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41W人 

她困惑了:“我覺得小時候孩子調皮啊,大家讓着他些是很普遍的現象啊,但是關鍵是,我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有道理,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啊?誰能告訴我正確的教育方法呢?”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還記得電影《後會無期》嗎?影片裏王珞丹飾演的蘇米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當這句話輕輕地從蘇米口中吐出來,仿若自言自語,卻飽含着深深的無奈。

網絡時代的好處是,資訊無處不在,唾手可得,網絡時代的壞處是,資訊太多,以至於我們難分對錯,難以取捨。所以很多媽媽(包括我自己)纔會有這樣類似的困惑吧。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第2張

請問,我的孩子怎麼了?

還有朋友問:“我們家小侄子,上了一年小班了,可老師還是反映他不聽話,自由散漫,怪家長沒教育好,你說怎麼辦呢?”

我的回答是:“幫不了。”

說真的,我充其量也就親自帶過一個孩子,對於別人家的孩子,我真的沒有太大發言權。

你們看哦,我這會兒能想到的,有關一個孩子調皮的原因,就有好多。也許是因爲父母陪伴的少,一個人玩習慣了沒有集體觀念,也許只是因爲天性活潑坐不住,又或許是某些原因,孩子對幼兒園有排斥故意調皮……或許還可以有很多別的原因,我不是元芳,我真不知道怎麼看。

這個時代,網絡上多的是各種各樣的雞湯,看似有道理,認同過,唏噓過,轉發過,對於提高執行力卻絲毫沒有用處,有人形容這些爲“正確而無用的”道理。

只是通過表述孩子某一個外人看到的現象,是遠不足以判斷這個孩子爲什麼會這樣的。我們不是孩子的家人,既不知道人家怎麼當媽的,也不可能替別人當媽不是嗎?再說,對我的孩子有用的一套,對你的孩子也未必一定管用啊。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第3張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我想說,“我的孩子怎麼了?”這樣的問題,實在是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回答纔是啊。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瞬間,或親暱?或衝突?我們與孩子的親子溝通模式,是溺愛?是包容?是對抗?我們的孩子如何迴應我們?是平等?是退縮?是威脅?孩子萬一出了問題,我們是怎麼處理的?是責難?是明理?是包庇?

也許因爲教師的身份,看多了初中孩子的家長,紛紛無奈地向老師吐槽:“我的孩子在家裏挺乖的,怎麼會在外面打架呢?”“我的孩子回家也不說話,問他也不吭聲,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老師,你幫忙多管管我的孩子吧,我真管不了他了。”

每每聽到這些,都覺得好心酸。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是你的孩子,你卻不懂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是你的孩子,你卻不懂我,而是你明明不懂我,卻並沒有想要去了解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明明不懂我,卻還是沒有想要去了解我,而是你不僅不想去了解我,你還總是令我傷心……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第4張

怎麼辦呢?

個人認爲,那些教導我們“愛的教育”的文章,那些脾氣暴躁的家長看了也未必就能做到,而警告我們“你的孩子你不好好教導,總有一天別人會幫你教訓”的文章,也未必能入那些寵溺孩子的家長的眼。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第5張

1、那我們還要不要看那麼多道理呢?

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曾經描述自己寫稿的經歷,他說,他會花費好幾天的功夫,去查閱有關內容的儘可能多的資料,在投入閱讀的過程中,突然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靈感迸發而寫出自己滿意的文章來。

矮油我想說,帶孩子的事上也是一樣啊,壞事的永遠不會是因爲某篇文章,而是因爲我們的不思考。畢竟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女人都是“蘇米”。

比較包容的閱讀態度是:不偏信,不偏激;不排斥,不迷信。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獨特的相處模式,我們與我們的孩子合適的相處方式,都是在孩子出生以後,日復一日磨合而來,一步一步走下去,我們纔有了我們自己的判斷。既然不能保證絕對正確,那麼,至少保持隨時的覺察和反思吧。

2、拿起筆來記錄吧

某種意義上說,道理“沒用”,執行力纔有用。讓那些“無用”的道理有用起來,需要一個關鍵詞:“去做。”

我的經驗是,只有那些對於我們自己的關照,覺察,記錄,思考,才能真正促使我們去改變。

我從孩子出生開始,一直有記錄的習慣。

哪怕一次有趣的對話,一個字一個字記錄下來。哪怕只是記錄某年某月某日,孩子拍皮球連續拍了三個,某年某月某日,經過多少時間的練習,連續拍球超過20……諸如此類雞毛蒜皮,事無鉅細。後來整理這些記錄,寫成了《做只快樂的蝸牛吧》,《換個方式與孩子說話——-交流的樂趣》《宿墨、雞屎及別人家的孩子》等幾十篇文章。

記錄的原則只有一個:不求“生動”,只求“真實”。我慢慢感覺到真實記錄的意義遠重於說教和煽情。如果很累,就只記流水賬。

回過頭去看,每一次的記錄都值得紀念。在心情煩躁的時候,看到小時候記錄的那些可愛的童言無忌,忍俊不禁;在孩子偶爾鬧情緒的時候,看到以前某一次他的貼心舉措,會意識到孩子偶爾的鬧情緒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那並不是常態。

信我的話,試試看,和我一起記錄吧。這是給自己的一份大禮。

有人說,這世上所有的堅持都是因爲熱愛。但熱愛哪裏來呢?專注和投入才產生熱愛啊。對嗎?

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經,爲什麼還是搞不定自己的孩子 第6張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明明“那麼近”,搞不好,卻又成了“那麼遠”。

今天動筆寫稿前,我對孩子說晚安,孩子輕聲對我說:“媽媽,我喜歡我的小云朵枕頭,我也喜歡你。媽媽,我喜歡你。”

孩子特地重複了一遍“媽媽我喜歡你”。我想,每一個媽媽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暖在心頭。

龍應臺寫過一篇《目送》,我們目送孩子遠行。如果終會有那一天,希望我們的心不遠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