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疼還是假疼?別被孩子給忽悠了!

本文已影響8.87K人 

孩子因爲不想上學,在家裝生病,只要家長給孩子請假了,可以說“藥到病除”,馬上就活蹦亂跳的了,怎麼識別孩子高超的“演技”呢?

場景一

“媽媽,我肚子疼。”早上起牀時,李佳佳(化名,7歲,男孩,小學一年級)捂着肚子做出痛苦的表情。媽媽以爲孩子真的吃壞肚子,趕緊給老師打電話請假去醫院。

過了上學時間,媽媽要帶佳佳去醫院時,卻得到“我現在不疼了”的回答。之後,又有好幾次,每到上學時間,總是這疼那疼,等到父母給老師請完假,不去上學後,在家裏活蹦亂跳又沒事兒了。

“媽媽,我耳朵疼。”今年11月初,媽媽以爲佳佳是在裝,不想去上學,堅持把孩子送到學校。九點左右,老師給打電話說:佳佳耳朵疼的直哭。去醫院檢查,發現是中耳炎。於是請假一週,滴抗生素好了。

等到上學時間,又開始說另外一隻耳朵疼,要麼說其他部位疼。媽媽帶他去醫院檢查沒有異常。現在,媽媽真不知道佳佳是在裝,還是真的疼。

一些家長或許經歷過像佳佳類似的事情,即使沒有,我們也一定看到過一些綜藝節目選秀,選手說到自己的經歷,瞬間潸然淚下;或你身邊一定有過一個“人來瘋”,動作很是誇張……

這些人其實是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尋求注意型人格障礙或癔症型人格障礙,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誇張的行爲吸引注意爲主要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患病率爲2.1%-3%。家長們不必擔心,因爲隨年齡增長可逐漸改善。

1、父母和表演型人格產生有關?

表演型人格,這類人情緒外露,表情豐富,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嬌柔做作,易發脾氣,喜歡別人同情和憐憫,情緒多變且易受暗示。以自我爲中心,好交際和自我表現。對別人要求多,不大考慮別人的利益。也表現爲人格不成熟和情緒不穩定,常以自我表演,過分的做作和誇張的行爲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賴性特別強,自我放任,不爲他人考慮,表現高度自我中心等等。

那麼什麼原因導致了表演型人格的產生?

專家總結與早期家庭教育有關。比如父母溺愛孩子,使孩子受到過分的保護,造成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心理髮展嚴重滯後,停留在少兒期的某個水平,因而表現表演型人格特徵。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賴性,也可能是本類型人格產生的原因之一。

真疼還是假疼?別被孩子給忽悠了!

2、表演型人格的判定標準

表演型人格障礙診斷標準如下:一種過度的情緒化的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爲以下五種以上的特徵(含五種),將被診斷爲表演型人格障礙。

①在自己不能成爲他人注意的中心時,感到不舒服;

②與他人交往的特點往往帶有不恰當的性誘惑或挑逗行爲;

③情緒表達變換迅速而表淺;

④總是利用身體、外表等來吸引他人對自己的注意;

⑤言語風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細節的;

⑥表現爲自我戲劇化、舞臺化或誇張的情緒表達;

⑦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環境所影響);

⑧認爲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上的更爲親密。

3、如何治療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不都是壞的,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父母儘量早加以糾正。對於成人,爲了自身更好的發展讓身邊人更好的接受自己,最好加以改進。下面是有關表演型人格的三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 情緒自我調整法

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緒表達太過分,旁人常無法接受。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便是問自的親朋好友,聽聽他們對自己看法。對他們提出的看法,千萬不要反駁,要捫心自問,這些情緒表現哪些是有意識的,哪些是無意識的;哪些是別人喜歡的,哪些是別人討厭的。

對別人討厭的要堅決予以改進,而別人喜歡的則在表現強度上力求適中,對無意識的表現,可將其寫下來,放在醒目處,不時自我提醒。還可請好友在關鍵時刻提醒一下,然後從中體會自己情緒表達過火之處,以便在以後的情緒表達上適當控制,達到自然、適度的效果。

■ 認知行爲療法

治療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際交往上並且教會她們如何表達她們的渴望與需要。目前尚無較好的具體治療方法,但應持積態度進行矯治。

■ 昇華法

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藝術表演才能,我們不妨"發揮長處",讓她們把興趣轉移到表演藝術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積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昇華。許多藝術表演都有一定的誇張成份,爲了使觀衆沉浸到劇情中去,演員必須用自己的表情、語言去打動他們。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於表演藝術是一條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表演型人格全稱是“表演型人格障礙”,上文中我刻意避開了“障礙”,因爲人們一聽到“障礙”似乎都是不好的。

其實並不盡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不同的性格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如果所有人都千篇一律,未免太過於單調和可怕。希望我們能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表演型人格。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