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融入集體,家長考慮到這幾點了嗎?

本文已影響2.62W人 

一位家長問:“羅老師,請教您一下,我兒子學校組織春遊活動他執意不參加,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活動。他理由是老師規定了活動範圍時間等,限制了他的自由。到現在我還沒說服他。請問是該尊重他的意思還是強制要求他去。”

一位家長問:“羅老師,請教您一下,我兒子學校組織春遊活動他執意不參加,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活動。他理由是老師規定了活動範圍時間等,限制了他的自由。到現在我還沒說服他。請問是該尊重他的意思還是強制要求他去。”

讓孩子融入集體,家長考慮到這幾點了嗎?

我很理解家長的感覺。現在敢組織春遊的學校已經不多了,不去參加確實很可惜。我回復:

1. 先與孩子溝通,積極傾聽,瞭解老師說了哪些規定,他覺得怎樣限制了自由,如果讓他來組織活動,他認爲應該怎樣規定。這個過程中,可以讓他明白道理:爲了安全,必須有某些規定。

2. 仍然是積極傾聽。有時孩子說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理由,年齡小、性格謹慎的孩子,常常只因爲某個微小的顧慮而錯過自己也很喜歡的活動。所以確保您瞭解真實的情況,如果發現某些小擔憂,可以具體解釋。

3. 如果孩子比較小,儘量用一些細節讓他渴望去。不是哄騙吧,就是想辦法找個角度,讓他看到價值。

4. 家長不要過於努力說服或強迫,這樣的孩子通常你越是勸說,他越會堅持的。實在不想去當然可以,這是玩,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大事。事後給他看同學玩的照片,看時不要有那種“看你後悔不?我說的對吧?下次要去啊”的情緒,這只是確保他了解更多真實情況。有時,孩子自己的判斷是更準確的。

5. 反思平時給孩子多少自由度。也多讓爸爸和孩子玩。爸爸的玩法更強調權威,和媽媽的不同。

家長看到我的回覆後說:“好的,孩子爸爸基本因爲工作原因沒管過,現在又長期在國外。我怕我帶的依賴性太重。他總是和小朋友交往的不是特別好。不夠大方。可能小時候太順着他。教育真是自我最大的反思。看您平時的微博也有很多啓發。”

我回復她:所以這些都有關係。孩子說的理由不一定是他真實的理由,那也許只是他認爲最能讓媽媽接受的一個理由。或許他是對交往方面有顧慮,覺得一旦自由的環境下,會沒有人和他玩的。您平時多在交往方面幫他提高,少干預控制,多給他機會自由交往,幫他提高各種能力,增強自信,鼓勵他幫助別人,欣賞讚美別人。家長說:“您的眼光就是"毒",可能真有這層原因,我仔細問問,謝謝謝謝!”

讓孩子融入集體,家長考慮到這幾點了嗎? 第2張

由家長的這個問題,我聯想到現在常常觀察到的一種情況——家長對孩子,從小就一直特別尊重他意見,給很大自由度,後來發現有一些問題。

比如:上幼兒園,不參與老師帶領的活動,不是因爲害羞或害怕,而是有自己的各種說法理由。上小學,也在很多方面與集體脫離,拒絕按照老師要求完成任務。

這些情況,當然都應該具體分析,有時,這是孩子有主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時,是孩子缺乏對權威的信任,只是被家長給了過多的自由度,卻沒有理解,我們除了考慮自己的好惡,還要考慮環境、集體等因素。

總的來說,現在比較民主的家長,與傳統的一味強調要聽話的家長相比,帶出的孩子更有主見、有想法。這是好事。但是,具體尺度的把握,也有必要給大家個提醒。

1

首先,我們自己的一些觀念或許需要調整。現在我們在媒體上接受到的很多觀念,是西方的崇尚個人主義的觀念,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仍然是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環境。我一直覺得,個人主義並非一定優於集體主義,各有各的淵源、歷史和特點,只是不同而已。我們教育孩子,是希望他既能發展自己的獨特性,又能與所處文化環境相協調。其實中國古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比如,內方外圓、和而不同等說法,就是說,自己心裏要有原則,同時要能學會與環境和諧相處。(當然中國的社會文化也在變化中,這是另一個話題。我覺得既不能復古也不能西化,只能發展出一箇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希望不會太差。)

孩子的成長,當然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但要隨着他長大,逐漸讓他學會考慮他人和環境的需求、考慮整體。比如,有時學校的某些要求,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或許不是適合自家孩子特點的最好做法,但從老師、學校的集體角度看,是最可行的、效率和效果最好的、最有益於全體學生的。這時,只要不是特別傷害自己孩子利益,我們就要儘量服從學校和集體的決定。其實在任何一個團體中也都是如此,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爲社會人時要學會的。這好比是,結婚了,爲了婚姻,你必然要失去一些單身時的自由。

估計很多小一新生家長,在孩子初入小學時,會發現自己這方面需要調整一下。

2

教育孩子,要考慮孩子的年齡,考慮不同年齡時他已有的信息和思維發展程度。我們常覺得孩子很懂事,說大人話,就忘了他的年齡。很多我們想當然以爲該懂的、已有的基本觀念,他不一定有。比如,當你無意中談論和老師不一樣的想法時,或許忘了他首先要學會尊重老師的權威性,要相信他未來可以跟老師學到很多東西,知道老師有很多值得他信任的因素,比如:學過教育學、有愛心和好的動機、有經過多年實踐的教育體系爲依託,等等。直率些講,我們自己有時也會以爲,在媒體上看到些關於教育的碎片式信息,就意味着我們比學校老師更懂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些方面是基礎、主幹,有些是枝節,分清主次、有先後,很重要。

讓孩子融入集體,家長考慮到這幾點了嗎? 第3張

3

給孩子機會和爸爸玩。爸爸的玩法與媽媽的不同。他們更強調權威,讓孩子跟從自己,學爸爸的做法。媽媽常是給孩子空間去發揮展示,然後欣賞肯定。和爸爸玩,無意中也讓孩子看到向別人學習的價值和必要。每個幼兒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和爸爸在一起,這是最天然的讓他體驗到變換角度看事情的機會,讓孩子逐漸嘗試接受別人的指導和建議。這些,都會幫他以後學會謙遜、肯向別人學習、能處理好同學關係等等。

4

做權威型家長,而不是做保姆。比如,你不必每頓飯都問孩子吃什麼,家長做什麼,他就吃什麼。有些事情一起商量,有些事情家長要堅持要求,比如你總要想辦法能讓孩子做點簡單的家務、該運動能去運動。大一些的孩子做了錯事,要嚴肅談話,保證孩子真的明白了、認同……現在很多媽媽把自己變得太弱勢,沒有權威地位,不能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孩子對自己說不禮貌的話,也不教育。家長太弱勢的結果,是孩子心裏積壓了狂妄與憤怒。在外面,他對老師等人,也難以尊重、信任。

5

不要過度保護,別總把孩子和環境對立起來。有些家長愛子心切,一心只關注孩子是否開心、舒適,搞得自己視野狹小,幾乎看不到他人和整體了。這樣,容易把孩子和外界對立起來,總覺得他是受害者。另外,一些家長自己也比較年輕,平時在工作中也是凡事以個人利益爲重,也沒有學會付出、考慮他人和團隊利益。這些在教養孩子中也會體現出來。我們不是時刻護着孩子的母熊母獅子,我們要教他如何面對外界。

讓孩子融入集體,家長考慮到這幾點了嗎? 第4張

我對女兒,從小到現在,也是給她比較大的自由度,常常和她商量各種事情,我也很信任她的選擇和決定。外界的安排或規則如果她不同意,我通常會問她如果是她來制定,她會如何修改,爲什麼。或者,一個事情有沒有比現有辦法更好的解決方案。她現在很有主見,敢於表達不同意見,常有自己獨特的做法,但有時,她也會爲了特立獨行而特立獨行,或者只考慮自己沒有考慮整體,這些我會就具體事件隨時告訴她。所以,我們每個家長都是且行且調整。

我們保有孩子獨立思考、敢質疑權威、改變規則的精神,同時,教他學會評估後果、對行爲負責,能就質疑與權威正面溝通,有同理心、能顧及到他人和整體。在成長中,我們和孩子一起學會做好這個平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