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賞析

本文已影響1.23W人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賞析,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是觀看錢塘江潮的最佳時間,這種震撼場面也讓文人們文思泉涌,留下許多相關的詩詞。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關於錢塘江觀潮組詩中的第五首吧。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賞析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

宋-蘇軾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翻譯:

江神河伯泛起微波不過是兩隻小蠓蟲而已,海神挾帶潮水洶涌東來氣勢真如吞吐虹霓。

哪兒能找到吳王夫差的兵士個個身穿水犀甲衣?三千支強勁的弓箭,定把高高的潮頭射低。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賞析

註釋:

醯(xī)雞:小蟲名。《莊子·田子方》:“孔子見老聃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乎,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海若:海神。

夫差:人名,春秋時期吳王,這裏借指五代時的吳越王。

“三千”句:蘇軾自注:“吳越王嘗以弓弩射潮頭,與海神戰,自爾水不進城。

賞析:

這首詩作者再次抒發觀潮所得的感想。

這首是組詩的最後一章,詩人純從想象落筆。前兩句:“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似霓。”是由觀潮想到《莊子·秋水》所寫河伯“望洋興嘆”這個故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不見涯涘。”河伯自以爲“天下之美爲盡在己。”等到他東行至海,着到汪洋浩瀚的大海濤瀾,這才向海神表示自己的渺小。江神倘若東臨大海,也會有同樣的感受。長江大河也都有潮頭。詩人表示如以江河的潮水,和這樣雄偉的海潮威勢相比,那麼江神河伯就像小小醯雞(即蛾蚋),是微不足道的。海若從東方駕潮而來,潮水噴吐,就像虹霓一樣,映着中秋的月色,這怒潮就更爲壯觀。詩人這種來自看潮以後的觀感,雖然是以神奇想象的筆思寫出來的,但也是以事實爲依據的。

後兩句:“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詩人感到如此威勢巨大的潮水,要把它壓低下來,使之爲人民造福,是非常不易的。詩中說,倘若能得到當年夫差穿着水犀之甲的猛士,用上錢武肅王(錢鏐)射潮的三千強弩,把它射服就範,興許是個好事。“安得”兩字,表明詩人的願望,也是詩人的想象。這兩句把兩個歷史故事,巧妙地聯繫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水犀手”的故事雖近神話,但說明了“人定勝天”的道理。詩人把夫差水犀軍和錢王射潮兩件事融爲一體,雖然引用上稍有出入,但設想是頗爲神奇的。詩人爲官杭州,也曾在西湖中建成蘇堤,攔阻湖西羣山澗壑注入西湖之水,或使停蓄、或使宣泄,使之造福杭州民衆。這說明詩人也重視興修水利,只不過是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好大喜功、害多利少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