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本文已影響1.53W人 

產後出血是目前我國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而絕大多數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是可避免或者創造條件避免的。來自浙江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賀晶教授在“妊娠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診治進展”會議上做了《產後出血分級管理和臨牀策略》的報告,詳細講述瞭如何做到早期診斷和正確處理產後出血,從而降低產婦死亡率。


產後出血(PPH)是指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時超過1000ml,是分娩期的嚴重併發症。臨牀上任何可引起潛在的血液動力學紊亂的血液丟失都可以認爲是產後出血。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胎盤滯留、胎盤植入、胎盤部分殘留),軟產道損傷及凝血功能障礙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

賀教授強調,臨牀估計血液丟失量經常是不準確的;分娩時都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大出血;貧血患者對中等量的出血就非常敏感;絕大多數的產後出血是可以預防的。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賀晶教授

既然如此,如何進行評估做到早期預防,一旦發生產後出血,應該如何處理,避免悲劇的發生呢?

產前評估:產後出血防治的關鍵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第2張

注:評分>5分 發病率升高,評分>7分 預測值100%

危險評估:不可忽視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第3張

出血程度判斷: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第4張

除了正確評估以外,產後出血的臨牀思維也極其重要,可以幫助你快速做出處理。

預警期:一級急救方案

積極處理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後立即使用宮縮劑,特別警惕高危出血者;鉗夾和切斷臍帶後適度牽引,然後進行子宮按摩。當產後2小時內出血量≥400ml且出血尚未控制時,需要及時求助並積極溝通;建立2條靜脈通道;同時給予吸氧、監測患者生命體徵、尿量;檢測血常規、凝血功能、交叉配血;積極尋找病因並處理。

在觀察產程過程中,需要注意生命體徵的變化,對於病情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重要變現需要着重記錄。注意子宮高度的檢測,以便及早發現是否有宮腔積血。特別注意使用藥物的前後順序。

處理期:二級急救方案

出血量超過500ml,出血還未完全得到控制,需要積極進行二級預防。做好保暖措施,檢測患者精神狀態、皮溫及色澤、生命體徵、尿量、休克指數、血氧飽和度、出血量,檢測血常規、凝血功能、必要時檢查心肝腎功能。同時積極尋找出血原因並處理。做好家屬溝通安撫工作。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第5張

(二級急救方案流程圖)

危重期:三級急救方案

當產後出血量≥1500ml時,血壓嚴重下降,神志改變,心率>120次/分,呼吸>24次/分,少尿或無尿。此時,需要多學科團隊的協助搶救,繼續抗休克和病因治療。如有必要且條件允許時進行合理轉診。早期輸血及止血復甦。呼吸及容量管理,DIC的治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積極糾正酸中毒、應用抗生素。必要時子宮動脈栓塞或子宮切除術,同時,注意重要臟器(心、腦、肺、腎等)的保護。同時,進行重症監護。

這樣做,或許可避免產後出血導致的死亡 第6張

(三級急救方案流程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