校教育體系中,而託兒所所則是一種福利性的設施。日本以私立幼兒園居多,佔全國幼稚園總數的50%以上。日本公立幼稚園的收費標準由政府制定,向家長收取的費用標準是按家長所繳所得稅的多少確定,所得稅高的家長要承擔的費用相對要高些,所得稅低的可遞減。在日本,幾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兒園。

日本的小學校分爲公立和私立兩種。私立小學很少,學費不菲,我經常走動的一家號稱是日本最好的私立小學,每年的學費約100多萬日元,合人民幣大約七八萬元的樣子。

芬蘭上幼兒園政府給補貼

芬蘭實行全民免費教育,只要有人願意學習,能考得上,可以從小學一路唸到博士,學費全免,上大學的時候,政府還有補貼。幼兒園方面,雖說幼兒園不算全民免費教育體制內的機構,但其學費卻相當低。芬蘭的幼兒園叫做育兒中心,一般每個月200歐元,包括午餐和點心。這筆學費應該是芬蘭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最大的開支了。200歐元,大約2000元人民幣,對芬蘭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芬蘭一般人均收入是稅後1800歐元/月到2800歐元/月。實際上,育兒中心看情況收費,父母沒收入的話,KELA就是芬蘭的福利機構,會給一定補貼,家庭經濟差的話,基本不用自己拿錢。當然,如果有人造假的話,KELA也能查出來。

上完幼兒園,到了7歲的時候,就可以上小學了,自此以後芬蘭學生不用再出一分錢學費了,所有學費都是由政府出。

波蘭入園難 辦園條件苛刻

在波蘭上幼兒園難的問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話題。據波蘭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波蘭現有8400個公立幼兒園和1600私立幼兒園,但3~6歲的孩子有約160萬人,只有40%的孩子有機會上幼兒園。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家長們不惜排大隊、託關係、找熟人,有的家長甚至爲還沒有出生的孩子提前登記報名。一傢俬立幼兒園的園長說,他們幼兒園去年年底開始報名,不到兩週,所有的名額都滿了。願意來他們幼兒園的孩子如此之多,現在名單已經排到2013年了。

在波蘭入園難,主要是由於波蘭對開辦託兒所和幼兒園的條件苛刻。比如,託兒所必須要有相當大的室外封閉區域和供孩子玩耍的器械。託兒所的負責人要有教育或護理方面的高等學歷,並有3年以上的職業經歷,要保證一個孩子至少有3平方米的空間,孩子們有單獨的遊戲室,單獨的睡房。此外,還要有專門的放髒尿布、髒內衣的房間,而且每個房間都要有單獨的出入口。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已經先後有100多所託兒所關閉,約1/3的縣根本沒有託兒所。

波蘭幼兒園的收費情況根據地區的不同,幼兒園的費用也有一定差別。首都華沙費用最高。華沙公立幼兒園的收費一般在300~450茲羅提之間,相當於750元~1000元人民幣,舞蹈、英語、畫畫等興趣班還要另外付費。低收入家庭可以獲得政府幼兒教育補貼,大約爲120茲羅提,約合300元人民幣。私立幼兒園費用從200~350歐元不等。幼兒園裏,玩與教的時間比例大致對半,但近年來的趨勢是孩子學習的時間相對增多,孩子已經不象過去只是玩智力玩具。

入園時間各國大不同

美國:在美國因媽媽產假短,很多媽媽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寶寶送入幼兒園日託,甚至全託。美國一些私立幼兒園接受的寶寶年齡也越來越小,最小進幼兒園的孩子只有3-4個月。美國對招收低齡寶寶的幼兒園的規格會有嚴格限制,包括教師與孩子的比例、每個班孩子人數、園內設施等需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要求,法律都有明文規定。

加拿大:加拿大社會福利比較好,很多媽媽都可以不爲工作發愁。因此,她們大都會考慮多帶寶寶一些時間,不會過於急着將寶寶送入幼兒園。一般來講,都要等孩子到2歲左右才考慮送進幼兒園。

瑞典:在瑞典,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得到強調,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幾乎所有家庭中父母都工作,夫婦雙方有16個月的育兒休假,孩子1歲多以後便將其送到幼兒園,讓孩子在集體中成長。在瑞典,人們都對這種培養子女的方式非常放心。

新西蘭:新西蘭公立幼兒園一般都招收2歲以上的孩子,一些私立幼兒園會招收3個月以上的嬰兒。新西蘭崇尚讓孩子自然發展,因此幼兒園不會教孩子東西,只是讓他們隨便玩耍。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3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入廁,他們也會認爲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壓力非常大,雙職工比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個月。

   韓國幼兒園不許提前教外語

    在韓國早就有規定,語文、數學和外語不允許提前學。韓國幼兒園的老師學歷都很高,而且有的幼兒園教師是清一色碩士!幼兒園的園長可能都是博士。

    語數外不許提前教

幼兒園的孩子到底要學些什麼?是提前灌輸語數外知識,還是以玩爲主?“尿布裏是什麼東西呢?”就是韓國某幼兒園的一節創新教育課。這節課上,先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在尿布上倒入有顏色的水,再用餐巾紙在尿布上沾拭,結果發現一點水都沾不上。這樣,孩子們對吸水的東西的特性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在教師的啓發下利用這個特點創造性地想一些新東西。結果,有的孩子想到把尿布裏的材料用到衣服裏,這樣下雨就不怕淋溼了;有的孩子想到用這個材料給弟弟做個圍兜,這樣就不怕一直流口水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雙語化”在中國的幼兒園是普遍現象。而樸園長告訴記者,在韓國幼兒園,是不允許提前學習英語的,這是爲了讓孩子們充分地感知母語。另外,語文、數學等小學的內容也是不允許提前學習的,只會針對不同學生的要求適當講一些。

“幼小銜接班”不鼓勵去上

在去年南京召開的中韓學前教育論壇上,國內這兩年興起的“幼小銜接班”也引起了教育專家們的廣泛關注。他們普遍認爲,這種培訓班不值得去上。專家認爲,從幼兒園到小學,沒必要人爲銜接,這應該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上了銜接班,有的孩子或許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拔尖,但這只是假象。到了三四年級,這些提前惡補的孩子,可能就會進入一個低谷。這就像運動員,沒經過急訓的可能剛上場時不行,但慢慢地,他的潛力和爆發力就會顯現出來。而之前急訓過的,可能後面反而沒有什麼潛力。”

    教育專家尹宗利特別指出,學習是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如果失去了好奇心,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就沒有了。因此,在知識上人爲“銜接”不可取。如果家長真的想讓幼兒園孩子能儘快和小學銜接上,倒是可以帶他們去小學感受一下環境、氛圍和老師,讓他們對上小學有個心理準備,對小學生活懷有憧憬,這纔是有意義的銜接。

   日本幼兒園教育震撼中國媽媽

    講述人:田田媽媽

    1.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我們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說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釐米長,B包多少釐米寬,C包放在D包裏,E包放在F包裏。我真是徹底崩潰了!搞不懂爲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複雜的名堂出來。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製!經過兩年,我們都對此已經駕輕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的分門別類。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對垃圾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是否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這是很震動我的一個場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裏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兩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着,而且還都跑得飛快。我們呢,自然還是咱國內的傳統,田田空手,我拿包。過了兩天,老師就來和我聊天了:“田田媽,Tina在學校可是什麼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慣於只說半句話,後面的讓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問家裏的情形了,看我還在想,老師就說了“比方說上學時拿包吧。。。”這就是委婉的提醒。從此就只好讓田田自己拿了。等開家長懇談會時,我和大家說“在中國幼兒園,習慣家長拿東西”這回輪到日本媽媽目瞪口呆了,異口同聲地問:“爲什麼?”爲什麼?是不是因爲我們中國人愛孩子更多一點呢?

3.反覆脫換的行頭

田田的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組換的衣服,在我們看來,那自然是防備孩子玩耍時弄髒備用的,然而,並不是。只要孩子們中午睡了午覺,起來必定要重新換一套。夠多麻煩。(到田田在外邊宿泊一個晚上的時候,光備用的換的衣服就要備好多套,真趕上那個愛新衣的皇帝了。)

剛開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時候,看她實在慢,我就不免代勞。但是不久就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慢慢體會到,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繫手冊,自己帖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大冬天穿短褲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冬天無論多麼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剛去的時候,北京的爺爺奶奶非常擔心,說一定要和老師商量一下,因爲我們是中國的孩子,受不了這個凍。這個.。。,讓我怎麼說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喚起東亞病夫的記憶,起碼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沒法子,只好入鄉隨俗地狠下心來,爲國爭個面子。不用說,剛入園那時候,三天兩頭就凍病了。和日本媽媽說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看看一個個像小炮彈一樣衝到我面前說“你好”的孩子,那個結實勁兒,我是覺得我們不能太金貴孩子了。

5.0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裏都抱着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田田幼兒園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經是菊花,然後變成百合,現在已經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風範的紫羅蘭了。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來就來源於漢字),很是形象。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週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田田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體力和勇氣都練出了。

說實話,剛來日本時,田田的表現真是讓人汗顏。日本的孩子一般從十三四歲開始,才往上躥個兒,之前比中國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裏,那可是鶴立雞羣的“龐然大物”,無奈實在是外強中乾。日本孩子光着腳在外邊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點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腳走路。有一次遠足爬山,最後一個不算,下來的時候,乾脆由兩個矮個子的日本孩子攙扶下山。這怨不得孩子,3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讓她徒步爬山1小時的經驗。現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環境下,徒步4個小時沒有任何問題。

7.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國時,我們參觀過幾次田田的幼兒園,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課,到了日本就不同,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裏,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孩子們的成長感特別明顯。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長組最後的發表會上,表演完太鼓之後,他們說了一番話,讓所有的家長落淚:今天的發表會真高興,低年組的小朋友們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這是我們最後的發表會了,到了小學校我們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朋友和幼兒園。

8.教育是爲了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在這個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還教什麼?“教學會說謝謝”總之,這裏強調的和國內是非常不同。但是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發現田田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方面的收穫卻是經由綜合教育的方式獲得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