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該怎麼做?

本文已影響3.08W人 

小編最近看到網上流傳着一個“虎媽”給自己9歲孩子製作的日程表,簡單化講,就是18小時各種學習6小時睡眠。下面來談談關於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健康。

這個媽媽的邏輯是嚴密的,幾乎看不出問題。她這麼做的目的是“培養時間觀念和自律習慣”,“要想未來輕鬆一點,從小就要辛苦一點”,她的每個安排都是有所考慮的,考慮的理由也是正當的,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奮鬥目標,這些理念都沒有問題。假設他的孩子睡眠和身體發展也沒問題,目前也能適應這樣的作息,那麼這個媽媽的養育可能會在哪裏出問題呢?

我的預測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出問題。媒體報告中沒有涉及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關於這個孩子的描述,我只能根據“腦補”來嘗試說明這個問題。那麼問題會出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我直接能看到的是這個媽媽的目標可能太嚴苛了,她提及的內心目標是北大、清華、耶魯之類的大學。我們可以期望孩子有遠大的志向,但如果目標太具體,沒有什麼選擇,這可能會讓孩子不知不覺中產生焦慮感,現在他還小,還感覺不到這種壓力,長此以往,心理狀態就會慢慢發生變化了。我們在內心會內化父母的要求,隨着年齡增大,競爭增強,我們不一定都能做到。在北大諮詢的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即使考上北大,但內心是焦慮的,無法恰當地看待自己,有完美的要求,雖然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並不快樂。我們是否還記得最強大腦的那個男孩,因爲過份焦慮而痛哭,那樣的心靈是脆弱的。我們可以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但是不宜設立太過具體的標準,要有些彈性,目標模糊些。我們養育孩子的眼光要看得遠一些,要估計可能的心理後果。

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該怎麼做?

其次,在我看來,更大的問題可能是這個媽媽似乎缺乏很好的共情能力,這個可能是對孩子心理髮展有更大影響的。這個日程表的設計好像不太人性化,我們一般都會這麼想,你自己試試看,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和感覺,孩子受得了嗎。媽媽的迴應是孩子應該沒問題的,她的迴應來自自己的推斷,而不是與孩子交流後孩子的親身感受。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被很好地理解,他也不太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他的生活可能會有很大的缺陷,其中一個問題是與他人的關係問題,尤其是親密關係問題,他可能在戀愛交友方面不那麼順利或滿意度不高,僅有那些才藝技能是不夠的。從他的安排上看,他與同伴交往的時間很可能也是有限的。作爲人,很大的一部分快樂滿足來自與人的關係,如果這方面不善理解他人,不善與人交往,內心也可能是自卑的。對孩子的養育一定要從小有意識地培養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這樣生活方面纔能有一定的保障。最近報道的18歲高中生史學奇才因爲抑鬱症而自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與他的孤獨感相關。(注:抑鬱症的別名也許可以簡單地稱“不快樂”)

第三,這個媽媽的這種養育方式可能對孩子的自主感的培養不利。(自主感,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人而存在。自主感與獨立、意志、尊重等有關。)總體感覺上,這個媽媽可能對孩子採取高度控制的方式,這個從作息表的安排推理的。我有些懷疑這個孩子是否參與了這些計劃的安排,媽媽和孩子是如何商量出這樣一個計劃的。小孩子一般會對這樣的安排提出異議的,如果允許他表達,允許他討價還價。小孩子如果就這樣一直接受家長的安排,他的性格特點可能也基本確定了,他不能反抗,他不敢反抗。家長都喜歡乖乖的孩子,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長大後,要他自己拿主意,要他有主見可能會有困難,或者他可能陷入衝突而無法有效抉擇。在大學,我們看到不少學生掙扎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沒能形成較好的自我同一性,即我是誰,我想幹什麼,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常常影響他們的快樂滿意感。他們會覺得活着沒有太大的意義而缺乏動力。我們一般認爲孩子將來能有穩定的工作,生活無憂就萬事大吉了,可是他們還是有精神追求的,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後,精神的需求就增強了,這可能就是出現問題的時候了。

最後,我可能擔心在孩子因爲種種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時媽媽會怎麼對待這個孩子。這也是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關鍵問題。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做得不如人意的地方,對待孩子的心理困難,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這裏暫不具體論述。)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看出心理素質的高低,只有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心理健康水平立見高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自己獨有的心理困難,只是具體情境有差異,比如,也許有人要面對的是高考失利,而有些要面對的是出國留學時的不順利,有些要面對的是戀愛不順利。心理健康不是表示不遇到困難,而是能恰當地處理困難,保持合適的社會功能。我們的研究發現(不一定是穩定的結果),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可能是兩個分離的路徑。父母和社會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獲得適應社會的基本技能,甚至在社會上很成功(一般的功名利祿),父母的知識水平和社會能力有助於孩子發展社會適應技能,但是不能保證心理健康水平。雖然很多時候,適應越好,心理問題相對更少,那只是代表引發他的心理問題的來源不同而已。父母自身的心理功能和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如情緒調節能力,焦慮抑鬱水平等,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更爲直接的影響。

主要是想強調在兒童養育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是延後一段時間的,常見的問題明顯的階段是青春期和青年早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