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收購雅士利 掀開中國乳企併購潮的序幕

本文已影響1.56W人 

6月18日,蒙牛高價收購雅士利,掀開了中國乳企併購大潮的序幕。“蒙牛併購雅士利的成功,將拉開國內乳品企業強強聯合的序幕,未來國內乳企資源整合的動作也會更加頻繁。”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如此認爲。

蒙牛收購雅士利 掀開中國乳企併購潮的序幕

蒙牛收購雅士利,掀開了中國乳企併購大潮的序幕。在未來一輪兼併重組後,國內前十大奶粉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將達到70%,這意味着200多家乳企將有80%要被淘汰。

爲了不讓洋奶粉隻手遮天,蒙牛也開始“補奶”了。

6月18日,在工信部召開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的會議上,雅士利已經正式被蒙牛集團收購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一最終涉及金額將超110億港元,約87億元人民幣的併購交易,創造了國內乳品企業併購的最高紀錄。

事實上,自2009年中糧集團進入蒙牛後,蒙牛的創始團隊便逐漸淡出,“國家隊”中糧開始全面掌控蒙牛。而近年來,蒙牛一系列的資本運作似乎更加說明,國家正在對乳業下一盤很大的棋。

“這(蒙牛收購雅士利)還遠遠不是結束,只是未來乳業併購大潮的一個開端而已。”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對記者表示。

速度擴張捍衛實力

通過收購雅士利來彌補蒙牛自身在奶粉業務上的短板,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爲是此次併購的出發點。

數據顯示,2012年,蒙牛乳業實現收入360.80億元,其中奶粉收入僅佔1.6%。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伊利股份(600887,股吧)的奶粉及奶製品業務收入去年達到44.84億元,在總體營收中的佔比超過10%,兩者在奶粉市場上的差距可見一斑。

“通過此次收購,蒙牛可以補齊自己在嬰幼兒奶粉業的短板,雅士利大股東也能功成身退,不再爲食品安全、真假洋奶粉等煩惱。”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蒙牛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短板在嬰幼兒奶粉上早已是衆人皆知的事實。而據東英證券最新統計,2012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雅士利以4.3%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七,奶粉毛利率更是高達50%以上。通過併購來補齊短板,縮小與伊利之間的差距,無疑是一舉兩得之計。

但奶粉巨頭甚衆,蒙牛爲何會選擇雅士利呢?

宋亮分析道:就雅士利這兩年市場銷售情況來看,市場營銷這塊投入量很大,特別是二三線渠道已經做得非常透徹。此外,雅士利主要佔據南方市場,目前在廣東省潮州市和廣州市均建設有大型生產基地,這與蒙牛想把奶粉生產線以及產品向南方轉移的想法不謀而合。有這個因素在其中,選擇併購雅士利,會比選擇貝因美(002570,股吧)等其他奶粉企業更適合。

在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看來,蒙牛最看重的其實是速度。實際上蒙牛自己並不差錢,如果要開拓奶粉這塊業務,是可以自己開工廠的。此次收購涉及的幾十億,已經完全可以建兩個大型工廠以及鋪貨渠道了。但自己建設畢竟來得慢一些,沒有一兩年是完成不了的。因此蒙牛這次的出手,其實更多是要通過資源整合來捍衛實力。通過併購的方式,蒙牛可以快速實現奶粉業務規模和渠道的擴張。

而對雅士利來說,此前雅士利旗下奶粉品牌“施恩”被曝光是“假洋品牌”,而“三聚氰胺”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一時產品形象大打折扣;在近幾年的質檢當中,雅士利又頻繁登上質量黑榜。“對於雅士利來說,所承擔的壓力很大,退出前線之心也早已有之。因此雙方纔一拍即合。”宋亮對記者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旗下早已坐擁“愛氏晨曦”、“歐世蒙牛”兩個奶粉品牌,未來這三個奶粉品牌自己內部是否會產生摩擦呢?

對此,蒙牛方面對記者回應稱,將來三個品牌的市場發展主要是通過差異化來實現的。不同品牌針對的消費羣體、區域渠道有所不同,市場定位有差異化。未來蒙牛的奶粉業務將併入到雅士利的奶粉業務,奶粉業務將由雅士利的平臺來統一操作,而蒙牛將通過董事會進行管理。

市場整合諸多變數

不過對蒙牛來說,併購帶來的也並不全是好消息。

其中最大的變數,便是來自管理雅士利的“人”。

乳業營銷專家雷永軍指出,對於雅士利來說,其主要優勢就是其管理團隊。能否在收購後確保雅士利的管理團隊長期平穩是整合的關鍵。

對此,一位蒙牛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由於蒙牛對雅士利作出了團隊職位、公司架構、福利待遇、高管成員不變的承諾,估計半年內不會有大的變化。但蒙牛的問題是,直到目前對於奶粉業務仍沒有任何經驗和模式可以遵循。

事實上,這已經是短短一個多月來蒙牛進行的第三次併購之舉。只是併購這把“三板斧”是否真的能改變蒙牛自身的產品形象,從洋奶粉手中分一杯羹呢?

“買來的畢竟是別人的,要想做強還是要靠自己。”王丁棉對記者表示。他認爲,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在中國市場上牢牢佔據了優勢,僅多美滋、惠氏、雅培等幾個品牌就佔據了近7成的市場份額。而其中原因歸根結底是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品牌的“不信任”。如果單靠收購,蒙牛確實可以佔據國內奶粉市場一定的份額,但收購併不能樹立一個可信的國產奶粉品牌。因此,在進行商業運作的同時,蒙牛和其他國內企業應更加註重對於自身產品品質的提高,真正培育起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蒙牛自身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雷永軍指出,中糧兼併伊利後,蒙牛的年營業額與伊利有60多億元的差距,這是因爲中糧集團收購後把重心放在補課上,中糧戰略性的調整讓蒙牛原有的“敢闖”經營文化逐漸喪失。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蒙牛內部人士的認同。上述人士表示,現在蒙牛市場不能精細化,銷售團隊不夠專業,品項太多,整個銷售團隊不能全力來維護小品類的增長,導致最後大品類做得不精,小品類也丟掉了市場。

照測算,併購後雅士利公司將對蒙牛的EPS有增厚的貢獻,平均每年帶來10%以上的增長貢獻。併購後奶粉業務收入佔比將上升,預計達到集團收入的10%;稅後淨利潤佔比將達到25%。這或許纔是蒙牛想在未來市場上扳回一城時可以依仗的砝碼。

乳企何去何從

“蒙牛併購雅士利的成功,將拉開國內乳品企業強強聯合的序幕,未來國內乳企資源整合的動作也會更加頻繁。”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如此認爲。

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無疑與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在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活動日上的講話分不開。工信部相關人士公開表示將提升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集中度,鼓勵企業“聯誼”的態度,令衆多乳企都“打起了精神”。

工信部預期,在未來一輪兼併重組後,國內前十大奶粉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將達到70%,這意味着200多家乳企將有80%要被淘汰。此次整合的力度和決心可見一斑。

而這也是乳業內部人士共同的看法。宋亮也稱,考慮到此番工信部決心不小,未來併購企業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最終可能會有巨頭出現。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這四大乳企都將是成爲巨頭的優秀“人選”。而聖元董事長張亮也在其微博上表示:“中國市場最後的品牌不會超過十家,這個過程過去是靠自然淘汰,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是公衆公司了,併購重組會成爲常態。”

但與2008年至2009年中國乳業進入整合併購期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併購將主要是由政府主導推動。簡愛華認爲,在未來乳業併購潮中,將出現三類併購:第一類是大企業之間併購,大企業併購地方性企業;第二類是小企業之間的併購,國內有很多小品類的奶粉,之間會整合併購;第三類則是代工生產進口品牌,這將使得大量的代工生產商退出中國市場。

這對乳企巨頭來說也許只是一個新方向,但對中小乳企來說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行業兼併大潮中,三分之二的企業可能被淘汰、收購和兼併,國家政策更像是在‘扶大棄小’,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一位中小企業代表擔心道。

爲此,記者向工信部諮詢了相關問題。得到的迴應是:政府推動這個行業兼併重組,大家可能心裏都沒底,但此次的政策着眼點在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既有可能是大企業與大企業的合作,又可以是大企業與小企業、小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企業兼併重組的政策會遵循企業自願、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原則。而不是要企業馬上站隊,考慮自己是兼併還是被兼併。

對於政府主導下的乳業之間併購,宋亮表示,較高的行業集中度確實在規模化程度上有優勢,並且也有助於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證產品的安全水平。但是當前國內伊利、蒙牛等乳製品巨頭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充分信賴纔是國內乳企面臨的共同難題,在此背景下較高的行業集中度也未必能挽回市場信心。

此次收購潮中,龍頭企業雖然可以趁機擴大產能、擴大市場份額,但是龍頭企業能否真正“做強”、能否戰勝洋品牌仍需企業在質量方面做更深層次的努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