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科學有效的10條育兒建議

本文已影響2.4W人 

中國人怎麼養孩子?怎麼與孩子互動?最近,北京兒童醫院推出了《十大育兒指南》,看看兒童專家提出的科學有效的育兒建議

專家提出:科學有效的10條育兒建議

吃:飲料不能代母乳

母乳是任何其他乳製品不能替代的嬰兒最理想食物,一般至少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斷奶最好在1歲後。飲料(包括含乳飲品)絕不能代替母乳,如果寶寶口渴,建議喝白開水,常喝飲料會養成只喝飲料的不良習慣,還可能引發營養不良和肥胖。給寶寶吃零食注意避免豆類、堅果、果凍等易嗆入氣管的食物,正餐前1~1.5小時和睡前半小時不宜吃零食。

睡:不分房最優

很多家長覺得與寶寶同牀睡是爲了更好地照顧他們,可是熟睡中父母翻身等動作很容易吵醒嬰兒,同時父母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也會污染孩子周邊的空氣,因此,建議家長分牀不分室,即在同一個房間睡,但是要給小寶寶準備單獨的嬰兒牀。另外,孩子的睡眠模式是可以培養和學習的,對少數不能自動入睡的孩子,不建議採取過度搖晃、含着奶頭睡覺等干預措施。

長:拔苗助長不可取

寶寶在成長髮育中,應遵循什麼年齡幹什麼事。比如,6~8個月的寶寶能獨坐5秒或更長時間;兩隻手能同時各握一塊積木;2~3歲寶寶能舉手過肩拋球,精細動作能模仿畫直線,能模仿成人用積木搭橋等。3~4歲寶寶能用一隻腳獨站5秒,不扶任何物體獨腳連續跳兩次或更多次,精細動作可自己握起勺子連貫進食。促進發育的重點放在各種能力的完善上。

罰:兩種方式最傷娃

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絕不是家長個人的附屬品,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和想法,家長平時應多和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怎麼說,而不是強制孩子必須按父母要求做。

孩子做錯事時,家長最好不要採取打罵、嘮叨、放任不管的態度,以及不要當着外人的面訓斥、打罵孩子,這兩種錯誤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自尊心的傷害都很大,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做:適當放手纔是愛

1~2歲是培養兒童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機,可以讓孩子在以下這些時間段嘗試獨立完成事務:12~15個月,學習用餐具自己吃飯;15~18個月,簡單的洗澡動作,寶寶開始有能力協調身體各部位,如將洗澡泡泡塗在身上;15~18個月,自己整理玩具,此時寶寶可自己行走,也能完成一些簡單指令,如模仿媽媽做家務和收拾玩具;18~24個月,自己吃飯,洗手、脫穿衣服等。

安:多控環境少控娃

這不許、那不許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如果爲安全而過度控制孩子活動,同樣不好,如孩子異常膽小,遇事退縮不敢嘗試;有的孩子則會逆反,越不讓做越想做,大人不注意時就可能造成更大事故。防意外,家長要做好意外傷害危險因素識別,控制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在公園或遊樂場,要檢查場地,避免危險器械和錯誤使用遊樂設施;1歲多走路不穩的孩子避免在尖銳物體周圍活動。

讀:孩子挑一起讀

讓孩子參與挑書,可提高其閱讀興趣;常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對其語言和智力發展很重要,但有的父母把書交給孩子,完全讓他們自己讀,事實上,即使是最簡單的連環畫,如果沒有成人指導,寶寶的解讀能力也很有限。1歲內孩子把書當玩具,可挑色彩豐富、觸覺柔軟的布書,增加寶寶視、觸覺刺激;1~2歲開始發展語言,可選有情節的故事書;2~3歲寶寶口語發展更好,可增加數字、動物、交通工具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內容。

無:建個“無電子產品”區域

不少家長制止孩子哭鬧的方法就是給他們玩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然而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或每天玩的時間過長,會阻礙孩子的智力發育、注意力發展等。家長可爲孩子建個無電子產品的小區域,增加書本、玩具等物品;陪孩子時,父母要關掉電子產品。

玩:玩具也是學習助手

成長中,玩具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培養動手能力、促進認知發展、促進交往能力等。給孩子選玩具要注意材料、塗色是否安全,是否易誤食或小零件落入氣管引起窒息,是否有過強的聲、光等過度刺激。

習:培養孩子收拾的習慣

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可培養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孩子整潔愛乾淨和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可用些小方法,如啓發孩子玩具寶寶要睡覺了,而不是直接命令他們收拾而讓孩子感到這是一種負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