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本文已影響1.79W人 

媽寶男與媽寶女

男士A:34歲的他從小到大,吃什麼、穿什麼,考什麼學校,念什麼專業、談什麼樣的女友都是由“偉大的母親”代爲解決、代爲決定。

古人云:三十而立,三十歲上的A男士,工作外派二年,母親親自去爲他找了房,添置了各類生活家電,半年後母親去看他,家中電器還是原包裝未曾動過。風塵僕僕的母親不及休息,開始研究起說明書,負責起安裝調試。而好不容易倖存下來,能與他談婚論嫁的女性,在面對即將展開的婚姻之路時,生生被他的“媽寶”行爲嚇跑。

一個從婚宴、婚房、裝修、家電採購都決定不了,開口閉口“找我媽來吧!”的三十男寶,實在讓女方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女士B:36歲,兒子已到上小學年紀,爲人母的她不要說照顧兒子,就連自己的貼身衣物都仍要母親或婆婆代洗。

親生母親對她的愛是:包辦包容一切,只要能長大嫁個人過日子就行,婆婆對她的愛:只要能生個兒子,什麼我都能給你做好,不用你操一絲心。

家庭的愛,讓B女士成爲一位不懂人心、不體人情,遇事就好命令指揮別人爲自己服務,、以自己爲中心的“病態公主”。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第2張

愛要會放手

今天案例中的一男一女和“媽寶”的稱呼,常見於80後、早90的相親奇遇中,往往以奇葩異聞的性質出現在大家面前,而這其中的男女,基本都誕生於獨生子女政策時期,看似與如今的二胎時代已無瓜葛,可從上一代習得的家庭教育模式實際上仍在繼續產生影響。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可看案例中的男士A,從小到大不要說動手自理自己的生活了,就連動腦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都靠在母親身上;而案例中的女士B,在兩位母親的低要求和全代理中,完全沒有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更不要說擔起爲人母的責任。像A和B這樣的一男一女一旦爲父爲母,那父愛就是個“坑”,母愛就是場“水漩渦”了!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第3張

雖然,我們可以慶幸如戲文般誇張的“媽寶男”和“媽寶女”還不是遍地可見,卻也不能否認其規模不小的存在性,這也是今天將其引入“育兒”主題進行分享的原因。觀察那些一個寶貝或倆個寶貝的家庭,發現不少父母們仍是習慣將全部注意力和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愛過頭,不懂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動手,舉着一面“愛孩子”的紅旗,做下許多阻礙或不利孩子成長的事。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媽寶”對現在的父母可能是一則笑談,一段趣聞,但相信當初的父母在孩子培養計劃中,也沒有一位父母會有“媽寶”這樣的“長遠目標”。防患於未然,不想造就下一代的“媽寶”,家長們要從小、從現在就關注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第4張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嫌早

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有在許多事情上表現出要求自己來做,而他./她們的自信心與獨立性也已經開始萌芽。從這刻開始,父母們就要多加註意觀察,評估挑選出一些孩子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讓他/她們來動手。特別是一些屬於孩子生活上自己習慣方面的事情,更要以一種長期堅持的態度,鼓勵和幫助孩子自己做下去。

-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再有性別之分

傳統文化對當今的我們仍有影響,許多父母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會有性別上的區分。相信,生活中很大比例的男孩到了大學,自己的衣物還是有母親代洗代整理;而女孩只要是涉及一些電器方面組裝應用家務事,就會被劃出學習要求範圍內。在這,可以明確告訴各位家長:一個會自己清洗衣物、摺疊熨燙的男孩,他的未來並不會發展成“僞娘”,同樣,一個具有電器組裝應用能力的女孩,在她的未來也不會就是一個女漢子了!

世界對於我們會越來越小,以後的孩子們可能會在世界各個角落展開自己的人生。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會讓他/她更有自信,更有意志力,也更適應未來的生活趨勢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第5張

- 從生活瑣事開始,

家務活是遊戲學習,也是一種親子陪伴

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欲,讓他/她們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渴望嘗試一切。對於生活中那些孩子們不曾接觸的家務事只要適合,完全可以成爲一個學習機會和一場體驗遊戲。當家長面對孩子積極要求參與,基本可以做完的事時,就要會放手。甚至,父母還要多注意觀察,會主動引導孩子去發現身邊事情的趣味興。在孩子對一些能力所及之事熱情消失後,家長要能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去要求孩子自己動手,例如,分筷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書包、打掃房間的衛生等等。

- 信賴支持孩子

對於剛開始體驗動手做事的孩子,將事情弄錯搞砸正常不過,家長千萬不要因此就否定孩子,表現出等不及的樣子,或直接就去幹涉糾正,更有甚者選擇寧可自己做也不讓孩子動手。那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將孩子自己做事的興趣熄滅。。要知道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行動,才能促使寶貝更好運用智力、發展能力。孩子在每完成一件事情的處理過程後,無論成功與否,孩子都能從中取得一定的感受和經驗,而家長的教育或正向引導則就應適時結合在孩子的實踐行爲後。我們不會因爲孩子摔跤了,就不讓他/她們走路。推此及彼,生活中許多事都是孩子的第一步,家長要信賴支持孩子去走,去嘗試。

“媽寶”是怎樣煉成的? 第6張

將“媽寶”變爲“寶爸”或“寶媽”,只是文字上換個前後位,而生活中要做好爹媽,教養好孩子,則需要家長們付出更多努力與辛苦。

好爸好媽們,

爲了“未來的孩子們”再一起加把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