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福建中秋節吃什麼

本文已影響2.59K人 

中秋是家人團聚的佳節,我國自古就有中秋 賞月的風俗,此外各地區流傳着不少有趣的中秋風俗,下面來了解了解一下福建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福建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水上賞月

泉州人於此夕盪舟筍江。廈門也有駕舟於鷺江中流賞月之俗。福州閩江更是中秋觀燈賞月的泛舟之處。萬壽橋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賞月、“盤詩”。明代曹學佺《泛舟江上觀塔燈》詩云:“浮邱塔夜放花燈,江上看時倍幾層。向月金莖承沆瀣,中天玉柱勢憑陵。繞枝鵲駭珠彈落,照水犀燃寶藏興。舟子亦知功德事,指予回顧兩三僧。”

拜月

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爲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竈”。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陳設香案置月餅、瓜果之類,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稱“拜月”。連城民間稱月神爲“月光媽”,賞月時也有拜月的習俗。漳州、上杭等地則稱“請月姑”。 上杭之俗更奇,請月姑時,將一小筐放在盤中,據說月神降臨,筐便會自動上升,並有剝啄聲,女子便計其數以卜災祥。在建寧,中秋夜有的婦女對月問吉凶,俗稱“請木杓神”。泰寧、永定一帶,婦女不但“請月姑”,而且還“等月華”。

“等月華”又稱“待月華”,民間傳說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間,便把月宮中的一些寶貝撒下,誰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這一習俗在福州地區、莆田、仙遊一帶也有。據乾隆版《仙遊縣志?邑肇志?風俗》(卷8)載:“中秋望月,宴飲達曙,笙歌載路,謂之‘待月華’。”廈門、金門一帶, 婦女拈香於牆壁間,聽人語,以佔休咎(吉凶),俗稱“聽香”。建寧、建甌、浦城等地, 有中秋夜乞嗣(求生男孩)之俗。浦城的一些地方還有於月下祈長壽的。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應具飲食饋送父母,稱爲“佐秋”。以上習俗,今大多不存。

福建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福建中秋節吃什麼

博餅

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爲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 塊,大小不同,共分爲 6 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 6 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裏的骰子點數領餅, 以最終奪得“狀元”爲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衆人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爲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爲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 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爲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爲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爲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

燒塔

福州地區有砌塔、燒塔、排塔;閩南的泉州、廈門、龍海一帶有造塔、燒“塔仔”;南平、崇安、邵武等地也有燒塔。福清的點塔燈則名聞遐邇。

根據民間傳說,“燒塔”之俗源於元末漢人燃塔爲號殺“韃子”的故事。 福州舊俗,第一次做外公、外婆的,要在中秋節買一座泥塑或陶燒的塔,連同月餅等,送給外甥作“喜食”(福州方言意爲圖吉利),稱“送塔”。殷富人家更爲講究,廳堂上除擺列各種泥塑的偶像外,還擺設假山、盆景、古玩,十分豪華,因此又有“排鰲山”之稱。入夜,垌內與坪架上點燃五彩小蠟燭,璀璨奪目,喜氣滿堂。福清則是點塔燈的塔,位於是城郊的“瑞雲塔”,每60年點一次。逢甲子年的中秋夜,瑞雲塔上點起數百盞各式各樣的花燈。閩南一帶的中秋造塔、“燒塔仔”源於宋元時期,泉州作爲一個繁忙的港口,石塔建築勃興。該地出國謀生的人很多,往往是一去數年未返,家人牽腸掛肚。人們從天上月亮的陰晴圓缺,想到人間的悲歡離合,因此每年中秋節時,航標塔上點燃的燈火,成了人們表達思親情感、召喚遠方歸帆的象徵。

福建中秋節吃什麼

禮餅

老福州人都知道,禮餅是福州最有特色的傳統食品。因爲禮餅是圓形的,所以成爲了福州最傳統的月餅,中秋節吃禮餅有團團圓圓之意。

禮餅是閩東南一種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傳統糕點,也是糕點中重糖、重油的品種之一。禮餅成扁圓形,比月餅大,皮薄如紙,餡飽味香。吃起來香肥細潤,潤而不肥,餅面上那一層嚴嚴實實的白芝麻,經烘烤香噴噴的總是那麼的令人難以抗拒。

用刀子將禮餅切成小塊裝在小碟中,蔥的青、冬瓜條的粉紅、花生的金黃還有那奪人的點點嫩白以及隱約其中的時令果仁,泡一壺香茗,細細地品嚐,暖暖午後的令一種美麗。

福建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福建中秋節吃什麼 第2張

擺塔

中秋擺塔是舊時福州民間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以此渲染節日的氣氛,此習俗歷史悠久,盛行於明代嘉靖年間。

相傳戚繼光赴閩平倭患大捷全勝,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節,福州百姓爲歡迎凱旋之師,將家裏的貴重物品擺在門口以示慶賀。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擺設品也多爲古塔的模型,故稱“擺塔”。宋代詩人謝泌在《福州即景》中所描畫的繁華剪影:“城裏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正是對這一景象的寫照。

舊時擺塔,農家兒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點燃,火光四照,盤詩賞月,互相娛樂。城內人們購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並有燭臺、花瓶、香爐等陳列展出,供人觀賞。富貴人家有的在廳堂搭架“擺塔”,少則三層桌,多則十層桌,最高層擺以泥塔或鐵塔,低層陳列一雙秧盆,青蔥吐綠,以示豐收。中間各層則排列歷代名人和戲曲人物,整個庭院燈燭輝煌,增添佳節氣氛。

此外居民們還可以在室外舉辦“擺塔”活動,以瓦片、石塊等擺出各種自然景觀。過去擺此類景觀多是模仿福州城內鰲峯頂的景勝,故又稱“擺鰲山”。兩者區別就是前者在室內進行,後者在室外進行。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斷多年的中秋擺塔又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老福州家庭都逐步恢復這一習俗。過去擺塔象徵多福多旺,現在擺塔除了紀念戚家軍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此外把塔擺的越高,還寓含着步步高昇的意思。舊俗新過,傳統文化民俗應該發揚光大。

鯉魚餅

“鯉魚餅”是福州中秋節的另外一種特有的習俗。“鯉魚餅”有兩種寓意,一種是鯉魚放生,含義是“放子化三千”,祈求多子多孫,一種是象徵鯉魚跳龍門,指爭取將事情做好、做成功,也反映了福建人的一種拼搏精神。

早在解放初期,中秋期間,外公外婆都要買鯉魚月餅送給外孫、外孫女。中秋那天,胸前掛着鯉魚月餅的小孩子就會滿街跑,向人炫耀。不過這種掛式月餅要到明年才能做出來。

福州老人對鯉魚月餅頗有印象。鯉魚月餅有兩種,一種是圓形的,上面印着鯉魚的圖案。這種月餅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用不同的材料做成大小不同以及鯉魚圖案各異的月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