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化解育兒紛爭有學問

本文已影響1.28W人 

 育兒過程中的分歧是種常態,是不可避免的。而育兒紛爭則是可以通過人的理性、智慧和技巧控制和化解的。  方案一:  用心化解與老人的紛爭  與老人有不同的育兒觀念,是現在很多家庭生活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對孩子教育和生活瑣事的看法分歧,讓兩代人在生活中不斷地遭遇“戰事”。

支招——化解育兒紛爭有學問

育兒過程中的分歧是種常態,是不可避免的。而育兒紛爭則是可以通過人的理性、智慧和技巧控制和化解的。

方案一:  用心化解與老人的紛爭  與老人有不同的育兒觀念,是現在很多家庭生活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對孩子教育和生活瑣事的看法分歧,讓兩代人在生活中不斷地遭遇“戰事”。

其實,在育兒問題上,老人和父母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爲了孩子好,只要父母以一顆理解、寬容的心,加上一些技巧,許多矛盾是可以輕鬆解決的。

轉移教育引導的對象  “我希望孩子每餐葷素搭配,可我媽卻淨挑寶寶愛吃的買,而且都是重油重鹽的食物。”

一般來說,老人比較感性,在飲食餵養上,他們更在乎的是孩子喜不喜歡、吃不吃得飽和能不能長胖,而對於營養結構是否均衡、餵養方式是否科學則往往容易忽略。

和老人講道理,會收效甚微;指責和埋怨老人則更不可行。所以,父母不妨更多地從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入手,靈活運用多種方式讓孩子明白樣樣都吃身體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道理。

尋找合理的評判標準  “我家老人最常嘮叨的一句話就是:‘給孩子多穿點兒……’可是孩子分明已經穿了很多了。”

在孩子的穿衣上,許多大人都是憑自己的感受。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冷熱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在給孩子穿衣上也就容易產生分歧。其實孩子該穿多少衣服,不應完全根據大人自己的感受,摸摸孩子的額頭和後背,有汗就是穿多了,沒汗就是穿得合適。如果父母和老人雙方都接受並掌握這一方式,紛爭也就不可能發生。

不妨用用善意的謊言  “我一直信奉‘便宜沒好貨’,所以,我很少給兒子買便宜的東西。但我媽總埋怨我,說小孩的東西淘汰快,不應該買那麼貴。”

用品安全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給孩子用些昂貴的、高品質的物品也無可厚非。但由於老人比較節約,在他們看來,即使用便宜的東西也能把孩子健健康康養大。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必要跟老人板着臉講大道理,也沒有必要爭執,一個善意的謊言就可以輕鬆解決矛盾,如不告訴老人給寶寶買的東西的實際價格,儘量說是打折的,或者是特價的,或者是單位發的、朋友送的。

他人的經驗更有說服力  “書上說爬對孩子很重要,可是女兒學爬的時候,我婆婆總怕女兒磨破膝蓋或磕傷而不讓她爬,總把女兒抱在手上。”

老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當然不是壞事,但不能因爲安全而剝奪孩子活動和探索的自由,這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個道理,父母一定要讓老人明白。

不妨在雙方關係融洽、心情愉悅時,從報刊上找一些相關的案例分析講給老人聽,老人在聽的過程中會認識和反省自己的做法。

或者可以帶着長輩去請教專家,讓第三方來說話,這樣可能更有說服力。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玩耍的時候難免會受點傷,父母不應把責任完全加在老人身上,否則,老人會因爲害怕承擔責任而限制孩子活動。

讓孩子在環境中學習  “我婆婆總認爲,能讓寶寶吃飽穿暖,她就盡到責任了。但是我總是希望她能教寶寶一些知識。”

要讓老人教孩子讀古詩、說英語確實有點強人所難。老人只是教育孩子的協助者,如果父母總希望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實施的話,只會讓矛盾激化。其實,對孩子來說,早期教育不僅僅是認識多少字,學會加減法和說多少英語單詞,老人經常和寶寶說話、帶着寶寶一起種花草等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如果想讓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識,父母可以買一些寶寶讀物、畫報,貼在寶寶經常玩耍的地方,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學習。

想要化解與老人的育兒紛爭,除了掌握以上應對技巧外,年輕的父母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分工明確。年輕的父母要儘可能抽時間自己帶孩子,不要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祖輩,撫育孩子是爲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老人可以協助自己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不能完全代替。

對祖輩要心存感激。要認識到父母和老人對孩子的做法雖有意見上的分歧,但是大家對孩子的愛是相同的,只是觀點不同而已。要感謝老人的愛與關懷,對老人幫助照看孩子要心存感激。

多用誠懇的態度耐心聆聽老人的心聲,這樣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也就願意進一步與之交換意見。

能妥協就妥協。在某個問題上,如果老人執意堅持自己的觀點,而這種觀點又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那麼,也不妨做點讓步,依老人的觀點去做。

一分爲二看待傳統的育兒方法。應該承認,老人有些育兒方法也是值得參考借鑑的,父母應客觀對待,不可全盤否定。

方案二:  理性化解夫妻間的紛爭  夫妻間真正造成衝突的,往往不是彼此差異,而是討論差異、面對衝突的態度。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夫妻間就應理性、冷靜地對待育兒分歧。

具體來說,可以依照以下三個步驟去進行化解:  Step1:承認分歧存在的客觀因素  夫妻間由於經歷、價值觀、知識水平等不同,在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也會存在差異。如,父親小時候對自己很溫和,自己當了爸爸後就容易寵着孩子;母親小時候對自己管教甚嚴,自己當了母親也不自覺地會給孩子設立很多規矩。

因此,當配偶的意見和自己不統一時,不要認爲他是在和你故意作對,或是對方想法怪異,而應該理性地看待這種分歧產生的客觀原因。

Step2: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正面衝突  避免正面衝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分歧當時控制情緒和局面,爲事後積極尋找適當的時機和方法做鋪墊和準備。

防範未然:夫妻共同生活久了,對彼此的情緒反應往往可以預測得到。譬如,在現場二的事件中,如果媽媽猜想到:當孩子被打後,先生極可能嚴厲叱責,甚至體罰孩子。那麼爲了避免愈演愈烈,在先生還沒或剛開始叱責時,就應該立即採取行動,巧妙化解衝突,甚至適時將孩子帶離現場。

異中求同:化解衝突最佳的方法就是“異中求同”。簡單地說,當夫妻管教原則不一時,不去凸顯雙方的差異,而是努力找出彼此的相同點,並且積極表達。

以現場二的事件爲例,媽媽不認同爸爸用“打回去”的方式處理孩子間的糾紛,這是夫妻兩人相異之處。但看到孩子身上的傷痕,感到心疼,以及希望孩子學會處理人際困擾的心情,是兩人相同之處。

從夫妻相同之處來化解的做法是:媽媽在爸爸說話告一段落時,將雙方的相同之處表達出來:“你看,爸爸很心疼你受了傷,好擔心你被人欺負……”如此一來,對方會藉此理清並覺察自己想表達的其實是關心與擔心,也不會因不受尊重而據理力爭,更可以感受到夫妻彼此對家庭共同的關切。

Step3:事後尋找機會交流以探求共識  在情緒化解、問題解決過後,夫妻雙方要尋找合適的機會,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溝通,針對孩子的問題,明確地表達各自的觀點和看法,爭取達成共識。通過用心交流,彼此間反覆磨合,夫妻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才能逐步趨向一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