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本文已影響8.22K人 

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甚至要開燈入睡;因爲怕黑,不敢上廁所,所以不願意喝水……一點點黑暗都會讓他哭鬧不止,驚嚇不休。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甚至要開燈入睡;因爲怕黑,不敢上廁所,所以不願意喝水……

一點點黑暗都會讓他哭鬧不止,驚嚇不休。

在孩子的小腦袋裏,黑色隱藏了太多未知:

牀底下是不是藏着青面獠牙的怪物,會跑出來把我吃掉?

衣櫃裏、窗戶後面會不會有個穿黑衣服的巫婆/魔鬼?

會不會有老鼠突然爬到牀上來?……

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多大的孩子纔不會怕黑?

其實“怕黑、怕鬼”在小孩子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國外心理研究者對一些兒童訪談後發現,4-12歲怕黑的比例高達73.3%。8-12歲怕黑比例爲79.4%。

告訴孩子不用怕、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屋子裏鍛鍊膽量,顯然都不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膽子大點呢?

國際教育機構研究證明,孩子怕黑不是天生的,而是發生在初步接觸社會並漸漸懂事後。可見,孩子怕黑是因爲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響。

聽了一些故事,看了一些動畫,有些妖魔鬼怪鏡頭總是在黑夜出現,在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催化下,黑的場景就變得更加可怖,孩子的認知裏就會把妖魔鬼怪與黑夜掛鉤。

應避免給孩子看恐怖、怪異的電視節目,也不要講妖魔鬼怪的故事,不讓孩子陷入不必要的恐懼。

如果孩子想到妖魔鬼怪的畫面,我們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事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是講一些勇敢溫暖的故事,用天使和精靈的童話轉變孩子對鬼怪的印象,把黑暗與快樂聯繫起來。

一步一步逐漸淡化孩子對這些恐怖體驗的記憶,直到孩子不再想起或不再害怕爲止。

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第2張

或者,解決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它。

我們可以巧用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把害怕的東西說出來或畫出來。

可以問孩子:在你心中,黑暗與鬼怪是什麼樣子的呀?

最好是用具體形象的提問,比如,黑暗中的鬼的鼻子、眼睛長什麼樣子呢?他有頭髮嗎?他們是怎麼說話的呢?一番形象的討論之後,可以讓孩子根據描述畫出來。

在孩子畫畫的過程中,他發現原來黑暗中的鬼長成這樣啊,也沒有那麼恐怖,有時候還挺可愛的。

下次提到黑暗與鬼時,寶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描述或畫畫作品,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對於孩子而言,“黑”其實是一個很具體的東西。

不妨用遊戲來讓孩子有更直觀的感受和理解。真正理解了,恐懼自然也就消退了。

我們可以嘗試跟孩子一塊在黑暗中做一些遊戲,增加現實真切感。

讓孩子在黑暗中尋找到某件傢俱或者他心儀的物品,增加孩子的觸摸感受,熟悉黑暗中的物體,這樣就會與黑暗中的物體慢慢建立親和性。

當他害怕時,開燈給他看看牀底下是沒有怪獸的。

我們還可以鼓勵孩子玩影子游戲:用手做各種類似動物形體的影子給他看,並教他學着做。

孩子會發現,原來光能投出影子來,然後進一步解釋“影子”這一科學現象。下次就不會指着牆上的黑影大叫“有怪物”了。

但是,有些成年人會拿黑暗來嚇唬孩子,這是導致孩子怕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第3張

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孩子將皮球踢在了電視機屏幕上,還顧及自己的“小面子”不肯認錯,於是,朋友就習慣性地把“關黑房子”當做懲罰孩子的方式。這樣孩子無形中就把“黑暗”和“懲罰”聯繫了起來。

而我家寶寶看到這幕後,也在晚上有睡中驚哭的狀態。

的確,我們小時候,但凡淘氣犯錯了,大人們只要一說關小黑屋、天黑了會有大灰狼來捉你,孩子立刻就不敢吱聲,但其實心裏卻對這些開始恐懼。

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多方的呵護,內部最重要的是家庭和諧的關係和氣氛。

安全感強的孩子,會願意自主自發地去獨立。

而從外部環境來說,應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負面影響的恐嚇與威脅。

對於一些安全感比較薄弱的孩子,不必太強求,給他一個心理的適應期。

在孩子還沒有睡着之前,在離牀較遠的側面給孩子開一盞小夜燈,注意不要讓光源直接對着孩子,等他睡着了就把燈關掉。

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可千萬不要貪圖省事而讓燈光陪孩子大半宿。

我們自己也曾是孩子,我們小時候也都怕黑過。

不開燈就不睡,怕黑的寶可咋辦 第4張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其實也不敢一個人睡覺,但現在已經不再害怕它們了,我們如何克服了這個問題,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他並不是世界唯一害怕這些事物的人,恐懼的心理便會得到克服。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要強迫孩子短時間之內改過來,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與信心。因爲大多情況下,隨着孩子生理和心理髮展的逐漸成熟,這些恐懼現象都會好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