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本文已影響2.92W人 

產後艾灸調理 少乳

乳汁分泌於產婦的精神,情緒和營業狀況,休息都有直接關係。中醫認爲產後乳汁少多因素體虛弱或生產時失血過多以致氣血虧虛,乳汁化源不足;或情志失調,氣機不暢有關,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調整氣血,疏理氣期使得乳汁正常分泌。

艾灸穴位:脾俞、膻中、乳根、期門、內關、合谷、少澤、足三裏。

灸法:點燃艾灸,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釐米處,溫和施灸,每次艾灸5-15分鐘,每日1次。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產後艾灸調理 腹脹

有一些新媽媽產後還會出現胃部不適和腹脹的症狀。這是因爲產後胃液中鹽酸的分泌減少,胃腸肌張力及蠕動力減弱。再加上產褥期臥牀時間多,缺少運動。腹直肌及骨盆底肌鬆弛,腸蠕動減弱,也容易發生便祕。

艾灸穴位:天樞,大橫,大腸俞,支溝

灸法:艾灸時每穴灸15分鐘,每天一次,爲增加效果,可以使用隔姜灸,方法和穴位同上,這樣可以增強調節作用,更快緩解症狀。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第2張

產後艾灸調理 外感

孕婦分娩時由於產創和出血,以及臨產時的用力過度,耗損氣血,使產後抵抗力減弱,所謂“百脈空虛”,稍有不慎則容易感受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易於感受風寒溼邪侵襲,出現惡風寒、噴嚏、流涕、發熱、咳嗽等風寒表證,甚至出現畏寒喜暖,食少便稀,倦怠少動等寒凝血瘀證症狀。

艾灸穴位:肺俞、大椎、風門、風池、至陽。

灸法:用點燃的純艾條在背部的肺俞、大椎、風門、風池、至陽穴區域進行懸灸,能溫陽逐溼、祛風散寒、行氣活血,提高產婦抗風寒能力,改善寒凝血瘀症狀。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第3張

產後艾灸調理 肥胖

產後肥胖的發生與肌體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由於攝入熱量多,而消耗少,使過多的熱量轉爲脂肪儲存在體內。代謝過程是受神經、體液系統調節的,當性激素分泌異常或功能紊亂,使肥胖的發病率明顯提高。

艾灸穴位:脾俞、腎俞,神闕,關元、子宮,足三裏、三陰交。

灸法:用點燃的純艾條在背部的脾俞、腎俞,腹部的神闕,關元、子宮穴和小腿的足三裏、三陰交穴區域進行懸灸,艾灸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調整機體的脂質代謝,亦可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使卵巢功能改善,月經規律來潮,使產婦的內分泌系統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第4張

產後艾灸調理 惡露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後,當胎盤完全剝離,自宮腔排出,有利於子宮的復舊和產婦身體的康復,有利於乳汁的分泌。

因此,惡露的正常排出,可以看成是女性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的有益於肌體康復的生理現象,是肌體自身的一種生理保護性反應。

一般情況下,在剛分娩後的幾天內,惡露顏色較紅,量也與月經相似。

以後顏色逐漸變淡,量也逐漸減少,一般在產後1個月內惡露會消失。若產婦子宮復舊不全,則會出現惡露量增多,持續時間延長。

艾灸穴位:子宮穴,關元穴,次髎穴。

灸法:子宮、關元兩個穴位用雙眼艾灸盒灸,次髎穴用艾灸罐灸,每次每個穴位40分鐘,一天一次。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第5張

產後艾灸調理 腰痛

經常會聽到產後媽媽說腰疼,感覺要斷了似的。妊娠後,隨着胎兒長大、準媽媽的腹部逐漸向前突出,重心前移,腰部肌肉張力增加。

產後,重心又恢復到孕前狀態,但關節、韌帶卻還在一段時間裏處於鬆弛狀態。此外,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後的運動都會相對減少,腰部肌肉疲勞後產生的乳酸會在局部堆積,從而產生疼痛的感覺。

艾灸穴位:腎俞,委中,命門.,腰夾脊,阿是穴(痛處)。

灸法:選好穴點後,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穴位或患處,約距離皮膚2-3cm處進行燻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爲宜,一般每次10-15分鐘,至皮膚紅暈爲度(溫和灸)。

【產後艾灸調理】產後如何用艾灸調理恢復 第6張

相關推薦

[宮寒要怎麼調理 關於宮寒,這些你都知道嗎?]

[產後手腳冰涼怎麼調理 中醫調理法推薦給你]

[產後手腳冰涼按摩穴位 老中醫說這些穴位效果很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