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風俗作文

本文已影響1.9W人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同地區的人們有着自己特有的祭祀風俗,下面是整理的關於中元節的風俗作文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第一篇)

中元節就是傳說中的鬼節,在農曆的七月十四,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盆會,民間俗稱鬼節。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人跡可至的地方吃東西。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裏以誦經做法等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他們爲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我們家在這一天忙的不可開交,點油燭、燒香、拜祭先祖、放鞭炮、燒紙錢。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對先祖的懷念,是一種對美好願望的寄託。據說鬼魂在陰間是看不見東西的,所以要點油燭爲他們照明;燒香、燒紙錢則是給他們的禮物,希望先祖們能在陰間過得幸福,什麼也不缺;放鞭炮則是迎接、送回鬼魂的方式,放鞭炮時會發出很響的聲音,表達我們對先祖的熱情。

有些人說鬼魂、陰間根本就不存在,這種祭拜純粹是一種迷信;也有人說如果不祭拜,遊蕩的陰魂會生氣,會上門找麻煩。我認爲中元節的祭拜是一種信仰,是人們對美好意願的一種寄託。現在,在中元節祭拜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有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中元節的存在。我覺得,這種習俗是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爲後人的我們應將這種文化繼續傳給我們的後代。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第二篇)

老師說七月半也叫“鬼節”、“中元節”,是人們祭祖祭拜先人的一個節日,也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七月半是在七月十五。可是我很懷疑老師的話,因爲我家的中元節是從七月初九開始的。在七月初的時候,我們家就會開始爲七月半鬼節做準備——寫包。我老是記不住該怎麼稱呼逝世的姥姥、爺爺他們,這時候媽媽就會耐心地教我。說在寫包的時候,稱姥姥爲曾祖,稱爺爺爲祖考,結尾爲老大人,若是女性,則結尾稱呼爲老孺人。寫了包之後就是數紙錢裝包、封包。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會開始做其他準備。如,將八仙桌擦乾淨,倒乾淨香爐裏面的沙子和香灰,買好過節用的紙錢、紙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在傍晚時分,我家會將八仙桌擺在堂屋的正中間,香爐倒上一些沙子擺在桌面的上方處。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處則分別擺上一條長凳。在桌子正對大門的那一方,會在桌子腿上方繫上一面方正的步,我們如果要燒紙錢,就要從布的兩側遞到桌子下的盆子中。等到準備完畢,吃過晚飯、洗過澡我們家就會由爸爸帶頭引着我們去外邊“接客”。爸爸的手上會拿着幾支香燭、一些紙錢,一邊走,一邊嘴裏唸唸有詞,似乎是說“XXX接您回來看看”之類的…… 等走到一定距離後就會開始在地上或小土堆上插上香燭,然後點鞭炮。鞭炮點過後,我們就要鞠躬拜祖。回到家,吃些瓜果,這第一天接客就算完成了。而這個夜晚,八仙桌香爐裏的香不能斷,要一直燃到第二天。第二天,則是接待來過節的親戚和“送客”。這一天,在八仙桌上要擺上小茶杯,不時地祭上熱茶水。在祭過之後,我們要喝完茶水。而且,在這期間,我們不能碰到長凳。在中午,我們家一貫的習俗是吃麪條,媽媽做的麪條很好吃,尤其是臊子,特別香。就連不愛吃麪的我,在這一天都會把碗裏的面吃光光。到了下午四點時候,媽媽就會開始做晚飯;而等到四點半或五點的時候,親戚們就會派幾個人帶着各家寫好的包或紙箱,帶到接客插香燭的地方開始燒包。之後就是等待先人將八仙桌上所祭上的飯菜“吃完”,接着我們則撤掉桌腿上系的布,撤掉香爐,圍着八仙桌開始吃飯。飯畢,親戚會回家去爲他們家的中元節做準備,而我們家則會再次擺上香爐,祭上瓜果,等到祭完,這個中元節纔算是過去了。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 第2張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第三篇)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還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綵,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大致可分爲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爲主的普度稱爲“街普”,以市場爲主的普度稱爲“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爲“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爲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爲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後,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

現在,中元節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爲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 第3張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第四篇)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四,是鬼節,又叫孤寒節。關於這個節日的由來,連我的父輩也說不出來,看來是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大家都已經忘記它的來歷了。

曾記得,小時過這個節,家裏都做饃饃(和餃子的做法是一樣的,只不過餃子用的是麪粉,饃饃用的是粉)。那是一年才做一次的,我們姐弟幾個是高興得不得了的。母親還沒做好,我們就已經圍得團團轉了。親只好把我們支開,就叫我們去摘稔子。於是我們就約了一大羣"猴子"(也是被家裏支開的),浩浩蕩蕩向山衝去,笑聲就在山谷裏迴盪。

到了晚上,我們就跟着大一點的孩子去吹笛子。笛子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也不懂是什麼調,只是亂吹一氣,心裏就是覺得高興。夜深了,要回家了。在回家之前是一定要把自己親手製作的笛子砍掉的。至於爲什麼要把笛子砍掉,父親也說不清楚。他只是說這習俗大約是起源於西楚霸王的時候,和出征什麼有關的。是不是出征前吹笛子祈求凱旋歸來,那就不得而知了。

回想小時候,再想想現在,覺得人世恍惚了,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唉,想想也怪沒勁的。

中元節的風俗作文 第4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