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恐懼?

本文已影響2.49W人 

遊樂場的攀爬設施前,孩子又想去爬,又有些猶豫。
爸爸看出來了,孩子有自己的判斷,也有自己的顧慮。於是說,“你想試一試,又有點擔心。爸爸在這裏陪着你。你中途想下來,跟我說一聲,我們就下來。”
在孩子猶豫的當頭,爸爸陪伴孩子度過艱難的抉擇時刻。爸爸對孩子猶豫狀態的接納,以及給孩子的承諾,更像是輕輕一推,幫孩子去面對自己的恐懼。
相信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後,孩子的恐高心理將會大大減輕。
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恐懼對象。這些恐懼是孩子的想象力、判斷力、以及“自我”健康發展的指徵。
爲什麼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恐懼?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戰勝恐懼的基石。
簡言之,恐懼不可怕。倒是對恐懼的恐懼,纔可怕。譬如,父母不允許孩子有害怕的情緒,或者爲了孩子的“害怕”情緒,過於憂慮、擔心,或者貶低孩子的“害怕”情緒,都會導致孩子一直陷於恐懼之中,甚至讓孩子有不必要的羞恥感和心理負擔,最終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下面我們從常見的孩子恐懼對象入手,具體瞭解下,孩子們的恐懼心理究竟有何意義,我們又可以如何應對。
▌怕黑
精神分析學派認爲,孩子怕黑源於分離焦慮。他以爲自己睡着了,就會掉進沉沉的黑夜裏,會不會就此和媽媽分開呢?
實驗科學的研究則表明,孩子想象力越豐富,害怕的對象越多。他們害怕的並不僅僅是黑暗本身,更多的是黑暗中的東西(真實的或想象的)或是在黑暗中發生的事。
父母可以讓孩子逐漸去適應黑暗的環境。在家裏,可將室內照明度逐漸調低,在這個過程中和寶寶一起玩他喜歡遊戲,讓孩子慢慢接受在較黑暗的環境下活動。
你還可以陪孩子去探索“黑暗”。如,孩子在黑暗中看到了窗戶上的一些“怪影”,父母可以讓孩子立刻開燈,陪孩子弄清產生這些“怪影”的原因。
當然,營造一個好的睡前氣氛對於克服孩子怕黑的心理也是非常有效的。
爲什麼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恐懼? 第2張

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害怕有關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洞察自己的情緒。
▌怕去醫院、怕打針
你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在醫院看病時哭哭啼啼,緊抱在父母的身上不願意離開。有的孩子害怕打針,甚至還沒看到護士的準備工作就開始哭上了。他們害怕的已經不僅僅是打針的疼,而是之前所有的負面情緒。所以,孩子的害怕,表現出的哭鬧,是他們排解負面情緒、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如果父母只說一些“沒事”“寶寶不怕”之類的話,孩子根本聽不進去,甚至會哭得更厲害。
如果父母也很焦慮、緊張,還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相反,如果父母坦誠打針會疼,描述疼到什麼程度,並情緒平和地做好安撫工作,則可以有效幫助孩子消化恐懼心理。
你還可以在候診的時候,講講孩子喜歡聽的故事,或者給他吃點他喜歡的食物,引導他看看周圍新奇的事物,激發好奇心,轉移注意力。
另外,當孩子看到年齡相仿的同伴表現得很勇敢時,對孩子來說也會是一個積極的刺激。他們會去模仿,並認爲自己也可以做到。比如,他看到了別的打針沒有哭的孩子,也會降低他的害怕心理。
爲什麼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恐懼? 第3張

讓孩子瞭解他正在或將要進行的治療,會讓孩子沒那麼害怕。
▌怕貓、狗、毛毛蟲等小動物
一些孩子大約從2、3歲起,開始表現出害怕狗或貓等動物。這是因爲,此時孩子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些動物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害怕在這裏是一種自我防衛。
消除這樣的害怕,可嘗試逐步脫敏。
例如,孩子怕狗,先給他看狗的照片,讓他熟悉狗的形狀,最好讓他對狗逐漸產生興趣。然後陪孩子聽狗叫的聲音,由遠到近,慢慢適應。最後在很遠的地方讓孩子看狗,慢慢靠近,一次不行,可以等下一次,每次到孩子不能忍受爲止。逐漸提高孩子的耐受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之後,孩子就可以用手摸狗,與狗一起玩耍了。
爲什麼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恐懼? 第4張

當孩子覺得不會受到傷害,他便不再害怕了。
最後還是要說,對待恐懼這類負性情緒,你越是牴觸它們,它們就越是強烈難受。相反,你允許它們的存在,它們的影響力反倒會減弱。
你作爲父母,能夠耐受孩子的恐懼,那麼孩子也能學會正確面對自己的恐懼。反之亦然。
《膽小猴的智慧
看了本集兒童劇,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是膽大?膽子大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是嚇唬比你弱小的人嗎?還是面對恐懼,積極應對?
此外,越是膽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得到周圍人的肯定。正面的評價和肯定,能幫助膽小的孩子慢慢建立自信心,並逐漸強大起來。
每次看到你小小的臉龐
就覺得我是何其幸運
也因爲珍重
所以變得小心翼翼
親愛的寶貝
一生幸福快樂
是我全部的希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