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的完美寶寶 還算是自己的孩子嗎?

本文已影響1.04W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七醫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預科的王奕權副主任醫師從基因技術、社會學、倫理學等層面進行了分析。

“定製”的完美寶寶 還算是自己的孩子嗎?
網絡配圖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七醫院)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預科的王奕權副主任醫師從基因技術、社會學、倫理學等層面進行了分析。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誰都想生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其實臨牀上爲了實現優生優育也採用了一些基因技術,比如產前檢查中的基因篩查,可以明確胎兒患某些先天性疾病的風險,從而儘可能減少對父母與孩子的傷害。要是能通過更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將把關的時間點前移,或許可以將對父母和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果純粹從預防疾病來看,其實大家都能接受,主要還是擔心技術越來越進步,以致破壞“自然法則”,將來的某一天可實現“定製完美寶寶”,而享受高精尖技術必定得支付高昂的費用,那麼就會牽涉到社會公平。

從社會倫理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家長孕育下一代的底線是生一個自己的孩子,遺傳學看來,孩子的基因主要來自父母,如果一個孩子的基因跟父母的差異很大,從倫理上來說這孩子已算不上是這對父母的孩子,試問有多少人願意接受花費重金和精力生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呢?更何況,基因編輯技術存在的風險不可預測,因此,相信絕大多數人會理性、慎重選擇。

另外,王奕權覺得,對於遺傳疾病,大家也不必過分悲觀,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都是各自獨有的存在形態,社會本來就需要生命多樣性的存在。就拿精神疾病來說,梵高有精神病,假設在他出生前被消除了精神病基因,或者出生後做基因治療,還會有畫向日葵的梵高嗎?所以,在如今還沒有辦法能很好地事先消除疾病的情況下,請大家坦然面對,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意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