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二了,這麼逗孩子

本文已影響2.61W人 

昨天晚上親子時間,喆同學開始角色扮演:“媽媽,我假裝是趙××,你假是××的媽媽,好嗎?”我答:“好啊好啊。”小傢伙很快進入角色,十分投入地跟我講,今天在幼兒園,趙××因爲什麼事被老師批評了,趙××和別人分享什麼好東西了,趙××希望媽媽明天第一個去接他……

昨天晚上親子時間,喆同學開始角色扮演:“媽媽,我假裝是趙××,你假是××的媽媽,好嗎?”我答:“好啊好啊。”小傢伙很快進入角色,十分投入地跟我講,今天在幼兒園,趙××因爲什麼事被老師批評了,趙××和別人分享什麼好東西了,趙××希望媽媽明天第一個去接他……

有當天發生的事實,也有他對我的期待,比如希望我能早點去接他。

突然,我腦袋抽瘋,想逗逗他,一句話未經考慮脫口而出:“快讓媽媽抱抱,媽媽最喜歡趙××了,其他小朋友我都不喜歡……”

話還沒說完,喆同學就開始大聲嚷:“我討厭媽媽!”

我沒反應過來,還想抱抱他:“爲什麼突然討厭媽媽了呢?”

喆同學聲音更大了:“就是討厭媽媽!媽媽說最喜歡趙××,不喜歡我!”

我突然明白:他雖然喜歡角色扮演,但思維還不會轉彎,雖然他主動說自己是趙××,當我說喜歡這個小朋友,他直線思維,就覺得媽媽不愛他了。

我趕緊道歉:“對不起,媽媽不應該那麼說,媽媽最喜歡喆喆了,現在可以原諒媽媽了嗎?”

小朋友顯然內心極度不安:“不原諒,我現在不想笑,我現在不開心!”

一直到睡覺,小朋友還氣鼓鼓:“我今天不開心,明天不去幼兒了,我討厭媽媽,我討厭趙××!”

晚上,喆同學睡得很不踏實,夜裏醒了兩三次,每次都是叫着坐起來,很生氣地打人——睡前的不愉快,一直延伸到睡夢中。

以前,對於逗孩子,我關注的比較少。昨天發生在喆同學身上的事,讓我意識到對於孩子來說,逗弄真真會嚴重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啊!

我太二了,這麼逗孩子

小區裏,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熟人相遇,寒暄過後,一方開始逗另一方的孩子。輕則捏捏小臉、硬搶着抱過來,重則一把搶過孩子里正在玩的東西或假裝要把孩子抱走,有的還特別欠抽地來一句“你媽媽呢?是不是不要你了?”

一個把什麼話都當真的小寶寶,看到大人搶走玩具、聽到媽媽不要自己,心裏的陰影面積有多大?

親戚朋友聚會,小寶寶往往成爲焦點,爲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喜愛,往往選擇用中國式示愛:

你爸爸更好還是媽媽更好?

媽媽生小弟弟/小妹妹了,不喜歡你了;

你這件衣服沒弟弟/妹妹的好看啊,快脫下來扔掉;

叫爺爺/奶奶,給你大紅包/吃糖/玩小汽車,不然只給別人不給你了;

今天跟我睡吧,我給你吃好吃的;

唱個歌/跳個舞吧,怎麼這麼怕羞啊,是不是課外班根本沒學會啊……

面對這些逗弄,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選擇配合,內秀的孩子可能就被嚇哭了。

中秋一個朋友帶兒子串門,因爲想嘗椰蓉餡兒的月餅,叔叔故意拿走不給,被氣哭了。其他大人又補刀:“男子漢爲一塊月餅就哭鼻子,沒羞沒羞,以後怎麼做大事啊!”

明明是一羣大人把孩子惹哭了,還要打擊人家三歲小朋友太小心眼。朋友是火爆脾氣,從廚房出來看兒子哭了,問明原因後,沒給親戚面子,直接把兒子抱回自己家,路上一邊走一邊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讓他明白想吃月餅和哭鼻子膽子小沒有任何關係。

遇到別人逗孩子,可以選擇我朋友那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對抗,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也可以選擇更圓潤的解決方法——

有人說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歡大寶了,當媽的要迅速和孩子站在一起,告訴大寶自己永遠愛他/她;

當有人讓孩子選擇爸爸媽媽誰更好,孩子手足無措時,可以笑着替孩子回答:“當然是爸爸媽媽一樣好啦!”

當孩子的東西被大人搶走,可以拿出別的物品轉移注意力,或馬上對寶寶做出反應:“寶貝,想給叔叔/阿姨要過來嗎?咱們倆一起去好不好?”

當有人說孩子的衣服太醜,我們馬上找出衣服上孩子喜歡的元素,讓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細節上;

當有人威脅不叫人就不給紅包,可以告訴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叫不叫人,要不要紅包沒關係;

當有人拿孩子愛吃的東西誘惑孩子,就讓孩子明白想要什麼,爸爸媽媽可以適當滿足;

當有人讓孩子唱歌跳舞背詩,可以蹲下來,問問孩子:“如果想唱就唱,如果不想,爺爺奶奶也不會生氣,他們最尊重小孩子了。”把皮球踢給對方,如果對方還不識趣,可以讓孩子反問:“爺爺奶奶先給我唱首歌吧!”

即便是沒有惡意的逗弄,帶給孩子的也絕不是快樂。所以委婉的拒絕會給對方一個臺階;當然,寶媽也可以找藉口讓孩子遠離“災難現場”。

最重要的,身爲父母也要注意,別像文章開頭的我那樣,自己犯二,大晚上惹孩子生悶氣。

如果覺得這些逗弄太大驚小怪,可以腦補一下:親朋友好友聚會,席間突然有人一本正經說“你們上週剛賣的房子,這周同戶型能多賣50幾萬”,當你懊悔不已,大家鬨堂大笑,說“逗你玩呢”。你會覺得好玩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