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本文已影響1.02W人 

我們的思維裏有很多的牆,這些牆是經年累月的習慣和世代相傳的集體潛意識鑄造的。人們通常不會去思考它的對錯與究竟意義,比如“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經成爲很多家長的功課,甚至很多媒體、教師和“教育專家”都在建議家長應每天陪着孩子寫作業,以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尹建莉老師以獨立和透徹的思考,傳達了她的觀點“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我擁有的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是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這本書開啓了我的成長之路和對家庭教育的探索。尹建莉老師以深厚的教育智慧、清醒和勇氣讓萬千家庭領略到了教育的美麗與質樸,拆掉了很多我們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獨立思考來自於深厚的底蘊

我們的思維裏有很多的牆,這些牆是經年累月的習慣和世代相傳的集體潛意識鑄造的。人們通常不會去思考它的對錯與究竟意義。比如“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經成爲很多家長的功課,甚至很多媒體、教師和“教育專家”都在建議家長應每天陪着孩子寫作業,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尹建莉老師以獨立和透徹的思考,傳達了她的觀點“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她說:“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可以說,致使兒童無法養成好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嘮叨和指責。兒童所有頑固性的壞習慣,幾乎都是小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疏導解決,長期和家長或教師摩擦衝突形成的。陪孩子寫作業就是特別容易養成兒童壞習慣的一種做法。家長陪的目的是希望有兩個提高——效率高、質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認真,就會告訴他應該抓緊時間,要認真寫。天天陪,這些話就差不多天天說。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爲兒童所熱愛的事情,當它變成一項被監督完成的活計,讓人感到不自由時,其中的興趣就會蕩然無存。家長陪着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纔可能成爲一個自覺的人。”

尹老師在書中用好幾個篇幅闡述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話題。她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堅定果斷與關懷人性。她拒絕“暴力作業”,稱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她說,兒童當然也能適應暴力作業,但暴力作業中含有的奴役、敵意、壓抑,會全面破壞兒童人格與意志的完整和健康。

獨立的思考和觀點來自於深厚的底蘊。我們透過尹老師對很多問題的解讀,可以體會到她立意的哲學基礎是對人性光明的信任,這是一份至高至誠的善,善的東西總是美的。

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第2張

沒有尹建莉老師,中國的家庭教育就不算完整

正如透徹的看待作業問題一樣,尹建莉老師的書中隨處可見獨立清醒的思考。她的“不管是最好的管”“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做聽話的父母”“不做穿西裝的野人”讓很多父母重新思索與孩子關係,重新思索這個經由自己而來的生命,他的意義在哪裏?也讓很多父母放下了手中的“鋤頭”,看見了自己的孩子原來就是一塊珍貴的玉石。當你放下自己的那一刻,你便看到了孩子,那個被自大的你無數次遮擋得活在沒有陽光的陰影裏的孩子,他們的光芒才得以綻放。

尹建莉老師對一些教育的誤區以及打着教育旗號獲取利益的行爲是深惡痛絕並無情揭露的。她在《不上學前班》一文中說,“學前班發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經變成正常學制教育中的一個‘骨質增生’。但這個多餘的東西卻被許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爲這樣的‘多’總比‘少’要好,這實在是個錯誤!”。她的《“兒童多動症"是個謊言》更是如一陣清風,將那些無視兒童健康,規避責任的老師、逃避責任的家長以及殘忍獲取利益的醫藥機構、治療機構的真實面目撕破。透徹剖析了疾病的無中生有、診斷上的輕率與簡單、令人眼花繚亂的致病原因、荒謬的疾病邏輯。她說,把藥片扔進垃圾桶是治癒疾病的開始。

在尹建莉老師冷峻的理性背後,我看到的是一位學者嚴謹的學術風範、剛正的品行,以及作爲教育工作者對兒童的深深愛護和悲憫情懷。我無數次的推薦身邊的媽媽看尹老師的書籍,沒有尹建莉老師,不知會有多少家長仍然錯誤的對待孩子、傷害孩子卻全然不知;也不知會有多少孩子揹負着沉重的原生家庭的烙印永遠活不成一個真正的人。沒有尹建莉老師,中國的家庭教育不僅不算完整,而且還不夠清醒,不夠有勇氣,不夠有精神高度。

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第3張

也許很多人並不理解“自由”

我們堅守了很多年的信念已經形成一種牢固的心智模式,要打破它,需要很強大的力量。而這個世界上什麼力量最強大?是愛,是真善美。同時這也是塑造一個人、改變一個人最根本的力量。我一直認爲尹建莉老師的書之所以能夠常銷近十年,它的生命力就是尹老師浸潤在字裏行間的教育的真善美與內心的愛。雖然人的知識、學歷有高有低,但是人性總是相通的,人們可以感知到真善美的思想是那樣的有魅力,有感染力,有長久的生命力。那些絢爛一時的東西,例如當年風靡一時的耶魯法學院教授的育兒經《虎媽戰歌》,僅僅是作者的身份就足以讓人心生敬畏,然而這本書並沒有長久的盛行,它也許是一個成功的個案,但是反思到最深處,也許這樣的“成功”也未必是人生的幸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並沒有那樣耀眼的身份,文風非常的質樸,觀點鮮明,最重要的是流淌在文字裏的血脈始終傳達着建立在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的統一的邏輯和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根基是通向一個人的哲學內核。你是相信人是天性純良、積極向善的,還是相信人性是本惡的?這些都最終會指導你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以什麼樣的姿態對待人生。

當尹建莉老師用一本16年的心血之作傳遞出“愛與自由”的教育之美時,很多人天然的感受是愉悅的,是心領神會的。可是,轉而又被久久禁錮的思維所捆綁,因爲他們並不相信一個自由的孩子會成爲一個好的孩子,一個得到愛的孩子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他們的童年從沒有這樣被對待過,也不敢放開習慣抓緊的手和舒展緊張的姿態。殊不知,只有舒展的手才能承託流沙,只有禪者之心纔是得大自在。

就比如說孩子的吃飯,在很多家庭居然成爲一個舉家關注的大問題。幾雙眼睛盯着孩子,不能夠容忍孩子少吃或者多吃,希望孩子不要落下營養,要營養均衡,不要多吃導致消化不良。每一頓飯都是慎重的儀式一般,久而久之孩子出現厭食。家長就越着急,怕耽誤孩子身體發育,焦慮、緊張、強迫全都在一餐飯之間淋漓盡致地展現。尹建莉老師對於這樣的問題,相比很多特別有妙招的專家,她的答案非常簡單,只有四個字“順其自然”,也就是把吃飯的自由還給孩子,不吃就不吃,少吃就少吃。這樣的“無爲”其實是不容易被家長接受的,很多家長非常習慣於管管管,這樣比較“有爲”。我住的小區裏就有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記得他媽媽總唸叨孩子不好好吃飯,曾經當我把這個理念告訴她的時候,她說:“使勁管還管不下個樣子呢,還敢不管?孩子又不知飢飽,大人不管,小孩就成野孩子了。”我只能淡然一笑,成長之路畢竟不是順利的,有時候不能接受一個理念,只因沒有真正理解和深刻的覺察,也因爲在一代代人的潛意識裏孩子是無知的,不知飢飽,不知很多很多的。

有時候,當你不緊緊抓住生活的問題,以悠然的姿態接納它暫時不那麼理想,把注意力挪開,能夠等待,有足夠強大的心胸承擔不完美、承載焦慮,你會發現一切又美好的流淌起來,大自然的精妙安排遠遠勝過你的高明指點。自由是彌足珍貴的,能給與自由的人,也是一種難得的修爲。如此說來,能夠真正好的養育一個孩子,成長的不僅是孩子,同樣也是家長。如果在育兒路上,你只盯着孩子,恐怕你要擔心最後的結果可能潛藏着更深的危機。教育無小事,教育的品質就是家長的教育智慧。

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第4張

正確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把萬能鑰匙

2014年尹建莉老師的第二本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出版了,這同樣是對廣大家長的一份美好饋贈。這本書的開篇之作《給孩子一面塗鴉牆》令我印象很深刻,我清晰地記得當我讀完時,我非常激動,忍不住落淚。那一年我的孩子已經2歲半了,而他,已經有將近2年的塗鴉史,當我面對很多人認爲我慣着孩子,認爲孩子不應該到處亂畫,我堅持住了自己內心的愛。回憶起這份力量不僅來自於我的父母家人,也來自於像尹老師這樣的領路人。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裏提倡的“不要阻止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給他一些‘搞破壞’的機會,它價值千金。一個表面纖塵不染、井井有條的家,維護它的代價是失去了自由和放鬆的生活”我深深的被觸動,深深的理解這是多麼深厚的愛、多麼的尊重孩子才能夠允許並鼓勵孩子自由的塗鴉。

尹建莉老師在處理與孩子相處的事情中,不去限制孩子,把孩子的探索、快樂、自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這是真正的“以人爲本”也是真正的尊重孩子,愛孩子。面對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教育主張,家長很容易認同,也容易習得一些應對和解決孩子問題的辦法,那些辦法的出發點總是治理孩子,大人不需要改變什麼,也不需要痛苦的看到自己的問題。然而那些終歸治標不治本,這個問題解決了,那個問題冒出來了,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解決。尹建莉老師不同,她的很多主張看似沒有具體的一二三,但是的的確確是可以塑造人的,她從根本上提升我們的意識,讓我們透過一個小問題看到家庭系統的問題,看到人與人關係的問題,她始終提醒我們看到最根本的因素,她始終擁有這份作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比如,她提出的兒童健康人際關係的“三不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看似消極,意義卻非常積極,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壞性的參與。而它內在的信念是:兒童有能力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並且兒童的任何體驗都是珍貴的。哪怕就是吃虧了,哭了又怎樣,這都是人生正常的體驗。家長在堅持這些理念的同時,也是修煉自己的過程。

現實中很多家長,目光其實很有限。你主張不要陪孩子寫作業,他會說那老師會批評的;你主張孩子並不需要有個怕的人,他說自己多虧從小就怕爸爸,要不是那麼嚴格那麼怕,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我想,這其實是不在一個層面上的對話,你在說“道”,他跟你言一招一式的“術”,不捨得放手只因看不到孩子的獨立性,看不到孩子蓬勃的生命力。沒有看到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長跑,也沒有思考究竟什麼纔算是好的人生?做當下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尹老師總是在觸碰着大衆的集體無意識,她通透豁達的人生觀是長遠的、根本的。

很多人第一遍讀尹老師的書,覺得套用一些方法卻不管用,其實方法總是有的,但是大道至簡,它總是通往相同之處。如果我們的學習只是停留在學習教育的一招一式,那麼就彷彿是沒有根基的大樹,遲早會乾枯,我們更需要去理解尹建莉老師教育方法背後的深意。世界上沒有孤立存在的一件事,孩子愛上網,強行制止看似有效,其實是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根本沒有看到孩子沉迷網絡的心理環境。如果你讀了一遍,並沒有領會到書中精髓的話,那麼還是再讀一遍吧。正確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把萬能的鑰匙,它的根基是古今中外人類熱愛並追求的愛與自由。

尹建莉:拆掉家庭教育習以爲常的思維的牆 第5張

一個孩子的誕生,同時也誕生了一個母親。母親的成長就是孩子的幸運,尹老師的書雖然是教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但它真正的營養價值是充盈在字裏行間的價值觀、思考力、變通力、慈悲心和豁達態度。

真的感謝中國的教育有尹建莉老師,她給無數迷茫的家長以力量和勇氣,讓無數的家長獲得了新知和幸福。她造福了一代兒童,讓這些孩子經由父母的進步擁有了高品質的愛和自由,他們也終將成爲父母,造福下一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