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聖人訓”切忌死記硬背

本文已影響4.34K人 

“爸爸媽媽叫我們,應該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10多名四五歲的幼兒身穿漢服,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日前記者在瀋陽一家幼兒園裏看到的一幕。 

幼兒“聖人訓”切忌死記硬背

“爸爸媽媽叫我們,應該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10多名四五歲的幼兒身穿漢服,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日前記者在瀋陽一家幼兒園裏看到的一幕。

“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國學,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對孩子的早期德智發展有很好的效果。”這家幼兒園的負責人表示。但也有家長質疑,即使是《弟子規》、《三字經》這些較爲易讀的國學名著,成人都未必能讀懂,讓年齡這麼小的孩子學習,是否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商業炒作之嫌呢。

反對派:國學=招生+學費

最近,不少公辦、私立幼兒園加入了“國學興業”的行列。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幼兒園打國學牌,主要是爲了吸引生源、提高學費。其教學內容由一些文化公司一手操辦,目的就是要使國學課程像英語、藝術課程一樣,吸引更多的家長報名。

實際上,許多冠名“國學”的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卻往往枯燥無味,一般只是讓孩子們朗讀原文,背死書。甚至將《四書》、《五經》這些晦澀難懂的國學經典也教給小孩子誦讀。有關專家表示,即使是大學科班出身者,也未必對國學有深刻的瞭解,更何況是四五歲的小孩子。一旦孩子覺得學習起來困難,反而喪失了學習興趣,豈不是得不償失?而一些幼師經過一段時期的“國學培訓”,是否能掌握基本的國學知識和教學方法,也讓人心存疑惑。

盲目派:家長跟風大於認知

家住和平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原本不主張女兒過早接觸國學。可是,就在幾天前,張先生三歲多的女兒突然坐到他的身後,用小拳頭輕輕地給他捶背,令他十分震驚。“妻子告訴我,就是因爲反覆聽了一個根據《弟子規》中詞句改編的小故事,女兒回家後就開始給長輩們捶背、端水,十分孝順可愛。”張先生告訴記者,女兒“懂事”,是因爲接觸了國學,還是接受了相關的情景教育,誰也說不清,不過學了總比不學的好。

近日,國內一家著名雜誌發起了“有國學底的孩子是否更出衆”的調查。被調查者中,3—5歲孩子的父母佔33.7%;3歲以下孩子的父母佔22.1%。調查發現,父母中47.4%不知如何培養孩子學國學的興趣,34.7%表示“不好說”,只有17.9%的家長比較明確地支持孩子學國學。記者的調查也與此相吻合,即大部分家長並不清楚是否應該讓上幼兒園的孩子接觸國學,但通常會選擇跟風。“那麼多家長在做了,我們也不能落下。”正是這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助推了幼兒國學熱。

支持派:推廣國學很有必要

聖言學堂幼兒園的負責人表示:“國學作爲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東西。讓孩子從小接觸中華民族文化精髓,不僅有利於智力的開發,而且對於傳承中華文化、推廣傳統經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國學教育必須區別於其他的文化課程教育,它需要通盤考慮,讓孩子接受其中的精華。”

據瞭解,國家明令禁止幼兒園像小學一樣教文化課。也就是說,如此年幼的孩子不應該死記硬背學習國學經典。“應該將國學的精髓融入幼兒易於接受的遊戲、情境中去,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該幼兒園的負責人表示。

據悉,針對目前的“國學熱”風潮,瀋陽部分幼兒園已經開始意識到可以通過遊戲教學法、兒歌教學法、表演教學法等形式,使孩子們對國學、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進而培養其自身的德行。本報記者 封葑

專家觀點:關鍵是找到生動的教學方式

瀋陽市教育局幼教處處長羅麗表示:幼兒教育學校教育不同,不是分科教育,而是主題性綜合教育。大體可分爲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以社會教育爲例,幼兒教育強調交往與溝通,幼兒園大多通過職業模仿等輕鬆的形式,給孩子潤物無聲的影響。

“我們反對文化課進幼兒園,但是以故事、遊戲等形式,讓孩子們感受國學的美,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而樹立遠大的理想,是十分有益的,關鍵是找到生動的教學形式,這是教育的一個方向。”羅麗表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