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或始於子宮 胎兒可以記住父母說過的話

本文已影響2.66W人 

芬蘭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胎兒大腦可識別外界聲音,且出生後仍能記住在母親子宮中經常聽到的語言。研究人員說,準父母跟胎兒說話或者唱歌給胎兒聽,將有利於孩子將來的語言學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胎兒大腦可識別外界聲音,且出生後仍能記住在母親子宮中經常聽到的語言。研究人員說,準父母跟胎兒說話或者唱歌給胎兒聽,將有利於孩子將來的語言學習。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33位懷孕女性志願者,在懷孕29周後到生產前,讓她們中的一半重複聆聽一個無實際意義但又近似芬蘭語發音的“tatata”數百次,並故意在發音時,讓這個擬聲詞中的音節稍有變化,甚至在其中混淆“atota”。研究人員解釋說,之所以選擇這個詞,是因爲它有三個音節,難以使嬰兒檢測到發音的微妙變化,給他們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

在胎兒出生後,研究人員再掃描測試了所有嬰兒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的嬰兒相比,出生前受過聲音訓練的嬰兒,他們的大腦能對這些特定的詞語產生比較強烈的反應,並能辨別詞語中的不同變化。同時,懷孕時錄音聽得越頻繁,對此反應就越強烈。

語言學習或始於子宮 胎兒可以記住父母說過的話

     “胎兒的大腦並不是白板一塊,在出生以前,他們已經學會辨別家人的聲音。”Minna Huotilainen教授說道,該研究顯示,嬰兒大腦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就已經開始適應聲音了。因此,父母應該意識到,胎兒也是能感覺到外面的世界的。建議準爸爸準媽媽多跟肚子裏的寶寶說話,或者僅僅和別人對話也可以。

6個月大的胎兒所具有的聽力

孕婦妊娠後期,胎兒會對較大的聲音做出反應,有時甚至會踢母親的肚子。以前,人們認爲胎兒無法自己感受聲音,當母親聽到較大的聲音後,會分泌一種叫做腎上腺素的興奮物質,這種物質通過血液、胎盤傳遞給胎兒,從而使胎兒對較大的聲音做出反應。

但是現在,科學家們否定了上述說法,他們認爲胎兒自身就可以對聲音做出反應19。

胎兒耳朵的構造(從外耳到內耳),大約在妊娠6個月時就已經基本發育完全,此時已經可以感受到聲音。8個月大的胎兒,就可以對音調以及音量的變化做出反應。

心跳聲對胎兒來說就是噪音

曾經有一段時期,非常流行給剛出生的嬰兒聽心臟跳動的聲音20。但是,像心跳這種連續不斷的、有節奏的聲音,對於胎兒來說,已經聽得夠多了,實際上就像噪音一樣,並不具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除了心臟跳動的聲音之外,肚子中的胎兒經常聽到的聲音還有母親的說話聲。母親在說話的時候,聲音從氣管傳導到肺部,再由肌肉、骨骼等傳導到子宮。但是,胎兒通過羊水所聽到的聲音,與在體外所聽到的聲音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也就是說,胎兒出生前與出生後所聽到的母親的說話聲音,從“音質”上講是不同的。

儘管如此,嬰兒在出生幾個小時之後,便可以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聲音。因爲,雖然“音質”不同,但寶寶對母親的說話方式、特徵已經瞭如指掌了。

對於胎兒來說,母親說話的聲音像歌聲

2003年,加拿大皇后大學的凱斯萊富斯基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找到30名懷孕8個月的孕婦,然後讓這些孕婦每天大聲朗讀同一篇童話,並堅持5~6周時間。等這些孕婦生產後,在產後的第三天,再讓母親和其他女性爲寶寶朗讀同一篇童話,結果寶寶顯然對自己母親的聲音更感興趣。

胎兒在母親的子宮中曾反覆聽母親朗讀那篇童話,胎兒已經記住了母親聲音的特徵。

有趣的是,在妊娠過程中曾反覆給胎兒朗讀童話的母親,當寶寶出生後,母親用哼唱的方式唱出那篇童話時,竟然也引起了寶寶的興趣,其反應和聽朗讀童話時完全一樣。胎兒認爲母親的聲音是有旋律的,像唱歌一樣,胎兒會記住母親聲音的高低、強弱、節拍等。

孕婦的聲音在傳達到胎兒之前,會經過氣管、肌肉、骨骼、羊水等的層層過濾,結果胎兒只能從聲音的強弱、語調的高低等輪廓性的特徵來記憶母親的聲音,他們區分自己母親的聲音還是其他女性的聲音時,也以這個總體特徵爲基礎。

寶寶可以記住聽過的音樂

已有證據表明,朗讀或者放歌給胎兒聽,胎兒能學習並且在嬰兒的時候再回憶一遍。從妊娠後期到生產的這段時間內,如果胎兒聽過某段樂曲,那麼出生後1歲左右時,他們還會記得這首曲子。

幾乎所有的寶寶並不挑剔音樂的類型和風格,他們只對胎兒時期經常聽到的音樂感興趣21。如果拿同種類型的其他曲子給寶寶聽,只要他們以前沒聽過,就不會表示出任何興趣。

寶寶在胎兒時期就已經能夠理解、記憶音樂了,而且,在母體中經常聽到的音樂,也是出生後他們喜歡的音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