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我不會給你貼上“口吃”的標籤

本文已影響2.12W人 

寶貝,我不會給你貼上“口吃”的標籤

“最近絲瓜說話老重複,口吃了可咋辦?”

下班回家,奶奶跟我反應了一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關於絲瓜的語言能力問題,說話結巴,有口吃的問題,我簡單聽了下奶奶的描述,弄清了根源。

寶寶說話“口吃”啦?

據奶奶描述,絲瓜的口吃主要表現在,比如看到樓下有好幾只貓咪,他便興奮地指着大叫:“那,那,那裏有貓貓,花花貓貓,黑貓貓”。

以我對絲瓜的判斷,這根本不是口吃嘛。我從六個月就開始給絲瓜講故事,到現在已經看了近五十本書了,他對繪本的理解能力十分不錯。而且跟我在一起時,我也沒發現這個毛病。所以,我推測:絲瓜的口吃現象是因爲“語言能力滯後于思維發育”。簡單來說,就是寶寶的理解能力強了,但語言表達能力還跟不上。

當他看到喜歡的、新奇的東西,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思維速度搶在了口頭表達前頭,話說到一半就忘了說什麼,這時候重複某個音節或詞語是爲了趕上思路,於是就變成了磕磕絆絆的“口吃現象”。

當然,口吃的原因不止這一種,有的孩子可能因爲一次學習太多新詞而口吃,有的孩子因爲緊張興奮激動等情緒影響而口吃,這在學語期都是很正常的。

寶貝,我不會給你貼上“口吃”的標籤 第2張

絲瓜媽這麼應對:

首先,彆強調。

除了不能斥責,也不要總在孩子面前說“不要重複,不要這這這,那那那!”認真聽完孩子講話,不要急着幫他說出來。等他說完了,用你的身體語言告訴他,你很喜歡聽他說。

其次,慢慢說。

平時跟孩子說話放慢語速,如果大人的語速過快,孩子勢必也有模仿心理。爲了跟上大人的節奏和語速,孩子就容易出現口吃現象。試想老家湖南的絲瓜奶奶,操着一口語速極快的塑料普通話,絲瓜想要跟上節奏實在不容易。

最後,多溝通。

多跟孩子溝通是最重要的一點。怎麼個溝通法?溝通不是今天教孩子說“爸爸”,明天教孩子說“daddy”;溝通也不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看一堆早教的碟片。

溝通需要我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說話,對孩子咿咿呀呀的兒語要給予積極的響應。

溝通需要我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如孩子熟悉的玩具、家居物品),讓孩子感知周圍的環境,引導孩子產生表達和交流的慾望。

寶貝,我不會給你貼上“口吃”的標籤 第3張

關於溝通,我給絲瓜奶奶的指引是:

換尿布時,跟寶寶說:我們換尿布吧,換了尿布屁屁舒服了。

喂東西時,跟寶寶說:吃米糊了,米糊好好吃。

總之,儘量把生活中經歷的事情,放慢語速、用簡短的句子說給寶寶聽。

跟學說話時期的寶寶溝通TIPS

☆ 一定要把詞語和物體或者動作聯繫起來,而不要撇開語境獨立教詞語,這個對寶寶來說是毫無意義的。比如,指着杯子說“杯子,這是杯子”,搬凳子時就告訴寶寶這是“搬”,兩個人一起就是“擡”。基本原則就是:說任何詞語的時候都要指向這個人或物體,這個是語言啓蒙的關鍵點。

☆ 別認爲寶寶小就不懂你說的話。在他可以說出很多字或者能夠說話之前,他懂得東西比你猜想的要多。你不妨試一下,你跟他提起放在房間另一側的某個他喜歡的玩具,如果他做出反應,朝着玩具方向看,那就意味着他明白你在說什麼。所以,爲了增強他的理解能力,要儘量跟他多說話。告訴他周圍發生的事兒,尤其是在洗澡、換尿布、吃東西時,語言簡單而明確。

☆ 用明確唯一的詞語表達同一件物或事。在孩子咿呀學語的階段,他們對詞彙的接受被動而簡單,如果大人用不同的詞彙表達同一件物品,他很可能詞彙混亂。所以,當你告訴孩子“這是餐椅”下一次就不要變成“這是飯桌,餐桌”。

絲瓜媽媽說:

在寶寶正努力學習語言、學習說話技能的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無休止的糾正錯誤,也不是故意採取寶寶說話的語態,更不會給他貼上“口吃”的標籤。而是使用簡單、明確的詞語或句子,多跟他溝通,孩子的說話技能,在和大人的溝通中逐漸提高。說不好,沒關係,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

孩子說話竟然口吃了!這可能只是孩子語言發育滯後于思維了,千萬別給孩子貼上“口吃”的標籤,你只要這麼做就行了。

-End-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